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類教育之一,從這類學校畢業的學生大多活躍在我國一線產業上,為我國經濟的騰飛而奮斗著。針對高等職業教育中英語教育的現狀,就如何改進高等職業學校中英語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淺析。
[關 鍵 詞] 高職英語教學;專業規范,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34-01
隨著第三產業在我國比重的不斷加大,行業對各種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擴大,相對人才的專業要求也在提升。尤其是對英語這門語言的掌握程度要不斷提升,因此高等職業教育中英語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必需的。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一)高職學生基礎較薄弱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類院校的學生生源主要包括初中教學階段和中職類的學生[1]。這兩類學生中初中教育類的學生已經有三年學習英語的基礎,在學習上比較容易上手。但是因為高等職業教育類學生因為沒有接受過完整的英語教學,所以基礎比較薄弱。這是教師教學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同時學生在學習時難度和壓力也很大,也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動力和興趣。
(二)院校間交流學習不頻繁
高等職業教育類院校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各個院校的英語教學師資水平各有優缺點。基于此,各院校之間應該互相切磋、交流、學習,這樣整個教育創新才能提升。但是有些院校在英語教學課程中和其他院校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是很頻繁,這樣不利于學校對英語教學的創新和改革。
(三)教學和實踐結合度不高
高職類學生以后就業的方向基本就是自己所學習的專業,但因為英語和學生專業技能結合度不高,學生沒有看到英語在實踐中的應用價值,因而學習的熱情也就不太高。這也是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中英語教學的普遍現象。
二、創新高等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方法的原因
我國工業化程度在加深,各種專門性、技術性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高職類學生畢業后就業前景非常可觀[2]。但是英語漸漸成為高職類學生的短板,這對學生后期的發展、我國社會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加快高等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如何進行高職英語教學的創新
高等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改革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教學體系上分層次教學
1.根據生源劃分
教學體系的創新就是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根據學生的畢業院校將學生分為兩大類,在英語教學時分開教學。專門針對中等職業類院校畢業學生基礎薄弱的情況先進行教學,例如,讓學生對26個字母即a,b,c,d等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包括它們的發音、屬于元音還是輔音等,這樣為學生打開英語世界的大門,所以分層次教學很有必要。
2.根據專業劃分
這個主要針對高等職業教育英語專業的學生,因為他們要將英語作為以后發展的技能,所以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要遠遠高于其他專業的要求。老師要對學生負責,學生要配合老師的工作。這樣相互促進相互提升,大家共同進步長足發展。
(二)課程內容和專業相結合
英語課程具體內容和漢語是相通的,這是作為一門語言而言。但是作為高職類學生,他們不僅需要英語成為自己掌握的一種語言,而且需要英語輔助自己以后專業類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就需要將英語教學和學生的專業課程相結合。例如,對廚師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需要能夠看懂一些食材外包裝袋上面的英文說明,或者和外國客人進行簡單的交流了解他們在食物中的具體要求以便更好地服務顧客;而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他們需要做到對器材、工具、元件上面的英文說明了然于心。
(三)提升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是包括英語在內的任何教學課程的關鍵所在。所以提升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師資力量是刻不容緩的,也是從根本上創新英語教學的方法。高等職業學校提升自己的師資力量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聘任外籍教師
外籍英語教師無論是在英語語言的發音上,還是在英語詞語的運用上都很專業。英語是他們的母語,他們的口語十分生活化。所以聘任外籍教師后高職學生的基礎功底、口語、聽力、寫作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2.大力培養本校教師
高職類學校的英語教師與某些名牌院校英語專業的老師稍有差距,但是對此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他們。學校可以對他們進行培訓提升。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1)每年選送一批老師到專門的外語大學去學習,讓他們接受系統的學習教育培訓。(2)聘請英語專家學者定期來為學生講課,讓老師定期充電。(3)在學校開設英語角、英語協會等,每周開展英語類活動,老師和老師、學生實地互動。
四、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每年為我們國家一些制造業、加工行業、尖端行業輸送大批人才。高職教育在我國工業化進程中功不可沒,但是我們還是要看到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在英語教育方面的問題。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國人才儲備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齊亞明.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J].卷宗,2016,6(1).
[2]閆晶,王永超.探索高職英語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