【摘要】:“兩學一做”是黨員干部實現理論創新、提高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新形勢下,黨中央出于加強黨建工作需要的基礎性措施。本文從藝術高校黨員教師的角度,探討“兩學一做”的科學內涵與實踐要求,分析藝術高校黨員教師“兩學一做”的實踐創新,并闡述在“兩學一做”視野下黨員教師的發展路徑,旨在進一步提高藝術高校黨員思想建設水平。
【關鍵詞】:藝術高校;黨員教師;“兩學一做”;實踐創新
前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黨延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之后,對深化黨內教育所開展的又一次重要事件,旨在推動黨內教育向常態化與常規化方向發展。同時,“兩學一做”教育也是黨的理論假設的重要方式,通過理論建設指導實踐,提高實踐與創新水平,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領導與組織架構作用。
一、“兩學一做”的科學內涵
(一)“學”是基礎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指導思想指的是“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其中,“學”是“做”的基礎,通過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與水平,并在黨員工作與實踐教學中加以實踐與應用。“兩學一做”中對于黨章黨規的學習,要求明確我黨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的繼承與創新性發展,明確我黨的黨派宗旨與政治原則,確定黨員的基本理想與要求,并嚴格按照黨章與黨規的具體規范來要求自己,這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要求。同時,對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進行學習,也是提升自身政治覺悟與職業素養的重要方式。
在十九大結束之后,學習與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已經成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個學習要以黨章為基礎與引領,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與黨章修正案,將十九大精神的理論重點與會議精神深刻地融入到黨員教師的思想理念當中,實現思想體系的革新,并以思想指導實踐,踐行并落實知行合一,以黨章黨規為基本依據,以重要講話為理論基礎,科學地開展藝術高校黨員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1]。
(二)“做”是關鍵
對于藝術高校黨員教師來說,“兩學一做”中的“做”是這一學習教育指導思想的關鍵,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學習促進實踐,以知行合一作為黨員教師的工作基礎,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成為一名合格黨員。
不同時代背景下,黨員的要求與標準都進行著與時代精神相契合的轉變,1929年,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主席對于黨員的吸納提出了包括“政治立場與階級覺悟的正確性、忠實、犧牲精神與工作道德、沒有發洋財的觀念、不吃鴉片不賭博”的“五個條件”。隨后以“五個條件”為黨員基礎標準,相繼產生了“六條標準”“八項條件”“五種精神”等時代性的創新。對不同時期合格黨員標準的變化,可以確定的是,合格黨員標準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是根據當在一定時期內的核心人物而動態發展的,也是滿足時代精神的。同時,盡管不同時代下,合格黨員標準不斷發生變化,但其本質與原則是始終一以貫之的,是由黨的性質、理想、目標與指導思想等因素共同決定的,對于黨員純潔性與先進性的要求始終堅持下來,這也是我黨始終保持戰斗力的重要因素[2]。
二、“兩學一做”的實踐要求
(一)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作用
“兩學一做”對于藝術高校的黨組織提出的實踐要求,需要高校黨組織充分發揮自身建設與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發揮自身一線戰斗堡壘的重要作用,明確知道黨員教師的具體工作,時刻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進性。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有著較為完成的歷史沿革,從國民革命失敗之后我黨總結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通過黨組織掌握軍隊與聯系群眾,到三灣改編將黨支部建立在基層等一系列歷史經驗,基層黨組織的重要作用始終是我黨開展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戰斗堡壘”,強調強化黨支部建設,貫徹踐行十九大的精神,明確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目標、工作方法與工作要求,明確自身定位,主動承擔責任,切實落實工作任務,踐行全面從嚴治黨,提高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水平,改變以往基層黨與之的黨治寬松問題。
(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藝術高校黨員教師在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指導思想的時候,要重點發揮黨內教育的重要作用,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重新構建黨的優良傳統與優秀作用,按照黨的工作原則與工作他要求,嚴格開展黨員管理工作,加強對于黨員教師的組織教育。以往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許多基層黨組織都存在黨員干部作風松懈、要求寬松、理念動搖、原則淡化等問題,直接導致了這些黨員的作風與道德問題,甚至有違背道德黨性、違反法律法規等問題的出現,嚴重沖擊了黨員整體的思想覺悟,也給黨員干部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影響?;谶@一問題,藝術高校的基層黨組織應當格外警醒,明確自身問題,嚴格落實習近平同時對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與制度化的重要指示,嚴格遵循中央軍委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維護核心、聽從指揮主題教育活動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的具體要求,堅持將“兩學一做”融入日常工作、抓住突出的工作問題,聯系實際情況加以解決,將藝術高?;鶎狱h組織建設成為“學校中的學?!保龊命h員的教育工作,包括黨員組織關系、發展就黨員、黨費收繳、黨組織建設等等,并著重推進黨員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與手段的創新,提高黨員教育的效果與作用[3]。
三、“兩學一做”的藝術高校黨員教師實踐創新
(一)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實踐理論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群眾實踐理論是極為重要的部分,但大多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中,群眾實踐理論僅僅被作為基本的實踐原則被提及,卻鮮少涉及到群眾實踐活動的具體運行方式。經過了蘇聯解體與東歐劇變之后,馬克思主義哲學受到了一定的質疑,其群眾實踐理論更是在很長時間內失去了參考的樣本與依據,受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哲學價值觀的劇烈沖擊。蘇聯解體至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群眾實踐理論第一次得以實踐創新,即我國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這一學習教育專題對于馬克思主義群眾實踐理論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突出黨員干部學習的重要內容,即基于群眾實踐理論的理論創新?!皟蓪W一做”學習教育專題,要求黨員全體時刻銘記共產黨員的群眾性,明確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站在群眾的立場上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全體黨員要堅持將人民群眾的小事當做自己的大事,并強調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對于藝術高校的黨員教師而言,人民群眾就是非黨員的教師與學生,黨員教師應當主動學習非黨員的群眾教師與學生的優秀品質;
第二,群眾的實踐性監督得以凸顯。黨員干部的監督管理主要來自紀律監察單位、上級領導、同級與下屬,以及廣大的人民群眾?!皟蓪W一做”學習教育指導思想強調的是群眾對于黨員干部的實踐性監督,對于黨員干部跳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在其生活工作的各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體積,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健全,以及黨的自我凈化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依靠黨的自我監督與群眾監督。就需要黨員教師主動與非黨員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謙虛傾聽群眾的意見與建議,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明確自身問題,并及時加以改正。
(二)體現了“知行合一”的時代內涵
我國的傳統哲學十分情調知行合一,強調學以致用,但并未明確指出知行合一的具體路徑。古代哲學家張載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變化氣質而成為圣賢,求賢成圣具備德性,就要通濟天下,利濟眾生,并主張“學貴有用”、“經世致用”、“篤行踐履”,強調經世致用。人們認為張載的觀點是我國實學的起源,然而實際上張載的理論也存在一定的唯心論傾向。
在當代社會倡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指導思想,是基于唯物主義觀點,強調吸收客觀世界的知識來提高自身的學識與道德修養的過程,與實踐活動是相統一的。也就是說,學習黨的理論與章程、做合格黨員的過程中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之應用于實踐,并由實踐反饋給思維,以更好地樹立“共產主義信仰”,提高黨員的純潔性。將外部的客觀知識與規則,內化為自身道德理念與知識,是一個由“他律”轉向為“自律”的過程,也是“知行合一”的時代內涵[4]。
四、“兩學一做”視野下的藝術高校黨員教師發展路徑
(一)培養師德理念
宋人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教育加以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可見我國的傳統理念就強調通過教育使人向善。中國古代對“師”的解讀,在于帶領與教導眾人,引申為知識技藝與道德品質的傳授者。由此而見,我國一直以來對于教師的道德品質都相當看重。
在“兩學一做”的視野下,藝術高校黨員應當結合時代精神,創新性地提出教師的時代道德理念,除了基本的學識與人倫道德之外,還包括理想、責任、態度、技能、榮譽等因素,并以教育實踐來貫穿始終。尤其對于黨員教師來說,相較于普通教師應當更加富有紀律性與奉獻精神,能夠通過對職業奉獻精神為祖國培養更加優秀的人才,引領非黨員的教師與學生,始終向著“學”與“做”這兩個關鍵點出發,通過學習得到提升。因此,“兩學一做”可以作為藝術高校黨員教師道德培訓的基礎理念,并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黨員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第一,明確教育的本質與內涵,引導黨員教師進行社會主義信念教育,教導黨員教師不忘初心,始終堅持黨員干部的先進性;第二,摒棄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堅持落實素質教育方式,引導黨員教師回歸教學活動的本質,從知識技能、藝術素養與思想品德等全方位向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而非傳統應試教育下的為了考試而學習,確?,F代藝術教育的科學性。
(二)創新教學方法
“兩學一做”視野下的藝術高校黨員教師應當積極尋求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主要包括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教師需要以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避免由于缺少有效的學習方式而導致學生的無用功,更好地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藝術高校的黨員教師,所教授的院系不同、專業不同、不同階段學生的特質也各有不同,因此對教學方法的創新,絕不應該是刻板的、統一的,而是黨員教師在充分考量不同學生與不同學習科目的差異性因素的前提下,考慮自身教學特點,進而選擇更加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此外,還需要對喲小的教育方式與教學手段加以推廣和宣傳,對其加以優化和創新,以更好地提高這種教育方式與教學手段的有效性。例如,針對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缺少實踐教育的弊端,黨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突破學校,走向生活,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進“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由學生就生活中的常見食物激進型創新性設計,并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從而有效增強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三)革新組織管理模式
傳統的高校教師組織與發展模式為自上而下的被動引導模式,是國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政策的引導下,高校被動地執行政策,從而導致高校教師也是被動參與到組織管理活動當中,這種參與模式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藝術,即黨員教師參與度的不足。為了提高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可以對教師發展組織管理模式加以調整。例如,在藝術高校中,組建以優秀教師或知名教師為主體,構建名師工作室,通過名師的示范教學與教學培訓,以提高全體教師的理念水平與學術水平,以點帶面實現全校地共同發展。又或者,通過構建有特色的學術教學平臺,向全校師生開放,構建健康安全的學術與教學交流平臺,在校園內營造更加良好的學術氛圍,以實現全體教師的共同發展[5]。
結語:在“兩學一做”的環境下,藝術高校教師的實踐創新與理論研究,應當著重加強對于師德的教育與培養,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引導教師對于教學理念進行革新,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充分發揮導員教師教育教學磚也行的提供時,為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更多全方位發展的人才。而藝術高校的基層黨組織,也需要對傳統的組織管理模式加以創新,以實現全體教師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鴻鵠,劉端勇,趙海梅.“兩學一做”視野下創新教師發展路徑分析[J].大學教育,2017(06):148-149+174.
[2]李世達.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踐性創新[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6(06):96-98.
[3]魏穎,劉文剛.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助推高?!皩W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的實踐探索[J].新絲路(下旬),2016(10):35+37.
[4]陳明杰.關于創新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10):146-147.
[5]曲青山,穆兆勇.全面把握“兩學一做”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J].先鋒隊,2016(1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