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以達到提高療效,控制血壓平穩的目的。方法:對癥護理、一般護理、用藥護理。結果:158例患者血壓均控制在舒張壓<90mmHg,平均療程3個月。結論:通過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可以達到提高療效,平穩控制血壓的目的。
【關鍵詞】:臨床護理;高血壓;飲食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近2年來醫院進行治療的150例高血壓患者,男90例,女60例,平均年齡73歲,其中原發性高血壓患者135例,繼發性高血壓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
1.2方法
定期檢查記錄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等生理狀況并與歷史記錄進行對比,時刻注意觀察患者的細微變化。同時指導患者飲食,使其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正當用藥,避免身體出現異常。加大高血壓發病機制、并發癥等知識的宣教力度,使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及預防方法深入患者內心。患者自己也應加強預防,同時聽從醫生的建議配合醫院的治療。
1.3結果
經過3個療程的護理治療,150例患者血壓均控制在正常范圍,即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
2.護理
高血壓患者常常易出現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中風等并發癥,故做好高血壓患者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通過臨床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作為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重點。
2.1監測血壓
高血壓患者應在家中備一臺血壓計,指導患者及家屬如何正確使用血壓計,建議患者在服藥初期和調整劑量時測血壓3次/d,血壓平穩后測血壓2次/d 。如患者感覺不適,應隨時監測血壓變化。測量時保持平靜,血壓計使用規范,如患者剛運動結束,應休息15 min后再測量血壓,以免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2.2心理護理
高血壓患者要保持良好、平穩的心態,避免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焦慮。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予以相應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高血壓患者由于退出工作環境,與社會接觸的機會減少,又缺少子女的陪伴,而導致內心的孤獨感與自卑感,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血壓的變化,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對待患者一定要耐心、細心、熱情,消除患者對環境的陌生感與孤獨感;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病,其病程長、并發癥多,如患者對疾病知識不夠了解,會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護士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患者普及飲食、心理、營養、倫理等多方面的疾病相關知識,如什么是高血壓、影響血壓的因素、高血壓的治療方法、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等,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與患者家屬溝通,配合醫護人員一同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廣泛培養興趣愛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疾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與社會的關愛。
2.3用藥護理
對高血壓患者使用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漸漸增加,使患者血壓在用藥過程中處于可控范圍,并注意用藥后身體變化的差異,使用利尿劑應注意代謝方面是否產生不良反應,使用開博通應注意少數患者是否出現干咳的反應等。醫者在給患者用藥前應詳細了解藥品的作用以及副作用,并根據患者經濟狀況和生活工作情況選擇藥品,患者不能私自暫停或者增減藥量,務必謹遵醫囑用藥,同時時刻關注用藥效果,如有不良反應及時與醫生溝通減少發病風險,醫生還應主動與患者交流,定期或時常與患者溝通,叮囑用藥量并解答患者疑問。
2.4飲食護理
不宜進食高鹽、高熱能、高脂、高膽固醇的食物,應定時用餐并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多餐少食,以清淡為主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的食物并保持足夠微量元素的攝取,在平時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可達到降脂的目的,多食新鮮肉類可達到控制血壓及減少日后冠狀動脈癥狀硬化,而且高血壓患者應戒煙忌酒,多吃蘑菇橘子等含鉀高的食物也可輔助降壓。
2.5適量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適量的運動對于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對高血壓患者有著降壓的作用。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喜愛和適宜的運動方式,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不要在短期內進行大運動量的鍛煉,以免增加身體負擔。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跳舞等活動方式,每次活動時間以30 -45min為宜。建議進行有氧運動,因其是最理想的調節情緒、完善性格的方式,是增強體魄的最佳方式。它的降壓效果良好,對于某些輕度高血壓的患者,其效果甚至優于藥物治療。運動時動作宜緩慢,保障安全避免體位性低血壓。
3.心得體會
高血壓作為常見的疾病,因其有著諸多禁忌,為護理人員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綜合素質。
患者因疾病的困擾會極容易導致封閉心理而不與外界進行交流,此時醫護人員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多與患者進行交流,讓他們敞開心扉接受外界的幫助,可以通過患者在意的諸多事情和他們的興趣愛好、家庭成員等來開始與患者進行對話達成溝通,降低他們的防備心理,使其產生信任感以達到心理護理的目的,通過與患者的交流提高其適應能力避免其出現與社會‘脫節”的感覺。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應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因為無論在醫院還是家中他們都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人,也是最熟悉患者的人。在對患者進行囑托或者對患者進行護理時最好有家屬在場,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出現心理上的孤獨感;另一方面還可以加強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幫助醫護人員完成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以達到增強療效、加快患者恢復的目的。
4.結語
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高血壓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極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正確指導高血壓患者了解高血壓的知識,合理飲食、適當活動、調整良好心態、堅持合理服用藥物等,可極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改善其生活質量,降低高血壓井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宋姣姣,鄒鶴,孫瀛.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36):183-184.
[2]李巖,王水蓮,鄒凱.高血壓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及風險防范[J].農墾醫學,2016,38(02):152-155.
[3]馮素美,吳英,柴鳳慧,黃小艷.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02):265-267.
[4]徐云芳.對住院高血壓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03):302-304.
[5]鄧風清,歐陽素琴,蘇意心,吳建萍.臨床護理路徑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