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新課改重點倡導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逐漸被社會各界所認可。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推進作用,且能夠使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受益。盡管多年來各個學校均已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但面臨升學壓力,師生更加追求快速提升學習成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并不顯著。如何提升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針對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探討。
[關 鍵 詞]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36-01
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等均與數學聯系密切,提升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社會人才、促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新課標“還學于生”的理念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更好地學好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展教學,也就是必須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升學習能力,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
一、自主學習的基本內涵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等制訂學習目標并采取一定的學習方法,積極參與學習并評價學習結果。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調節學習進度,并實現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的特點
自主學習的特點主要體現為主體的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異步性,具體如下:
1.主體能動性:自主學習是指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習自愿參與學習,并自覺完成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給予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發探索知識,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獨立性:自主學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學習活動,不要依賴教師、家長的指導,能夠自發調節學習進度。
3.創造性:自主學習不能是簡單的復制,必須要求學生發揮創造性,并能夠使用創造性知識去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4.異步性:每位學生都是具有特殊性的個體,他們的個人能力不盡相同,長處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學習基礎和知識量也不一樣。學習能力的差異,導致成績上的差異,面對這種差異,學生應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二、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因教師顧慮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過長,難以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影響學生的成績,難以達到中考考試要求。所以,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通常采取教師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
(二)學生自主學習水平
初中生普遍缺乏數學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都是在教師布置任務的前提下被動進行的,能夠主動預習知識并在課堂上參與討論的學生數量很少。這說明初中生缺乏自主學習數學的意識,且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必須采取措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三、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應該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如果學生能夠自己動腦筋親自去發現,那么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自己主動探究得到的知識印象會更加深刻,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更容易利用。對初中生而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最好方式,學習興趣也會對學習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具體可以采用如下幾種方式:(1)直接式創設問題情境,直觀的引入情境,一目了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復習式創設問題情境,通過知識重現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更系統地掌握知識;(3)層層設疑式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每層都設疑的方式,層層遞進,逐步將學生引入到所要教授到的課程中來;(4)利用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運用生活實例,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學會獨立地去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學習方法十分重要,但目前很多學生不能形成自己有效的學習方法,僅僅是跟隨著教師的教學節奏,自主學習能力很難提高。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因材施教,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本文在分析自主學習的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初中數學教學主要采取教師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且學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缺少自主學習意識的現狀,提出初中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教師應采取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習方法指導、實施合理的評價機制等方式,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葉芳.新課標下初中數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7(2):197.
[2]路蓉.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考試周刊,2016(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