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實踐中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產生的。它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更是代表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與燦爛文化的結晶;太行精神也是抗日戰爭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積波和延續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
【關鍵詞】:太行精神;革命精神;文化結晶
一、太行精神的產生
1、時代背景:長期反帝反封建和抗日救亡時期應運而生
在抗戰全面爆發之后,華北作為日本帝國主義大舉進犯的地區,對根據地采取了滅絕人寰的“三光政策”給根據地軍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極大的威脅,也使根據地的經濟和生產受到嚴重破壞,抗日軍隊的后勤保障異常匱乏。為了克服經濟生產困難,黨政軍機關和部隊積極響應黨中央發起生產自救的號召,在各敵后抗日根據地以太行山為中心,開展了生產自救運動,偉大的太行精神就在這樣的艱苦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2、理論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戰區文化的有機結合
中華民族歷來都是不畏艱險、不畏生死、不甘墮落的自強不息、奮發拼搏的民族,對祖國的熱愛和忠誠更是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源泉。太行山人民展示的無私、堅韌、勇敢、頑強、奉獻,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太行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日戰爭中,敵后根據地的軍民用偉大行動發展和豐富了民族精神的背后,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偉大的太行精神。
3、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生產實踐
早在1937年9月,在毛主席指示下游擊戰主要與五臺山、恒山、呂梁山、太行山為依托,獨立建立了山西的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敵后根據地,依附這些戰略支點,伸展四臂,不斷向外擴張、蔓延。覆蓋中國華北地區,連接西北地區,接應中原地區,使山西成為華北地區乃至全國實行持久抗戰額重要戰略支撐點。作為華北抗戰始基和依托的山西太行地區等,具備先天特殊的軍事戰略要地,成為實施抗戰的“立足點”、發展抗戰的“出發地”和持續抗戰的“根據地”,而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同樣是革命的“熔爐”,創造了偉大的太行精神。[1]
二、弘揚太行精神對當前社會發展的意義
1、弘揚太行精神是進一步完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實需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根據我國社會半殖民半封建的現狀和我國革命運動應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結果。太行革命根據地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由此形成的太行精神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力。步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和平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不能忘記戰爭時代的艱苦的過程。時代主題的變更,也必須要求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深入發展太行精神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的延續,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至今仍然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思想和理論源泉,需要我們認真地加以借鑒和發揚。
2、弘揚太行精神是當前建設經濟文化社會的現實需要
三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的輝煌。太行精神之所以在現今依然重要的意義在于太行精神是極端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戰區文化的創新和升華,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一筆永恒的精神財富,對當今乃至今后的社會經濟文化的建設仍有重要的意義。愛國主義是太行精神的核心,是人民軍隊和太行山英雄兒女不畏艱險,英勇奮斗的堅強信念。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建設先進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可見,在新時期繼承和弘揚太行精神是引領和建設先進文化主題中應有之義。
三、太行精神對社會發展的當代價值
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攻堅時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要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也明確提出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新要求。太行精神便是指引我們不斷向前的精神動力。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的發揚太行精神的百折不饒、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賦予太行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1、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也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也價值觀。”[2]太行精神所展現的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與從國家層面體現的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體現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個人層面體現的\"愛國、敬業\"得杜會主義核也價值觀實現了良好的對接。太行精神其本身就是時代精神,也是在社會主義核必價值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太行精神作為重要載體不斷弘揚社會主義核也價值觀,進而激發人民群眾的力量。
2、加強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
“不管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民族,若是沒有精神的力量那么這個民族就是停滯不前的。不管是一個前進中的時代還是一個發展中的民族,都需要一個催人奮發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意志。”[3] 對于一個政黨,一個領導十幾億人的政黨而言,精神力量和理想信念也是十分重要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 ‘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堅定的理想信念,無論對我們黨來說,還是對每個黨員來說,都具有根本性意義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太行精神正是具備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精神特質和理想信念。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和發揚太行精神給予我們的經驗和啟示,推進黨的思想建設。太行精神孕育產生于偉大的抗日戰爭中,它體現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時刻,太行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之下表現出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不畏生死,不畏強權,救民眾于水火之中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所展現的就是我們的黨最基本的特質。
四、結語
太行根據地所創造的出來的精神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它是國家和民族處于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領導太行兒女展現的不懼犧牲、不畏艱險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展現的百折不撓、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展現出的萬眾一心、敢于勝利的精神;是為廣大人民利益展現的英勇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太行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太行地區人民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時至今日,依然激勵無數的太行兒女不斷進取。太行精神的實質內涵同其它精神一樣都是一脈相承的。它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財富。
注釋:
[1]蕭一平、郭德宏.《中國抗日戰爭全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8)
[2]鄧志穎.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叉核私價值觀[J].魅力中國,2014,(2):366.
[3]徐浩飛.傳統中國精神[J].決策與信息(上半月),2009,(11):1
參考文獻:
[1]田喜榮.大力弘揚太行精神推進轉型跨越發展[J].前進,2011,(7).
[2]張民省.論太行精神的歷史地位[J]:理論探索,2011,(4).
[3]高春平.八路軍:太行精神么靈魂.[J].前進,2010.
[4]中共山西省委黨史辦公室.太行精神: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偉大象征[J].黨史文匯,2009(9).
[5]曾業英.太行精神及其現代意義[J].人民網,2005.
[6]王元平.感悟“太行精神”[J].百年潮,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