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令人意外,一部主旋律反腐電視劇在網絡上爆紅了,成了朋友圈的刷屏話題,公號文章標題必蹭的熱點?!阒牢艺f的是《人民的名義》。更令人意外的是,隨著《人民的名義》熱播而走紅的,是其貌不揚的中老年大叔“達康書記”,而不是顏值不錯的“鮮肉派”陸毅。
一夜走紅的“達康書記”到底有多紅,我們看看大數據就知道了。
檢索微信指數,“達康書記”的指數達到15,995,849,遠遠高于陸毅的1,803,724。UC大數據則顯示,從4月1日至4月12日,“李達康”的角色熱度值為245,852,715,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侯亮平”(78,344,256),將“侯亮平”“高育良”“祁同偉”“高小琴”“趙東來”“丁義珍”“沙瑞金”“趙德漢”“陳巖石”9個角色的熱度值加總起來,都不及“李達康”一人。UC上與本劇相關的“熱度最高關鍵詞”,排在第一位的也是“達康書記”。
而且,“達康書記”還被網友制成了“表情包”。在他之前有此待遇的中國演員,似乎只有《還珠格格》中的“爾康”(怎么名字都帶有“康”字???)。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UC大數據,在關注“達康書記”的電視劇觀眾中,年輕人占了絕大多數:19-25歲的約有34.90%,26-30歲的約29.40%,31-35歲的約15.20%,41歲以上的不足10%。這群“達康書記”的年輕粉絲,公司職員約占41.8%,學生約24.5%,公務員約9.3%。
“達康書記”的走紅,連飾演他的演員吳剛自己都坦言意想不到:“我真的萬萬沒有想到,李達康能成為網紅。”編劇周梅森先生也覺得意外,說:“如果可以重來,男一號會是吳剛,而陸毅只會是男二號。”
為什么“達康書記”會突然成了“網紅”,而且是成了一向口味嗜好“小鮮肉”的年輕網友追捧的“網紅”?這不科學啊。
不過,如果我們去看一下網絡上關于“達康書記”的評論熱詞,也許會找出答案。與“達康書記”相關的10個評論熱詞是:老戲骨、表情包、眼神迷人、守護GDP、耿直、背鍋俠、好人、達康書記別低頭、渾身是戲、霸氣。其中“老戲骨”與“渾身是戲”指向“達康書記”飾演者吳剛的演技,其余的都指向“達康書記”的個人魅力。
作為一名老戲骨,吳剛的演技當然是沒得說的,可謂將“李達康”演活了,用“渾身是戲”形容并不過分。話說回來,一部主要演員都是四十歲以上的老男人、又沒有什么漂亮女主角的正劇,能夠紅起來,除了“尺度大”的噱頭之外,肯定得拼演技。相比之劇中那群老戲骨,陸毅確實嫩了點,不但臉蛋嫩,演技也嫩,演得比較“浮”,演的“侯亮平”看著就不真實。
當然也有人為陸毅叫屈,說劇中的貪官都有原型啊,所以演起來才讓人覺得真實,而陸毅演的“侯亮平”沒有人物原型啊,你讓影帝來演一名現實中不存在的人物,也會給人不真實之感嘛。對這一說法,我只想反問一句:那六小齡童怎么就演得了孫悟空呢?
其實,單靠演得好,“達康書記”恐怕還火不了?!度嗣竦拿x》之前,吳剛也演過不少戲,而且從演技的角度來看,都演得很好,但你能叫得出他演的是什么角色嗎?
對于中國觀眾來說,特別是對于熱衷看“小鮮肉”演戲的中國年輕觀眾來說,演技實在談不上是他們特別在乎的指標。與其說,他們被吳剛的演技征服了,倒不如說,他們是被“達康書記”的個人魅力吸引住了。
電視劇中的“李達康”,是一位性格鮮明的官員,霸道,專斷,不茍言笑,但他能說人話(當然,人在官場,少不得也要說一些官話),能辦實事,有魄力,雷厲風行,個人還挺廉潔(雖然前妻受了賄)。劇中,“京州市光明區信訪辦”的信訪窗口設計得又矮又小,訪民遞個材料都得半蹲著,“李達康”得悉情況后,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修理了一把“匾長孫連城”,這一幕讓看戲的人忍不住大呼痛快?,F實生活中,要是看到真有這么一位有性格的高官在收拾一班“臉難看,事難辦”的官僚,我相信你也會覺得痛快、解氣。
“達康書記”的性格缺陷顯而易見,但這反倒使得這個人很坦率、真實,況且,與他身上的優點相比,這些缺點都是可以容忍的,甚至散發出一種特別的魅力。
說透了,“李達康”滿足了普通中國人對于一名“好官”的期待:廉潔奉公,敢作敢為。只要擁有這兩大閃亮的品質,哪怕他霸道一點、專橫一點,都可以理解為“有性格”,“真性情”。如果你見識過太多庸官,聽說過太多貪官,對“達康書記”的期盼還會更加熱切。為什么在“達康書記”的粉絲中,公司職員與學生占了66%,而公務員才占9.3%,恐怕原因也在這里。公務員不會太喜歡霸道的領導,但老百姓覺得沒關系啊。
前幾天,網絡爆出幾張照片,拍的是鄭州市社保局的服務窗口,設計低矮,前來辦理的人都半蹲在地上,簡直就是《人民的名義》中“京州市光明區信訪辦”的情景再現。許多網友直呼“達康書記在哪里”,并且紛紛在微博上“艾特”演員吳剛。
其實早在2014年,已有媒體關注過鄭州社保窗口的問題,但人家不整改你也沒轍。這一次托“達康書記”的福,蹭到輿論熱點,當地有關部門很快便出來回應:“我們深表歉意,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p>
看到不,人們實在太需要“李達康”了。怪不得“達康書記”會這么紅。
選自《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