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而且缺乏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本文從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現狀和詳情說課堂學習現狀出發,從藝術交流融合的角度提出了公共英語課堂實效性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提高公共英語課課堂實效性的實踐探索:構建參與式課堂、改革考核指標體系。
【關鍵詞】:公共英語課;實效性;參與式課堂;考核指標體系
當前,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公共英語課程,該課程面向全體大一、大二學生,屬于高校人文素質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跨越文化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滿足他們在學習、生活、社交以及職業發展中有效使用英語的能力,以滿足個人、社會發展的需求。
一、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課堂現狀
1.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現狀
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普遍較低,不能用英語進行基本的聽說讀寫,習慣性地對英語產生了抵觸情緒,學習英語的興趣普遍不濃。在職業院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中,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的通過率往往是最低,筆者所在的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學生在湖南省職業院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中的通過率僅僅在30%左右。
2.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現狀
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生習慣在文化類課程“逃課”,而英語課到課率差不多是所有課程中最低的,即使任課教師和輔導員管理嚴格,學生能夠全部到教室上課,但是大部分同學的學習都處于無效狀態,他們根本聽不懂老師和同學們在說什么、看不懂教材的課文內容。睡覺、玩手機、看其他書籍……成為了大部分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課堂的選擇。
二、提高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課堂實效性的必要性
藝術是沒有國界的,需要在世界范圍類交流、融合,由于歷史和科技的因素,藝術設計的很多最前沿領域都在歐美發達國家,最前沿的設計理念、最新流行的設計元素、最頂尖的設計作品大多以英語為載體展現出來。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需要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資訊、一手的素材,必須要有足夠的英語水平。然而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與這一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必須找到方法,補齊短板。
三、提高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課堂實效性的實踐探索
1.構建參與式課堂
教育理論界指出教學改革的方向是:要把“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課堂改革為“以學生為主體”新型課堂。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低、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如何讓學生來參與公共英語課堂,的確是需要做好設計。
首先要做好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學習內容的選擇。工藝美術類學生學習習慣就是不喜歡千篇一律的東西,追求張揚個性、表達新奇的事物。非常幸運的是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沒有指定教材版本,而且市面上教材版本相當多,并且各個高職院校還鼓勵開發校本教材,也可以和出版社合作共同開發適合自己學校需求的個性化教材。這就給公共英語課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公共英語課要實現學生參與課堂的目的,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教學目的,必須從學習內容上入手,課堂學習的內容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除了傳統的公共英語課程內容外,可以增加工藝美術等藝術形式在西方各國發展狀況的專題介紹,諸如動漫、服裝、平面設計等內容。還可以增加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活動專題內容,如世界杯足球賽、維密T臺秀等。從內容上先引起學生的關注度,讓其從手機的誘惑中走出來。更重要的是這些內容是學生比較關注的,他們有比較多的了解,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他們參與課堂提供可能。
其次是要采用適合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學習的形式。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課堂不能采用傳統的教師講授的課堂形式,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堂設計上,運用學生講授+其他學生補充+教師點評的討論式的教學形式比較適合。教師在課前分好小組,小組根據班級人數而定,一般為3-5人,每組分配一個主題,做好課件,在課堂上講授。在小組準備過程中教師要給予足夠的指導,從本專題圍繞哪些知識點展開、如何展開、如何收集資料、其他同學可能提出的問題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在其他同學提問環節遇到學生如法解決的問題由教師解答。在教師點評環節,應遵循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同時提出改進的建議。課堂的最后交還給教師,根據剩余時間的多少進行取舍,補充整個學生為主環節中沒有涉及的知識或者應該拓展的知識,點明專題內容中需要學生把握的重點、難點,特別是如何結合專業的知識點,完成整個專題學習。
最后是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便于學生參與課堂。翻轉學習理論已經被廣泛接受、運用。在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堂中可以采用翻轉學習,教師提前一周把學習任務布置下去,每個學生至少要提出1-2個問題,在課堂上提問以得到解決。同時也避免了學生互動環節的冷場,打擊講授學生小組的積極性。電影教學法也值得嘗試,課前一周布置學生觀看某部經典英語電影,讓學生感受純正英語的氛圍,同時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電影,甚至是反復看電影,讓英語“菜鳥”們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也是必要的補充,面對網絡原生居民的95后大學生,手機和網絡的魅力實在是無可比擬,英語課課堂教學過程盡管不能全部搬到網絡之中,但是網絡確實是一種比較好的手段,如學習通APP在課堂中的運用效果非常好。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采用合班上課的模式,傳統考勤至少需要5分鐘,學習通網絡考勤,不超過一分鐘就可以完成。有客觀答案的小測驗,采用手機學習通,在課堂上可以隨時進行測驗,并馬上能得到學生掌握的程度,相當智能,可以方便教師及時了解教學的各種情況,也能拉回學生走遠的思維,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整個公共英語課堂中,只要學生開口,不管是用英語還是用漢語都可以,當然教師提倡使用英語。因為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水平不足以能夠表達其需要表達的東西,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允許使用漢語表達。
2.改革考核指標體系
盡管工藝美術類高職院校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等先進的學習理念,但不能否認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考試依舊還是一根指揮棒。構建參與式課堂,提高公共英語課課堂實效性,必須改革傳統的考試指標體系。高職院校學期考試畢竟不是人才選拔考試,而是一個學習狀態和學習結果的檢查,因而必須改變用一張試卷決定成績的形式,筆者認為過程性考核是最合適不過的方式。把每堂課學生學習的狀態都納入考核指標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的嘗試為:期末考試比重為40%,平時考核比重為60%。此外表現尤其優秀的學生在總分之外給予加分。
平時分為100分,具體分值為:專題講授狀況,分值為50分;主動提問或者回答問題必須達到6次,分值為20分;作業完成情況,分值為15分;考勤,分值為15分。課堂中使用英語多而且病句、用詞錯誤少的平時分可以酌情增加分數。
期末考試為100分,根據學校的統一要求,教研室全體教師商量決定采用閉卷考試還是開卷考查的形式。
加分情況。主要是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英語活動或者競賽,參加校級英語活動或者比賽加5分,獲獎學校一等獎加10分、二等獎加9分、三等獎加8分;獲省級英語競賽一等獎加20分、二等獎加18分、三等獎加16分、優秀獎加14分,參與活動加10分。
各項成績總和不超過100分。這一整套考核指標體系需要在開課前通知學生,讓學生找到課堂英語學習的方向,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金然.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提高對策探討[J].校園英語,2017(1)
[2]李杏.淺談如何提高外語教學課堂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7(9)
[3]呂紅.提議式教學在開放英語課程中的實效性研究——基于課堂面授與移動終端結合[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