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國第三次農業普查開展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和全球定位系統進行農作物對地抽樣調查和農作物播種面積遙感測量。是我國統計事業全面發展階段中開展的重要國情國力調查,是統計四個建設全面落實的大練兵,也是科技應用統計調查的深入實踐。通過農產量對地抽樣調查技術與遙感測量技術應用相結合,準確及時獲取主要農作物面積,建立起省、市級和縣(區)面向未來的現代農業統計對地抽樣調查體系。
【關鍵詞】:遙感測量;播種面積;三農普
農作物播種面積測量是指運用遙感等空間信息技術對農作物播種面積進行測量的一種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各類衛星遙感影像、航空遙感、野外調查等數據,與統計抽樣調查、遙感測量技術有機結合,獲取全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初步建立起面向未來的現代農業統計對地抽樣調查體系,實現農業統計方法技術的轉型升級。
一、遙感測量工作概況
(一)調查內容:以區為總體,對全區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開展遙感測量,承擔具體的野外調查任務。
(二)調查原則:以主要農作物種植空間分布數據為基礎,抽取有代表性的普查區開展野外調查,并在抽中普查區開展精細到地塊級別的作物面積室內測量。
(三)調查樣本量:本次測量抽中29個樣方,涉及525個地塊,播種面積約2050畝。調查采用PDA野外調查及填圖的方式。
(四)調查任務:對樣方村,由調查員依照耕作地圖斑及PDA農業普查調查程序指引,逐個對勾畫耕作地圖斑上小地塊進行作物情況登記,并填好調查表。
二、遙感測量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領導,成立普查小組。按照安徽省調查總隊的統一部署和《第三次農業普查農作物面積遙感測量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杜集區統計局及時成立農業普查遙感測量野外調查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內部進行了明確分工,下設綜合協調、業務執行、后勤保障、宣傳聯絡四個小組,分別負責遙感測量各層面、各階段和各環節的具體工作實施,確保野外調查有序推進。
(二)廣泛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在野外調查工作開展前,杜集區統計局通過張掛橫幅和標語、利用會議宣傳、結合秸稈禁燒工作等不同形式在區內進行廣泛宣傳,讓廣大干部群眾真正認識到農業普查遙感測量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了解農業普查知識,引導廣大群眾積極配合野外調查工作,為野外調查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三)通力協作,提高調查效率。提前謀劃準備,同鎮(辦)統計站長、村干部通過樣方衛星圖片,一起研究地塊,確定調查方案,隨后前往勘察地點,開始一天的核心工作。首先根據GPS定位,鎖定樣方位置,觀察地形地貌和樣方地塊劃分反復比對,如與實際不符,確定是否拆分、新增等操作。接下來將3人分成一個小組,并明確分工,一人操作PDA,仔細采集每個地塊的主要地物和次要地物,一人負責填報實地調查表,一人利用GPS負責引路,三人分工協作,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及時完成拍照,重點拍攝樣方內主要地物、拍攝填好的樣方圖紙等。
三、遙感測量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次農業普查首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作物種植面積遙感測量,為此,遙感測量野外調查的全程我們注重及時發現問題、反映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此次野外調查,發現的問題希望在以后的遙感測量工作中能引起重視。
(一)在野外PDA使用困難。針對野外強光條件下采用三農普PDA操作屏面反光,盯著看一會兒眼睛就被刺得生疼的問題。因上級PDA沒有下發到位,區農普辦遙感組自行采購省級評估最好三防PDA。
(二)抽中樣方地塊不熟悉。在村陪調員的帶領下實地進行遙感測量,依照定位系統的指示標志進入到每一個地塊的中央,采取4G移動上網卡加GPS定位組合,對每個地塊的作物進行拍照,并細致填寫紙質調查表,把每一種作物都進行詳細的記載,保證測量精度。調查員主要是找樣方的路途花費的時間較多,從嘗試摸索,到熟練掌握,僅用一周時間把所有的樣方信息統計完畢,保質保量,圓滿完成任務!
(三)耕地圖斑不夠精細。由技術公司提供的圖斑在制作上存在調查邊界不清、調查地塊劃分過細、地塊標號順序隨意等,這些問題使得調查員在調查過程中產生調查任務不清、調查地塊定位不準、調查情況復核較難等困擾,也加大了調查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四)軟件程序不夠穩定。此次野外調查所用的APP是“遙感調查2.0”,運行該軟件占用運行內存大,加之承載的設備性能較差,運行APP時會出現閃退、死機,給調查員帶來額外的負擔。同時,程序自帶的導航功能不盡完善,穩定性有待改進,這些也增加了野外調查難度。
(五)“兩員”選聘難度較大。選聘村級輔助調查員過程中,雖然經過精心選配,但由于當前農村高素質人才大多外出工作,想要選配一個既懂農業生產知識,又能熟練掌握電子設備操作,同時還要熟悉村基本情況、責任心強、能騰出時間集中搞調查的人確實有很大困難。輔助調查員的年齡、文化程度、工作水平參差不齊,是造成調查開展困難的重要影響因素。
(六)基層業務力量不足。遙感測量野外調查工作由統計局負責,業務力量明顯不足,黨組單設、局隊業務分工及編制原因,使得人員力量與工作任務不相符。在試點過程中,對于調查員碰到的問題,在鄉鎮指導員無法解決而又要現場指導的情況下,在安排人員進行實地走訪時,存在著不能第一時間到現場處理的尷尬情況。
(七)調查精度存在偏差。野外實地調查受到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諸如調查期間的氣候影響、人的因素、比對的影響資料、使用的設備等,在事后質量抽查中,只能避免漏確現象,存在復核較難的情況,調查數據質量和精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出現偏差。
四、做好遙感測量野外調查工作的體會
1、領導重視是關鍵。由統計局牽頭開展的遙感測量野外調查工作,領導重視很關鍵,不僅區級領導重視十分必要,而且鎮(辦)、鄉、村各級的領導重視更是關鍵。實踐證明,有調查任務的鎮、村,領導重視的點,工作基礎扎實,調查開展順利有序。
2、宣傳發動是前提。要營造調查前的濃厚氛圍,把提高做好野外調查的責任意識放在突出位置。我們首先與政府領導進行匯報,充分得到領導的理解和支持;通過行政發文明確遙感測量的組織領導、責任落實、工作內容等各項要素,最大限度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3、強化內部基礎。野外調查時所用的APP是“遙感測量2.0”,程序本身存在占用內存大,易閃退,導航地圖切換緩慢,同時作為調查基質的遙感地塊標序太隨機,不利于調查開展,容易遺漏未調查地塊。因此,在程序方面需要繼續優化,切實方便調查開展。
4、優選調查時機。遙感測量野外調查時機與作物生長季有關,同時又受著調查期間氣候變化的影響。由于調查工作任務重,實施野外調查時間緊,如再加上調查期間雨水不斷或持續烈日,惡劣的調查環境會給野外調查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密切關注調查期間氣候變化,特別是小范圍的天氣變化十分重要,搶抓調查期間有利的調查時間段及時對地調查,才能保質保量完成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