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商標品牌建設,大力發展品牌經濟,是新常態下推進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就安徽省S縣發展現狀而言,實施品牌戰略,發展品牌經濟,是實施S縣又好又快建設,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有效路徑。通過合理運作S縣特有的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應,形成產品、企業品牌與區域品牌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即可不斷提升產品、企業、行業和地區的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又可提升S縣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以品牌的發展帶動經濟發展,提高S縣經濟的競爭力。
一、S縣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現狀
近年來,S縣積極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加強對商標品牌的培育,申報和保護工作,出臺《關于實施商標戰略促進經濟發展的意見》,制定具體獎勵措施,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充分發揮商標品牌這一重要知識產權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商標品牌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實施小老板培育工程以來,全縣私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申請注冊商標的數量增長較快,從而反映了我縣商標意識正在逐步增強,個體私營經濟正在快速發展,企業運用商標戰略,開拓、占領市場,打造優勢品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已日益顯現。截至目前,S縣共有注冊商標755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兩件,安徽省著名商標18件,H市知名商標17件,辦理商標質押融資4000多萬元。
二、當前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商標戰略意識薄弱,品牌建設滯后
S縣企業在注冊商標和爭創馳名、著名、知名商標方面的意識還不強。大多數企業仍是將目光停留在資金、技術、原材料等有形資產上,而忽略注冊商標、爭創品牌等無形資產。有的企業隨意取個名字就開始生產,沒有商標,沒有品牌,往往“借雞下蛋”、“借牌貼牌”,僅僅是濉溪制造,產品價格低廉,我們企業員工經過十幾到幾十道工序辛苦加工生產的優質產品,但被外地企業貼上某知名品牌后利潤就翻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可見我們不是沒有優秀的企業、優質的產品,只是因為沒有自己的知名品牌,而降低了利潤,減少的收入。
(二)商標品牌總量偏少,行業分布不均
S縣目前的注冊商標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如酒類、面粉、小食品、水泥、新型材料等行業,服務也上商標偏少,聯合商標、防御商標和國際注冊商標就更少。截至目前,S縣共有各類市場主體447000戶,擁有有效注冊商標755件,商標注冊率只達1.7%。注冊商標擁有量與周邊地區(周邊M縣和G縣分別有注冊商標1182件和2149件)相比差距較大,如果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更大。在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及地理標志商標等方面還是空白,這與S縣的經濟發展水平極不相稱。
(三)商標利用率不高,商標經營乏力
很多企業商標經營意識淡薄,對商標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和投入,沒有及時地實現商標價值的轉化、利用和提升,有的企業因改制或經營不善而關、停、并、轉后,商標沒有參與評估而無人問津;有的企業主體資格發生變化,商標權不及時轉移,導致商標失去主體無法續展;有的企業商標使用到期后未及時辦理續展注冊而失效。據統計自2000年后已有70余件商標因未續展而失效,諸多原因造成企業無形資產嚴重。
三、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建議
(一)提高全社會商標意識
充分利用各類主流媒體,采用多種形式,切實加大商標知識宣傳普及力度,提高全社會對注冊、使用、保護商標的意識,提升企業商標注冊、運用、管理和保護能力。引導企業轉變“專注產品、忽視商標品牌”的慣性思維,加大品牌建設投入,利用“互聯網+”模式,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品牌推廣格局,不斷提升品牌附加值和競爭力。
(二)建設優勢產業商標品牌
以現代工業、農業、服務業為重點,切實加強優勢產業商標品牌建設,加快形成商標品牌集群,提升市場整體競爭力。一是以酒類、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裝備制造、新型材料、精細化工、新能源六大產業為重點,引導企業推進品牌創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工業名優品牌。二是深入開展商標富農幫扶工作,指導農產品商標、農業服務商標、證明商標、集體商標的注冊,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三是大力發展商務、商貿、餐飲、廣告、文化、旅游等服務商標體系,對服務業領軍企業實行重點跟蹤培養,引導企業推行連鎖化、品牌化經營,爭創品牌商標。
(三)打造專業商標品牌基地
引導企業注冊商標,“一企奪標”,擁有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增強自我創新能力。同時,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構建以商標為核心、防御商標和聯合商標為保護性商標的商標防御體系。推進區域性品牌建設,以產業特色明顯、集中成都較高的鎮和園區為主體,逐步建設專業商標品牌基地,實現S縣產品向S縣品牌轉變。
(四)加強商標無形資產管理
支持企業以商標為紐帶,通過投資入股、質押融資等方式,實現商標價值轉化、利用和提升。指導企業加強商標文化建設,積淀商標歷史文化價值,提高商標凝聚力。引導企業改制、改組和組建企業集團的過程中將商標無形資產的運作和企業有形資產的重組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
(五)加大商標權利保護力度
一是加大商標行政執法力度。開展商標保護專項行動,集中打擊嚴重侵權、群體性侵權以及大規模假冒偽劣等行為,切實維護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二是加強對著名、馳名、著名、知名商標的保護。引導企業重視“商號、域名、商標”一體化注冊工作,并依法規范使用商標,提升商標自律意識,減少商標權利糾紛和訴訟。三是加強商標案件執法協作。完善知識產權交流和案件通報制度,形成統一協調的商標行政保護機制。商標主管部門與司法機關緊密協作,嚴格執行司法程序,規范案件移送工作制度,有效打擊和遏制侵犯商標專用權的犯罪行為,為各類企業實施商標戰略掃清障礙,保障其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