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四川省著名景區寬窄巷子和九寨溝的實際情況,對特色景區公共設施設計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做了詳細的探討和分析,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公共設施;地域文化特色;巴蜀文化;設計
旅游景區是以旅游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或地域。公共設施是由政府提供的屬于社會的給公眾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設備。按經濟學的說法,公共設施是公共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從社會學來講,公共設施是滿足人們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參與)和公共空間選擇的設施,如公共行政設施、公共信息設施、公共衛生設施、公共體育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交通設施、公共教育設施、公共綠化設施、公共屋等。休息椅、安全警示牌、停車場、垃圾箱、旅游廁所、路燈,座椅,花壇,售貨亭等是一個景區必備的基礎設施,直接關系到游客到達目的地的環境與質量。
首先,在景區設計中,公共設施的存在不僅僅能為旅游景區提供相對應的服務、渲染烘托景區的獨到特色,而且更重要的是旅游景區內的環境設施之間也彼此呼應,這樣就能避免造成復雜錯亂和無必要重復的現象;通過公共設施的引導避免其他的景區單元喧賓奪主而使景區整體顯得沒有主次差別,從而清晰自然的反映旅游景區的空間層次感。在景區設計中,公共設施的存在可以改善景區環境,增進公共空間的良性循環,同時也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活動,讓人們感受良好的環境氛圍。其次,公共設施設計是隨著城市發展逐步完善的公共空間內的產品設計,他的存在也像其他建筑物一樣,隨著人類的發展而產生,并遵循城市發展和構成的要求而發生變化。景區設計中公共設施的存在與演變體現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與空間環境的發展質量,同時公共設施的性質又與景區環境性質相一致,具有文化性、延續性、多元性、適應性、特定性的設計特點。再次,景區設計中公共設施的設計特色會突出所在城市整體環境的特征,通過對設施形態、色彩等視覺效果上的追求,還有對具體使用功能的提升,塑造出鮮明的民族品格,同時可以呼應城市所倡導的理念與精神層面的要求。景區設計中公共設施的存在擔負著營造人性化、整體化的環境空間的任務,豐富我們的城市文化生活 。
巴蜀既是一個地域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 中國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慶的巴所代表的文化即為巴蜀文化。巴蜀兩地相距較近,交通方便,兩地出現的船棺葬、扁莖無格柳葉劍、銅器紋飾中出現的虎紋則代表巴蜀文化的共同特征。巴蜀文化風格獨特。設計制作與景區景觀相協調、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休息椅、安全警示牌、草坪溫馨提示牌、,停車場、垃圾箱、旅游廁所、路燈,座椅,花壇,售貨亭等多種配套設施, 突出景區的地方特色,使其與所在地域的自然和歷史環境相協調。
一、地域元素圖形的運用
巴蜀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一個分支。中國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慶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為中心。較為經典的景觀設計—寬窄巷子。寬窄巷子原有70多座院落、300多間房間。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組成,是成都市三大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這條清代街區記錄了老成都的滄桑歷史,其建筑風格兼具川西民居與北方四合院的特點,其主要特色為;“魚脊骨”形的道路格局。民居內部具有川西風格的庭院形態也基本保留, 建筑構件如雀替、窗扇、垂花柱等(圖一至圖三)從細節上再現了老成都的生活韻味。
另一個突出的特色則是它各式各樣的標牌及路牌。材質多為防腐木(圖四),合金(圖五)和青磚(圖六)。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既簡潔大方又現代感十足。標牌上采用傳統的字體,有巴蜀風格的邊框裝飾,結合現代的色調和線條,體現出一種地方雅韻品味與美感。
川劇,是巴蜀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貴州等省部分地區的川劇,是融匯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形成的劇種。而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并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其中的\"變臉\"、\"噴火\"、\"水袖\"獨樹一幟,再加上寫意的程式化動作蘊含著不盡的妙味。在四川公共設施的設計中如果加入川劇臉譜的圖案,不僅可以鮮明的體現出地域地文化特色,并且也將歷史與現代藝術完美的結合起來(圖七,圖八)。
二、“返璞歸真“追求自然,
還原真實,是人們追求天人合一的本性。造型形象的生動與材料的運用,使地域特征表現的淋漓盡致。
圖九為九寨溝內的最有代表性的垃圾筒, 為了不破壞景區的自然氣息,景區決定參照樹木來設計, 用逼真的色彩和形狀將一個平凡的垃圾桶設計成了一件藝術品.圖十為成都寬窄巷子里的垃圾桶,木質,造型優美,古典氣息濃郁,和寬窄巷子的氣氛融為一體。材料防腐,并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類垃圾。高度73cm,比較符合人機工學。
三、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圖十一材質為傳統的中國絲綢和櫻桃木,造型別致,古樸。體現出濃郁的巴蜀特色。 圖十二為金屬和玻璃兩種材質的拼接而成的幾何形態,極具創意與現代感,趣味性十足。但光照強度不大。如果將巴蜀風格的窗扇圖案與之相結合,將會在時尚的線條中體現出厚重的巴蜀文化特色。
四、細節無微不至
花壇(圖十三)的設計既是開放空間的焦點,又可以保護古樹。(圖十四)花壇的設計為色彩單一的背景墻增加了綠色的活力,并且植物的形狀具有藝術的美感,花壇四周的雕刻圖案(圖十五)又體現了典型的巴蜀文化的特色。
結語:
特色景區公共設施的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在景觀環境下對設施的功能和精神需求,因此,設計創意絕不是憑空產生的靈感,而是在對景區環境、自身功能、游人活動、地域文化、時代需求等進行思考、分析、整合,并做出全新決策。設計的核心在于其中的文化內蘊.公共設施是供人使用、讓人參與其中的,離開了人的活動,公共設施便失去了意義。公共設施設計中,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充分滿足人自身的需要,強調其地域文化特色,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關鍵所在。在景區公共設施的創新設計中,應把地域文化特色作為一個整體單元來考慮,追求整體風格的統一,既要注意單一設施的觀賞效果,又要注意整體基礎設施的文化風格, 力求自然和諧,公共設施的設計應將其實用性與地域文化性完美的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它們真正地使命與意義,讓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設施來提升景區的藝術價值,讓游客感受到當地文化的獨特魅力,產生共鳴,使得地域文化在當代社會中傳承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李前程.關于現代公共設施設計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1年第21期.
[2]付小平.巴蜀文化元素視覺符號系統的構建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