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互聯網時代,以大數據學習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在高職課堂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目前,大數據條件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研究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介紹了大數據對教育產生的重要影響以及國內外大數據教育的發展情況,分析了大數據條件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數據條件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對策。
[關 鍵 詞] 大數據;高職教師;職業發展;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26-02
一、前言
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進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創新發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和引領已經越來越成為教育界的共識。2014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指出:加強對動態監測、決策應用、教育預測等相關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集成,為教育決策提供及時和準確的數據支持,推動教育基礎數據在全國的共享。教育大數據的應用已被列入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程序中,大數據勢不可擋被推廣并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成為大勢所趨。目前,與美國相比,一方面中國教育領域長期受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理念”影響較深,轉變的難度很大,推廣效率低,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互聯網學習方式的革命對高職教育產生嚴峻挑戰,基于大數據的教學方式變革是高職院校互聯網化生存必須面對的趨勢。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2011年5月,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發布了《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報告,首次提出了“大數據”的概念,并在報告中指出“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而人們對海量數據的運用將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
美國教育部在2012年10月發布了《通過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報告,其中提出“目前教育領域中大數據的應用主要有教育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兩大方向”。
Anthony G.Picciano教授(2013)認為:教學應用大數據分析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幾年才能成熟,但它對教育決策的參考作用已經充分體現。為此,教師必須在思想觀念、教學、科研、管理、人際交流等方面做好準備。
可汗學院創始人薩爾曼·汗(2015)說:大數據將影響教師的職業發展。他們中的一部分從傳統教學崗轉為輔學崗,承擔線下的輔學、導學、答疑、互動、評價等功能。而還有一部分則從傳統的教學崗轉為致力于新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創新,會催生知識加工師、活動設計師、活動體驗師、家校聯系師、家庭教師、拓展訓練師等,教師分工將更加精細。
(二)國內研究現狀
從2013年起,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掀起了大數據教育研究的熱潮,《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等政策文件不斷推出,在國內的知網、萬方等數據庫檢索顯示大數據下教師角色、職業發展相關的研究文獻,整理如下:
梁文鑫(2013)認為,在大數據時代“教師完全有可能實現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分析,進而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即將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數字化,包括教材(知識點)和學習活動”。
陳金平(2014)指出,大數據時代教師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趨勢,實現良好的教師職業發展,要加強大數據整合能力的培養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需求、改進課堂教學模式、提前做好自我準備,參加相關培訓和研修以提高自身教學和科研水平。
楊淼淇(2014)指出,教師作為學生和信息知識之間的主要媒介,在大數據的環境下,逐漸由曾經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為“教學相長的引導者”,教師需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貼合實際地設計有關本專業大數據實驗及實踐環節。
周旭(2015)提出,大數據時代下的教師職業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如教師角色轉變、教師知識、教學設計。然后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下的教師職業發展的路徑:加強相關性思維、轉變職業理念、發展數據能力、開展個性化教學。
(三)綜合述評
國內外的研究者都充分認識大數據對教師的影響,對大數據下教師的職業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但這些建議都是零散不系統的。而我國學術界對大數據在教育領域應用的研究,特別是教師職業發展方面的研究相對較為滯后,且研究深度和廣度不夠,多停留在對一般性理論意義的闡釋上,思辨研究過多而缺乏系統的歸納總結。
三、大數據條件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問題
(一)高職院校缺乏大數據變革的氛圍、支持和推力
盡管大數據已經進入學校教育者的視野,各種級別的會議、期刊對大數據引領推動教育改革呼聲不斷,但應看到,在高職課堂教育中傳統教育的理念仍然根深蒂固,部分教師對大數據僅僅只是聽說,對于怎樣開展一無所知。另外,因為種種原因,政府和高職院校對大數據教育改革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夠,高職院校缺乏足夠的信息技術軟件和硬件條件,無法有效利用大數據進行教學改革。
(二)高職教師的角色定位不準、職能不清
傳統的課堂教育倡導“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灌輸者”“教師是資源建設者”的教育理念,而大數據完全顛覆了這一觀念,首先課堂傳授的知識完全重構了,學生學習的知識不是模塊化的,而是發散性、關聯性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啟發者、引導者、監督者、合作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中心。另外,教師的整個教學工作從教學設計、教學資源建設、教學組織、教學評價,教師所要完成的工作無論數量還是內容都發生了很大改變。
(三)高職教師數據素質能力不足
當前很多發達國家均開始關注教師使用數據改進教學效果的能力,而美國在2014年時就已有19個州的教育者資格認證與項目審批中明確對教師數據應用能力提出了要求,確保教育工作者知道如何獲取、分析和使用數據以支持教與學。但我國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任何針對教師數據素質要求的標準,高職教師大數據應用能力不高,宏觀層面缺乏大數據使用能力的認證。
(四)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對高職教師的知識形成挑戰
大數據條件下教育的理念和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要求教師具備更多的知識,比如大數據條件下的教學設計、網絡資源建設與運用以及大數據技術與課程整合等方面的知識。而高職院校在過去十多年的教師招聘培養中更多的是注重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識、學歷學位以及雙師型教師。這導致現有高職教師掌握更多的是專業知識和企業實踐經驗,教育教學改革所需的教學理論知識缺乏,難以勝任大數據條件下的教學工作。
(五)教育管理機制落后阻礙了高職教師的職業發展
高職院校的教師很多都是研究生畢業,沒有工作經驗,長期接受傳統課堂教育,他們進入高職院校仍然遵循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教師也缺乏足夠的培訓,致使他們的水平踏步不前,而中老年教師深耕傳統課堂教育幾十年,缺乏教書育人的激情和動力。
四、大數據條件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對策
(一)高職教師應該轉變職業理念,不斷創新,提高數據資源整合能力,開展個性化教學,走自我發展之路
大數據條件下的教育教學需要高職教師轉變角色,利用互聯網技術平臺和多元化的教育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高職教師應將各種零散的教學資源整合起來并將其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并在實踐摸索不斷改進和提高,從而走上個性化的教學之路。
(二)政府教育管理部門和院校層面應強化大數據教學改革的宣傳和監督,支持推動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乃至最終的區域虛擬學習平臺
政府和院校層面的宣傳和監督可以促使教師充分認識到大數據教學的科學高效,有利于大數據更快融入教育教學。大數據條件下的教學必須基于信息化的平臺,可以首先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在這一基礎上形成區域虛擬學習平臺,區域內的教師和學習者都能夠使用這一平臺來進行學習,通過這一平臺作為大數據教學的基礎。
(三)高職院校應在教師的準入、評價和退出機制中注重大數據技能應用的考核
在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行業技能培訓局,主要由政府、企業協會、學校組成,主要肩負職教教師準入的教學能力標準、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同時行業技能培訓局還要負責職教教師實踐技能的培訓。參照澳大利亞的做法,我國也可成立行業技能培訓局,由行業技能培訓局負責制訂國家級的高職教師大數據應用能力評價標準。高職教師的準入、評價和退出過程中也可以用這個評價標準作為評價的依據,在校的教師可以把這個標準作為衡量自己大數據技能的掌握情況的標準。
(四)建立合理的教師培養機制
為了提高教師大數據相關技能,增強大數據應用分析能力。應建立專門的高職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如行業技能培訓局,負責與行業企業協調并統籌組織教師大數據相關技能的培訓工作,形成穩定的高職教師培養機制。首先,由行業技能培訓局根據調研的國外大數據發展的最新成果明確教師培訓的需求,制定修訂培訓大綱,設計培訓內容體系,各個高職院校可以將培訓大綱和培訓的內容體系作為本校教師培訓的依據。
(五)建立科學的教師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的構建應從目標、情感和物質幾個方面的需求為基礎。(1)目標方面,給予高職教師明確合理的教學工作目標,確立合理的職責和權利,滿足教師對工作進取的需要。(2)情感方面,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各級領導應在宣傳推廣大數據教育的同時,積極傾聽教師的意見和想法,做到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結合。(3)在物質方面,滿足教師合理的生活需要,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將學校和個人的發展規劃結合起來,可以考慮將教師的課時費用、績效獎金、培訓乃至職稱評定等方面作為激勵因素。
五、結論
在互聯網時代,以大數據學習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在高職課堂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但目前高職教師因自身技術和知識不足難以勝任教學的要求。因此,大數據條件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研究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此文介紹了大數據對教育產生的重要影響以及國內外大數據教育的發展情況,分析了大數據條件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數據條件下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對策。應看到,探索高職教師在大數據時代的職業發展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也是一個難題,這涉及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實踐效果如何還未可知,這也將是本研究持續關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梁文鑫.大數據時代:課堂教學將迎來真正的變革[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8).
[2]楊淼淇.大數據時代教育模式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