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形勢的背景下,文化顯然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征,同時在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加大農村文化的建設力度。基于此,本文將以加大文化建設重視程度、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為切入點,深入探究農村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旨在能夠優化農村文化市場,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增強國家的“軟實力”,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提供文化保障。
【關鍵詞】:農村;文化建設;新思路
前言:對于農村文化的理解并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建設農村文化的方式更是千差萬別,總體而言可以在宏觀、微觀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微觀角度上,農村的文化建設就是在農村開展的各項文化活動;宏觀上來講,農民居民行為、相關制度、物質設施的總稱,即為農村文化。在本文中,為了能夠高質量地建設農村文化,將從農民文化的宏觀定義入手,闡述不同的文化建設方式。
一、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
對于新農村建設而言,農村文化是一項相對系統的工程,應該堅持黨的方針政策,制定科學的建設思路,全面推動農村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主導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基于先進文化思想的戰略任務、理論創新,其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思想、社會主義榮辱觀、愛國主義精神等。因此,在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方針。農村的文化建設工作,需要以先進的理論思想基礎,進而結合農村文化的實際情況,制定文化建設規劃,并將馬克思主義思想融入并滲透到農村文化的各個環節中。
(2)宣傳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農村文化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節,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手段。所以,大力建設農村文化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深入認識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因此會權利配合農村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有利于形成淳樸的文化風氣。
(3)將愛國主義作為文化建設的核心,培養農村居民自強不息、勤勞勇敢、團結統一、向往和平的優良品質,從而適應農村文化建設的需求,為進一步建設農村文化提供契機。
(二)重視文化主旋律的傳播
在大部分農村區域中,文化能夠直接將當地居民的意識形態反映出來,是一種原生態的文化表現形式。因此,在建設農村文化的過程中,應該大力傳播文化主旋律,摒棄愚昧、落后的文化內容、形式,并大力提倡科學、先進的文化內容、形式,并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形式各異的文化活動。就當前的現狀來看,農村中部分居民的團結意識、集體觀念以及愛國主義思想較為淡薄,而這樣的思想就會影響農村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對此,在農村文化地建設中,要充分發揮文化主旋律的積極作用,實現鼓舞精神、啟迪思想、傳授知識以及陶冶情操的目的,進而提升居民的思想水平[1]。
(三)增強文化創新意識
民族的進步離不開文化地創新,而國家的發展同樣需要文化創新地推動。因此,農村文化的建設應該加大創新力度,并應該將創新意識滲透在文化服務者、文化享受者的工作與生活中,大力發展文化創新、文化建設的新思路。在農村,文化建設需要較長的時間,并且缺乏創新的固定形式,所以需要充分發揮相關人員的創新思維,彰顯出文化創新的活力、生命力,從而吸引更多農村居民的目光,激發其對于文化建設的興趣,增強農民之間的凝聚力。只有增強農村居民的創新意識、能力,才能夠夯實文化建設工作的基礎,并突破傳統文化的思想束縛,推動文化建設工作。受地理因素、經濟因素的影響,雖然無法將客觀的事物改變,但是能夠通過文化建設改變、加深農村居民對其認識,進而引導農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增強文化建設的有效性。
二、以不同方式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
(一)大力培養新型農民
新型農民是根據當前形勢、未來趨勢提出的概念,即“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農民。在農村文化的建設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培養新型農民:
(1)加大職業教育。農村文化建設工作首先應該從教育入手,而職業教育是農村青少年選擇幾率較大的院校形式。例如:在職業院校中,除了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的學習之外,還應該重視思政文化的教學,積極學習“十九大”精神,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2]。
(2)引進農業經營理念。在很多農村地區,有很多經濟作物需要銷售,但是由于農民文化水平限制,銷售方式缺乏科學性、嚴謹性。對此,為了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村干部可以邀請專業人員對農民進行指導,全面掌握農業知識,同時提高農民的經營理念,為農民創收提供保障。
(二)增加資金的投入
地方財政資金不足是影響農村文化發展、建設的主要因素,因此為了能夠全面推動文化建設,地方政府就應該開辟不同的融資渠道,進而加大資金投資的力度,保證農村文化建設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具體而言,地方政府應該加大統籌力度,提高村、鄉鎮之間的比例,同時應全面保證資金能夠用在實處,從而在根本上提升資金的利用率,避免發生資金挪用、擠占等不良問題。另外,基于外界的角度進行分析,地方政府應該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增強政府的財政實力,加之社會資金具有較大彈性,能夠為農村文化的建設提供更加有利的保障。因此,在農村的文化建設中,需要對社會資金的偏好進行分析,引導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到文化建設的公益事業中,并創新資金引進的形式,激發社會資金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三)培養高素質的隊伍
對于農村文化建設而言,文化隊伍是其主力軍,因此應該加大對文化隊伍的培養力度,具體的方式為:
(1)宣傳農村文化隊伍的重要性。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農業人口的數量較大,為了能夠促進文化建設,需要建設一支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于一體的農村文化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積極開展文化活動、文化工作。
(2)培養文化建設骨干。在農村的文化建設中,應該充分發揮文化骨干、民間藝人的積極作用,豐富農民生活并積極傳承民族文化,因此應該培養文化骨干。例如:積極組織文化工作者、專家學者進入基層,以講課、培訓的方式向農民傳授知識、技能。同時,還應該積極建設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使用機制,為農村文化骨干發揮自身才能提供平臺[3]。
(四)營造健康文化市場
目前,農村文化市場發展迅速,其獲得的利潤較高,但是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方式缺乏合理性,甚至很多農村文化市場中并沒有專業的管理隊伍、機制,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進展。由于農村文化市場缺少有效的管理機制,所以會產生很多不良的文化,所以為了能夠促進農村文化健康發展,應該構建完善的市場管理機制。通過這樣的方式,基層政府構建農村文化監管隊伍,及時、嚴厲打擊農村文化市場中的不良行為,取締暴力、色情等書籍、影視,并且規范農游戲廳、網吧、賭博等場所的經營方式。除此之外,在農村文化市場中,還應該對虐待老人、人情攀比、邪教活動以及封建迷信等行為地管理,加大科技普及的范圍,大力弘揚正氣,推動文化建設工作的進展。
結語:綜上所述,農村文化建設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經濟發函、科技發展、提高全民素質的保障,因此應該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力度。以此為基礎,農村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主導,加大了傳播力度,增強了創新意識,同時政府加大了資金投入,提高了農村居民的文化素質,規范了農村的文化市場。所以,為了能夠全面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可以將文中的方式應用在文化建設工作中。
參考文獻:
[1]劉先根.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創新之作——讀《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J].新聞戰線,2017(19):76.
[2]陳麗梅. 現代文化引領下吐魯番地區農村文化建設研究[D].新疆大學,2017.
[3]李琴.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文化建設困境及發展思路[J].知識經濟,2017(0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