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需要。文化自信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價值認同具有內在聯系。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既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價值認同的基礎,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重要任務。在國內外嚴峻形勢下,需要我們深刻反思如何構建有效的途徑來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反思如何才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章 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1]。中國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因此,文化自信才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增強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豐富大學生的精神力量,堅定其理想信念和對正確價值的堅守,提高其文化自信進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1文化自信的內涵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文化自 信是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包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文化發展道路的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義文化理論體系及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自信。大學生文化自信是指大學生在對民族文化和先進文化價值認同的基礎上,對外來文化批判與借鑒的過程中實現整個社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1.2 文化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自信是一個統一體,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文化自信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培養,引導人們形成 正確的文化觀,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自信,進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 實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和提高民族文明素質的主要陣地,是實 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載體。可以說,文化自信蘊涵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反過來提升文化自信。
第二章 大學生文化自信存在的問題分析
文化自信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價值觀自信,但又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價值觀自信,更是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總體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但由于受到社會上一些錯誤觀點、思想的影響,使得少數大學生缺乏足夠的文化自信。
(一)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沒有準確認知、深入發掘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一些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而是用現代性的文化逐步取代了優秀傳統文化在他們心中的地位。當代大學生群體雖然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知,但總體上比較膚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了解不夠,如不知道一些重要傳統節日的歷史由來、對古典名著閱讀較少等。總之,一些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不高,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沒有準確認知和深入發掘。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帶來沖擊
網絡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網絡空間形成的文化活動、文化方式、文化產品、文化觀念的集合,是現實社會文化的延伸和多樣化的展現。網絡文化雖然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但網絡文化的出現帶來了文化的多元化,各種不健康的文化信息通過網絡傳遞給大學生,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特別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錯誤思潮通過網絡這一載體給大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影響他們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三)西方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知帶來負面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社會思潮蜂擁而至,特別是西方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知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目前面臨著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普世價值”論、歷史虛無主義、質疑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沖擊。
第三章 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對策分析
文化自信不是對文化的盲目推崇,而是一種對文化的繼承、批判與創新的能力。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迫切需要增強大學生群體的文化自信。也就是說,高校要充分發揮文化高地的燈塔作用,既要擔當起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成為增強文化自信的基地,又要擔當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陣地[2]。
(一)以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首先,高校要利用自身獨特的教育優勢,整合教育資源,通過舉辦一系列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活動,讓大學生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魅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教育資源對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仁愛教育以及人格修養教育,以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滋養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進而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二)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網絡文化,以掌握話語主導權
互聯網的發展催生出了網絡文化。互聯網時代,世界各國通過互聯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式各異的“網絡社區”成為西方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傳播其主流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當前,高校要掌握網絡文化話語主導權,首先要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網絡文化的發展方向,通過各種媒體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其次要建設一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以充分發揮教育者言傳身教的作用。最后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要在解決思想問題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
(三)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大學生批判意識與創新思維
“馬克思的意識形態理論本質上是意識形態批判理論”[3] ,文化自信也是一種對文化的繼承、批判與創新的能力。高校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如通過培養批判意識和創新思維,提升他們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雙重屬性: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觀念;既是一門學科,又是意識形態”[4]。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正確認識各種社會思潮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碩士生,而對博士生影響相對較小[5]。因此,高校要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培育一支業務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以發揮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引領作用,進而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意識與創新思維。
(四)注重歷史文化教育,增強大學生民族認同感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歷史記憶。歷史文化觀會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的歷史選擇。大學生作為傳承歷史文化的生力軍,只有深刻理解了近代中國厚重的奮斗歷史,才能更加堅定地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好地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當前,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借鑒學習西方一些優秀文化成果,但是要始終堅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同時,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深刻領悟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內涵,增強鑒別先進文化與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不僅要提高大學生的文化消費能力,而且要提升他們的精神生活質量,進而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注釋: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2]項久雨,吳海燕.培育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2016(10):18-24.
[3]俞吾金.意識形態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
[4]劉川生.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N〕.人民日報,2015-02-14(03).
[5]佘雙好.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學生影響的特點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0):77-83.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02).
[2]項久雨,吳海燕.培育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J〕.思想理論教育,2016(10):18-24.
[3]劉川生.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N〕.人民日報,2015-02-14(03).
[4]佘雙好.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學生影響的特點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0):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