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的迅猛發展,當今世界聯系日益密切,使得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甚至相互沖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大學生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了解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以及解決對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第一部分介紹多元文化的定義,第二部分講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思考,第三部分講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最后分析如何有效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多元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當今世界聯系日益密切,我們不僅僅接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還深受各種外來文化、外來思想的影響。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避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那么,什么是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價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對策是什么?
一、多元文化的內涵
早在20世紀20年代 , 一些美國學者就提出了文化多元主義思想,主要有文化“熔爐論”和“同化論”。直到20 世紀中期 , 多元文化才成為一種社會思潮得到人們的關注 。對多元文化具體內涵的界定到1995年的“全球多元文化大會”上才得到明確: 多元文化包括各族群平等享有“文化認同權、社會公平權以及經濟受益需求”。[1]這說明, 多元文化涵蓋了不同種族、民族、地域、社會、群、國家等范疇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等的差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和信息網絡化的迅猛發展 , 不同淵源、種類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越來越頻繁 , 各種獨立文化變革更新的腳步也日益加快,這些情況直接導致多種文化并存的時代格局 , 使我們不可避免地進入到多元文化的時代。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思考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一方面為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借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沖擊, 也會削弱主流文化, 給國家文化安全、文化獨立進而國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學校教育在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 必須認真思考怎樣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弘揚先進文化, 認真思考如何沉著面對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挑戰, 不斷發展壯大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抵制外來腐朽文化的侵蝕, 增強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培養愛國情懷。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信息網絡化的迅猛發展 , 我國文化領域必然由單一走向多元 、由封閉走向開放 、由一枝獨秀走向百家爭鳴。多元文化如同一把雙刃劍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多元文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開放,但方法相對單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現出更加開放的特點 , 削弱了原有主導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文化的主體地位 , 讓一些更具靈活性 、開放性和能夠包容其它文化的因素進入到高校文化中 , 使校園文化更加充實 。而與之格格不入的是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傳統理論式教育 , 以往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終以社會主義文化為獨一文化原則 , 標準化 、統一化的對學生進行培養 , 主要采取理論灌輸式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是采取說教 、灌輸式的方法把單一的思想觀念 、道德標準和價值觀直接移植給廣大學生。這些理論既枯燥又抽象 , 而且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銜接不上。
(二)多元文化擴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還未達到時代要求
我國高校的多元文化格局使得各種校園文化的矛盾沖突愈演愈烈 , 多種文化觀念和傳統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較量、相互融合, 有利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補充, 但同時對施教者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是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其自身的思維與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面對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本身就是對自己道德品質與工作能力的一次檢驗。[2]逐漸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必然導致多元價值觀, 多元價值觀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價值體系形成了強烈沖擊。
(三)多元文化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價值參考,但同時動搖了傳統的價值取向
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文化生活 ,帶給他們新感覺、新體驗 、新風格、新時尚, 同時也沖擊著他們原有的理想信念與價值體系, 即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逐步偏離和日益消解。在現實生活中始終會有一種價值取向在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中占據主導地位。當社會主義價值觀逐漸模糊的時候,就意味著非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中占據了主導位置。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 我國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校園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而當今多元文化的時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大學校園必然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匯聚地,多元文化所導致的多元價值觀在這里發生強烈碰撞, 在相互沖擊的過程中 , 西方文化在物質層面暫時顯現出優勢, 很容易使我們當代大學生產生錯誤的判斷。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強化主流意識,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主導地位
要強化主流意識, 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主導地位,教育大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西方文化思潮。應引導大學生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避免主觀性和片面性, 減少情緒化色彩, 增強理性思維和自覺精神。在對待西方文化思潮方面, 引導大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 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對西方文化進行分析、鑒別和批判, 反對盲目推崇, 全盤照搬, 堅決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擊。
(二)要重視文化選擇的引導與控制,從文化傳播的層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
文化選擇是指按照擇優汰劣的文化發展規律, 通過過濾和篩選現實對某種文化的擷取或排斥。[3]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高等院校應充分發揮文化選擇的功能, 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建立起良好文化選擇機制, 從一元化選擇轉向多元化選擇, 從封閉式選擇轉向開放式選擇, 不斷吸取各種特質文化之精華, 把大學生引向文化發展的前沿。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揚民族文化、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同時, 也不能忽視對大學生心靈世界的關注, 在強調社會主導思想和主流意識的前提下, 也要正視和研究其他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要通過高雅文化、品位文化扶持和引導校園文化的良性發展, 對大學生進行文化審美觀教育, 提高大學生的鑒別鑒賞能力。
(三)整合多元文化,在教育內容上必須堅持一元導向與多元滲透的辯證統一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始終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 同時又要承認和適應文化多元化的客觀現實, 深入研究吸收和借鑒其他文化形態中具有的人類共性和普遍性的內容。一方面, 要尊重、保護、提煉、引導非主流文化形態中那些具有歷史積淀意義的優秀傳統內容; 另一方面, 要吸收和借鑒西方文化中的積極的、普適性的思想文化成果。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以開放的文化心態, 正確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 對一切優秀文化, 無論古今中外, 都應該學習, 取其精華, 棄其糟粕, 為我所用。
總之,我們要積極地看待多元文化帶給大學生的影響,針對多元文化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調整。從而讓大學生始終沿著正確的道路度過他們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李明歡.“多元文化”論爭世紀回眸[J] .社會學研究,2001,(3).
[2]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創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2 .
[3]王瑞蓀.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