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齡化問題愈發嚴重,媒體對老年群體形象的構建不僅影響老年群體的自我認知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群眾對老年群體的認知,此時媒體對老年人積極健康的形象塑造就尤為重要。本文選取江西省年齡從60歲到86歲不等的老年人為例,通過對南昌市的城鎮老年人進行抽樣調查,運用訪談和問卷等方法分析了老年用戶群體的行為習慣與心理因素,即對媒介的使用與滿足,分析得出老年受眾群體的媒介接觸情況、特點、動機及媒體從業者在面對老齡化趨勢中所起到的正面作用。
【關鍵詞】:老年群體;媒介使用;老齡化;媒體
一、調研背景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問題在社會上越來越受到關注。[1]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65歲及以上人口從1990年的6299萬增加到2000年的8811萬。人口占比從5.57%上升到6.96%,中國人口已經步入老齡化。[ 2015年全省人口發展情況分析 http://www.jiangxi.gov.cn/xzx/jxyw/tjyw/201604/t20160415_1261073.html][2]我省也已進入老齡化城市,200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472萬人,占全省10.99%的人口。老年群體對大眾媒介的喜愛可以在西方報紙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他們對報紙依舊難以割舍得到體現。面對文化的限制,中國的老年人更偏愛看電視。在這樣情況面前老齡化可以說是大眾媒介的一個機會。目前學術界主要是研究在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媒介形象,且大多以報紙作為接觸媒介進行研究。在索旋的碩士論文《老年群體媒介形象研究方——以<新東報>為例》中提到老年群體媒介形象的污名化主要在網絡輿論中形成,在紙媒中表現并不明顯。本文研究的是以南昌城鎮老年人為對象通過對老年用戶群體的行為習慣與心理因素分析得出老年群體對媒介接觸情況和媒介對老年群體形象的塑造對老年群體和社會群體認知的影響。
二、調研目的
只有通過對老年人媒體接觸的需求、動機和使用的進行了解和分析才能研究老年人與媒體的關系以及如何在促進社會健康的情況下積極老齡化。盡管對老年人媒體接觸和使用條件有所研究,但對分析當今特定區域老年人與媒體的關系,媒體是否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仍是不完整的。老年人接觸與使用媒介的重要原因是根據他們自身的特點和他們對媒體的接觸與使用的條件來說的,不同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觀念愛好將影響他們對媒體內容和方式的獲取。傳統媒體在與老年人接觸時,不僅要了解他們接觸或使用媒介的時間、方式和內容外,還應該了解人口因素與傳統媒體接觸如何相互作用及老年群眾媒體接觸和使用的感受、偏好、需求、動機和目的。但這部分研究相對分散。因此,開展這樣的調查對該地區服務的老齡化非常有幫助。本調查旨通過對城鎮老年用戶群體媒介使用與滿足研究,分析得出老年受眾群體的媒介接觸情況、特點、動機及媒體從業者在面對老齡化趨勢中所起到的正面作用。
三、研究方法
老年人的空閑娛樂時間被家庭的“傳播活動”所主導。老年人在空閑娛樂時間主要是對大眾傳媒接觸活動。通過將不同年齡組的收視收聽進行比較我們發現老年群體在媒體接觸時間上具有優勢。此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基礎上,釆用以問卷法為主、訪談法和文獻法為輔的調查研究方法。分發了50份問卷,收集了33份有效問卷。年齡從60歲到86歲不等。有20名男性和13名女性。采訪對象主要是南昌城鎮的老年人。75歲以上的受試對象數量是因為其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較小而且老年人的教育水平和填寫問卷的能力與興趣也很低。
向南昌個別小區的老年人和老年活動中心的老年人提供問卷調查。并請老年人用筆和紙來回答。對于那些身體或文化上有所限制的老年人,他們將會做口頭報告,調查人員根據他們的回答填寫所述信息。考慮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并不在回答時間上做出要求,所有受試者都耐心地等待著他們完成。對于那些拒絕接受問卷調查的老年人,我們會與之交流并詢問原因,作好記錄以便他們能被用于未來的研究。
四、用戶行為分析
(一)行為與心理分析(使用與滿足)
城鎮老年人接觸最多的媒介是電視,約有30%的老年人接觸報紙、廣播、雜志,但對網絡的接觸率很低。在與五大媒介接觸的老年受眾中每天與不同媒介接觸的時間長短有所不同。城鎮老年群體接觸廣播時間大多在15 - 60分鐘之內,接觸報紙/雜志的時間大多在30分鐘之內不到1個小時,接觸電視時間大多在2 - 4小時,接觸網絡時間大多為1個小時左右。數據表明城鎮老年群體接觸時間最短的是網絡、接觸時間最長的是電視。老年人在互聯網上的花費基本不到兩個小時。
在城鎮老年人電視媒介接觸時間段上可以看出,選擇人數最多的是18-22 點的,從6-18點同樣收看電視的老年人占到 42%;在廣播方面,老年人的選擇數量最多的是早上6-8點的,其次是8-12點和18-22點,22點以后聽廣播的人最少;幾乎超過一半的老年人選擇8-12點閱讀報紙和雜志;在網絡方面,選擇18-22點的人數最多(46.3%)。在向城鎮老年人提問“如果沒有辦法看電視聽廣播了,你感覺將來的生活會怎么樣”時,有32%的老年人表示“會非常難過”,31%的老年人表示“很難過”,僅2.5%的老年人表示“根本不會難過”。
(二)社會文化分析
老年人媒介接觸相關性體現在性別、年齡、健康狀況、受教育水平和經濟因素方面。在與廣播、報紙、雜志接觸的老年人中性別因素差異表現明顯,但在電視和網絡方面不受影響。
根據卡方檢驗結果顯示男性老年群體在聽廣播的比例上(47.2%)明顯高于女性(20.7%)(x2= 21.46,df = 1,p < 0.001)。讀報紙數量的男性(75.8%)明顯高于女性閱讀數量(53.7%)(x2= 20.64,df = 1,p < 0.001)男性看雜志的比例(38.5%)略高于女性(35.2%)的比例(x2= 3.81,df = 1,p < 0.05)。在年齡因素上,接觸電視的高齡老人(80歲以上)與其他年齡段有明顯差異, 其他年齡段有93%的老年人看電視,而高齡段只有76.7%的老年人看電視;在接觸報紙上這種年齡差異(df = 4 x2= 13.28,p < 0.05)更明顯, 60 - 69歲的老年人看報紙的比例(67.4%)比70歲以上讀報紙的老年人(56.5%)多, 年齡因素不受其他媒體接觸影響。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更多的是自我評價。它與電臺、報紙和互聯網的聯系有顯著的相關性。身體越健康的老年人在媒體接觸的可能性上也就越大。
除開廣播不談城鎮老年人的教育水平與媒介接觸情況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小學和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看電視的比率為88.2%,初中及以上文化的老年人收看電視的比率高達95.4%;接觸報紙和雜志的老年人與受教育程度有顯著相關性,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老年人讀報比例分別為26.8%和11.7%,初中和初中以上讀報比例分別為92.0%和43.8%。此外,老年人的教育水平和老年人上網也出現很明顯的相關性。在調查老年人上網情況中,沒有小學以下、小學、初中文化的受試者,其余都是高中以上學歷的。在不考慮廣播媒體的情況下經濟狀況與其他媒體接觸方式有顯著的相關性。月人均收入較高的老年群體媒體接觸比率也較高,因為老年人購買媒介的能力是由經濟因素決定的,但對廣播媒介要求較低所以它與經濟因素沒有顯著相關。經濟狀況可能會影響教育的水平,這表明,經濟因素與江西省媒介接觸情況的獨立相關性有關,但廣播除外。
五、研究結論與討論
在這些數據中,老年人與電視的接觸頻率最高,廣播接觸位居第二,而雜志報紙、網絡和其他接觸者寥寥無幾。城鎮老年群體媒介接觸行為的動機可概括為六類:1.了解國內外新聞;2.娛樂;3.增長知識;4.獲得生活信息;5.獲得談資;6.打發時間。
程度不同的“老年歧視”常常無意識的出現在老年媒介節目中。對老年人來說,老年歧視是一種不合理的負面可塑性(刻板印象)和差別待遇。這些對老年人的消極態度來自于過去的經驗,電影和電視大眾媒體的影響以及傳統文化中的舊觀念。這些舊觀念被廣泛接受,但不一定是基于執行,更多的是基于年齡。在媒體與老年人接觸的采訪中,我經常會問老年人對自己在媒體上的形象是否滿意,大多數都是否定的答案。被調查者普遍認為,媒體對于老年人的社會貢獻被忽視了,老年人的價值被丑化了。與此同時,媒體對老年人的過度關心和報道導致了他們自己的錯誤觀念,并且失去了自信,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感。
參考文獻:
[1]何天天. 《人民日報》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2010-2014)[D].重慶大學,2016.
[2]張榮花. 《華商報》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齊士馨. 《老年日報》中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D].遼寧大學,2014.
[4]祁繼媛. 《南方都市報》老年人媒介形象呈現研究[D].蘇州大學,2014.
[5]李賢亮. 河北省老年人媒介接觸需要、動機和狀況調查[D].河北大學,2010.
[6]李梅. 城市老年人媒介接觸行為實證研究[D].鄭州大學,2014.
[7]索旎. 老年群體媒介形象研究[D].鄭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