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臨滄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轄區內滄源、耿馬、鎮康三個縣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達290多公里,毗鄰世界毒源產地金三角,同時是云南省艾滋病高度流行區之一。臨滄衛校目前是臨滄唯一一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目前臨滄衛校在校學生6000余人,每年新入學學生2000余人。建立切實有效的方法,加強在校學生的禁毒防艾教育,成為學校重要工作之一。通過近年來臨滄衛校在禁毒防艾教育工作中建立的基本模式加以總結分析。力求為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禁毒防艾教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 鍵 詞] 臨滄衛校;禁毒防艾;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09-03
臨滄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轄區內滄源、耿馬、鎮康三個縣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達290多公里,毗鄰世界毒源產地“金三角”。由于邊境線上無天然屏障,出入境通道眾多,少數民族跨境而居,邊民交往頻繁,流動人口較多,人員結構復雜,使臨滄成為境外毒品滲透的第一線,受毒品危害較為嚴重。臨滄經濟文化發展較東部地區落后,外出務工青年多,防范意識不強。受毒品及意識形態影響,艾滋病危害也日趨嚴峻,臨滄是云南省艾滋病五個高度流行區之一。受總體國際毒品及艾滋病蔓延形勢的影響,臨滄的禁毒防艾工作任務艱巨。禁毒防艾工作從在校的青少年學生抓起,加強學校禁毒、防艾工作,增強廣大學生禁毒防艾意識及自覺抵制毒品、艾滋病侵襲的能力,把禁毒防艾工作納入學校重點工作來抓,將之視為實施素質教育、貫徹公民道德綱要工作的重要渠道。我校6000余名在校學生中,絕大多數學生為初中畢業生,在校期間年齡大多為15~18周歲,有33%的學生是少數民族(其中,佤族學生占7.4%,傣族學生占6.8%)。有82.6%的學生是女生,全校92.7%的學生來自農村,24.9%的學生來自滄源、耿馬、鎮康三個縣,呈現出少數民族學生多、女生多、農村學生多的特點。結合當前學生特點,學校已經將禁毒防艾教育列入學校年度整體工作部署和教學計劃中,禁毒防艾課程已經作為必修課程進行考核,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適合我校教育教學發展特點的一套基本模式。現將臨滄衛校禁毒防艾工作模式總結探析如下,旨在求教于同行,不斷改進,力求提高禁毒防艾的工作成效。
一、臨滄衛校禁毒防艾教育基本模式
(一)禁毒防艾教育組織機構建設
學校專門成立禁毒防艾教育辦公室,由校政教處、安保處、教務處組成,校長任組長,成員除各科室負責人外,還有一線任課教師。充分發揮衛生學校教師的專業特長,自學生入學開始便將相關課程融入新生入學教育中。
(二)利用網絡學習及考試平臺打造禁毒防艾教育特色亮點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通過網絡教材、網絡課件、視屏等資源來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優秀的教學資源實現了共享,學生的學習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課堂,充分發揮互聯網課堂的優勢,實行多元學習和多元評價對于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開展更為有利,結合學生特點,2014年在臨滄衛計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建成了禁毒防艾教育學習考試網絡平臺。網絡學習考試系統的主要有(如表)幾個模塊:
網絡學習平臺建成后學生用自己的學號登錄學習,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課件或視頻,每一次登錄學習后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積分達到學校規定后,學期末可以參與考試,考試成績合格,網絡管理員將成績統計好交于學校教務處,計入學生的期末成績。
(三)禁毒防艾師資隊伍專業化
學校是青少年人群聚集的主要場所,特別是中職校青少年在校期間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思維活躍、好奇心理重、自控能力差,自我保護意識欠缺,為此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避免學生受到侵害,建立專業的師資隊伍成為關鍵。根據衛校教師的專業特點,學校定期選派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傳染病學、心理學等專業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外出參加禁毒防艾教育學習培訓,參加培訓的教師培訓結束后制作課件,并在全校對全校師生做專題講座,講座視頻及PPT上傳網絡學習平臺,供全校師生共享。通過外出學習培訓,授課教師的課件制作內容、授課方式提高顯著。自網絡平臺建成至今,目前我校共有專業授課教師8人,教學PPT15個,視頻5個,測試試卷10套。學習材料逐年更新,為廣大師生學習提供了較好的素材。
(四)構建禁毒防艾青年志愿者參與禁毒防艾工作的長效機制
現代社會,志愿者在社會中的作用已經被認可。臨滄衛校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充分發揮學生在專業上的優勢,有效推進志愿者服務工作,學校每學期舉辦兩期禁毒防艾志愿者培訓班,讓青年志愿者了解和掌握禁毒防艾的知識和理念,做到自覺自省自律,從自身做起,堅定禁毒防艾的決心,通過培訓青年志愿者,帶動身邊其他人筑起拒毒防艾的防線,拒絕毒品遠離艾滋培訓分兩部分進行,一部分是禁毒專題,一部分是防艾專題。使禁毒防艾志愿者明確禁毒防艾工作的目標與任務,增強做好禁毒防艾志愿者服務工作的能力與信心。
(五)加強與行政及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以獲得項目支持推進禁毒防艾工作
禁毒防艾工作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作,加強與社會聯系,多部門合作開展工作是一條有效的工作思路。近幾年來,學校積極與市衛計委、市禁毒大隊、市疾控中心密切聯系,邀請專家到校進行講座,開展HIV自愿檢測,進行禁毒防艾宣傳,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自2013年以來衛計委在學校禁毒防艾工作中給予了項目支持,使學校的禁毒防艾工作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二、臨滄衛校禁毒防艾教育模式的基本內容
(一)利用網絡平臺組織開展教學
開學初學校把本學期需要學習的課件視頻上傳至系統,內容包括毒品及艾滋病基本知識、禁毒防艾的目的意義、職業暴露、法律法規、同伴教育、宣傳視頻、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學習,課件或視頻設置相應的積分,學生學習積分達50分可參加期末考試。重要專題任課教師還要組織專題講座,講座視頻及時上傳網絡平臺。
(二)以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加大宣傳力度
禁毒防艾的關鍵在于預防,預防的關鍵在于教育。青少年之所以成為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對毒品的認識,缺乏對毒品危害性的了解,往往受到環境的影響,被居心不良者誤導而走上不歸路。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和認知特點,切實做好超前預防工作,為此開展豐富多彩的禁毒防艾教育活動,增強學生拒毒的內在動力,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來學校通過“紅絲帶杯”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游園活動、海報創作大賽、主題班會教育、撰寫心得體會、校園廣播、宣傳專刊等校園專題活動增強學生禁毒防艾意識。另外通過大型主題活動宣傳如:12.1、6.26、12.4等專題活動,與地方相關部門聯系有學校承辦,讓禁毒防艾宣傳切實走進校園、走進每個學生心里。2016年12月1日由臨滄衛校承辦的以“攜手抗艾,重在預防”為主題的禁毒防艾進校園大型活動號召和呼吁廣大學生用科學、理性的態度正確認識艾滋病,讓更多的青年學生來關注和了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校園傳播。
(三)禁毒防艾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可以發現許多青少年吸毒是因在心情煩悶、彷徨無助等情況下被社會不良分子利用而吸毒。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幫助少數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此外積極動員在校學生積極參與HIV自愿檢測。做到早發現早治療。2016年臨滄衛校共動員4125名師生參與HIV自愿檢測。
(四)禁毒防艾教育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整合
毒品、艾滋病預防教育是學校行為規范教育的重要內容,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范。在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中加大教育的力度,并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是非觀念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交友謹慎,不盲目獵奇,不涉足電腦網吧等未成年人禁入場所,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
(五)禁毒防艾教育與特殊學生的教育整合
特殊學生是學校及班級關注的焦點。他們有的是因家庭、因學習、因品行、因心理等因素而變成特殊學生,他們也是社會不良分子侵害的目標,是我們保護的對象。因此,做好特殊學生的教育管理需結合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探索適合于他們特點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典型帶動全局,并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不斷探求規律特點,推動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
三、結束語
臨滄衛校近幾年來推廣的網絡學習為主,項目支持為依托,校園宣傳活動為輔的禁毒防艾工作模式切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當今自媒體時代可以為其他學校提供參考依據。禁毒與預防艾滋病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人的全力支持、共同努力、共同關心,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控制,有效預防。
參考文獻:
[1]楊揚.高校禁毒防艾教育的文化建構探析[J].衛生軟科學,2011(11).
[2]楊璐,馬平.運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加強高校禁毒防艾教育[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