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根據住宅室內設計專題課程地位的重要性,傳統教學模式不適應室內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應充分利用民辦高職教育的靈活機制,著眼于社會需求,避免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需求脫軌,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教學形式多樣化、校企合作等方式,探討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 鍵 詞] 住宅室內設計;項目驅動式;多樣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44-02
住宅室內設計專題是室內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是辦公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等專業課的前修課程,是構成基礎、室內工程制圖、CAD輔助設計、項目實訓(1)小戶型家居空間設計等課程的后修課程。室內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初期,絕大多數從事住宅類的室內設計行業,俗稱“家裝”。家裝行業門檻偏低,利于民辦高職學生就業,根據企業對家裝行業人才的大量需求,表明了該課程地位的重要性,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他們核心技能的掌握和就業能力。
一、傳統住宅室內設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時間太短
學生反映48學時的專業課時間太短、難度大,剛入門感覺課程就上完了,如想進一步熟悉和學習卻沒有老師指導,學生無法得到足夠的練習和鞏固。
(二)傳統教學大綱的課程內容不靈活
傳統的教學大綱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以教材目錄為主。每次更換教材意味著要改變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老師的時間大量浪費在修改文件上面,而且單一的教材不能適應室內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
(三)市面上的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高質量的教材不多
教材內容體系結構不清晰,教材提供的設計資料有限,內容不夠完整,單靠課本的知識內容不足以滿足現代住宅室內設計課程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建設較好的課程體系,彌補教材的不足。
(四)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枯燥無味,教學形式單一
住宅室內設計專題課程專業性強,難度較大,學生容易引起畏難心理,如果教學形式枯燥無味,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慢慢地導致學生學習被動,不會主動尋求知識、解決問題,學習態度散漫,甚至曠課厭學。
(五)學生學習環境受限,信息閉塞,閉門造車
教師迫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及學校管理的限制,不能自由帶學生出去考察,學生見識少,欣賞不到優秀作品,對家居市場不了解,不熟悉現代家居風格的流行趨勢、新材料、新工藝。學生知識只是停留在理論基礎上,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與三維空間結合起來。
(六)校企合作項目少
學生對企業要求不了解,企業對畢業生能力不足表示遺憾,根據實習跟蹤調查發現,企業對學生的施工圖設計制作能力不滿意,電腦CAD輔助設計操作熟練度不夠,畢業生不能很好地與企業實行零接軌。
針對以上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說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室內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們應順應時代的需求,著眼于社會需求,避免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需求脫軌,應不斷尋找改革創新的方法。
二、住宅室內設計專題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分學期、分階段教學
增加課程的學時量和時間跨度,分學期、分階段教學。根據企業對家裝行業人才的需求和該課程地位的重要性,把課程分成了兩個專題,48學時課變成96學時,分別由大二的上、下學期教授。本課程將兩個專題內容從易到難編排,給學生進行講授、實訓指導,使學生的學習循序漸進。專題(1)與專題(2)的學習之間有個時間段,給學生良好的知識鞏固和練習的時間,便于知識、技能的逐步掌握和吸收。學生反映課程這種分階段學習效果很好,學到的操作技能更加熟練,增強了學生學習專業課的信心。
(二)項目驅動式教學
將企業項目引入教學,教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將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梳理,根據企業對人才核心能力的建議,將能力培養體現在項目任務當中,形成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將課程內容模塊化,每個模塊結束時完成相應的項目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階段性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不再盲目和被動,項目驅動式教學適應當今教學改革的需求,教師也不會因教材的改變而時常去修改教學文件,而是把更多的專注力有效地運用在教學過程當中。主要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內容如下:
專題(1)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住宅室內設計,了解住宅室內設計的原理與方法,熟悉住宅室內設計的具體內容,實訓項目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平面方案設計能力,平面類圖紙的設計制作能力。專題(2)重點掌握室內設計師崗位素質要求,培養創新意識,提高設計方法,實訓項目主要培養學生立面圖的設計制作能力、CAD輔助設計能力、手繪透視效果圖表現能力。
分學期、分階段授課的實訓項目如表:
其中平面類圖主要是平面布置圖、天花布置圖、開關布置圖、插座布置圖;立面類施工圖主要是客廳電視背景墻立面圖、客廳沙發背景立面圖、餐廳背景立面圖、主臥床頭背景立面圖,或者一些重要家具的立面圖設計,如酒柜、裝飾柜、衣柜等。教師根據課程時間和進度安排一些重點空間進行設計分析,靈活選取一些重要設計圖紙,對學生著重講解,學生進行實訓練習。手繪透視效果圖表現能力主要在大作業當中得到鍛煉。
很多民辦高職院校有著明顯的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計劃的印記,過于強調專業理論的學習,注重科學知識的系統掌握,對職業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的培養重視不夠,無法保證職業技能訓練的適應性、系統性和科學性,從而導致許多實踐教學過于形式化和簡單化。而“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實訓項目的設置基本上是按照企業的工作過程模式來設定,學生將來步入工作崗位,面臨這些任務時不會覺得陌生,有更多的信心參與工作。學生對項目設置的內容非常滿意,與企業對他們的能力要求越來越接近,學生感受越學越自信。“項目驅動式”教學模式無疑是培養適應市場需求、解決學生就業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
民辦高職學生學習專注力不強,自信心偏弱,抗壓能力差。根據這些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模擬企業項目實訓、市場調研、啟發引導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于實踐,從而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建立多渠道、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每一個教學內容模塊都有知識要點介紹、圖示與案例分析、解題方法與程序、表現方法等,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授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除了完成規定的作業外,還可以閱讀其他課題及解題方法,以補充個人的體驗,完善知識結構。學生通過實訓課程,掌握學習的方法,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培養學生的案例分析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在實訓過程中不斷學習和鞏固知識。課程開設的現場勘測(量房)項目,帶領學生進入工地毛坯房進行實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能力,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現場勘測是學生步入企業經常要用到的技能,很多高校學生一般參加工作后才開始學習量房工作,我們將它列為實訓項目來實踐,也是為實現學生與企業能力要求的零接軌,作出教學形式的改進。課程開設的課外調研活動,主要是組織學生進行家居市場調查,可包括住宅家具、配飾、燈具、陳設、裝飾材料等內容。有條件的情況下會組織學生參觀樣板房或施工工地,教師發現這些活動對學生學習興趣、專業認知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使學生了解了家居市場的流行趨勢,增強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膽識,增進了市場洞察的能力。
(四)校企聯合開放式教學
1.以企業為主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其代表是德國的“雙元培訓制”。在前期實施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先在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在課程的中期,學生對該課程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后去到企業參觀學習1~2天,企業的設計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企業案例,企業可以彌補學校大型設備的不足。
2.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其代表是美國的合作教育計劃,十分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提倡與企業合作辦學,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習機會。如在課堂當中聘請企業的設計師或技術人員為學生講授住宅裝飾材料知識、較難的技術工藝,企業人帶來企業的優秀設計案例、施工案例,企業人通過授課過程中對學生能力的了解,尋找他們需要的人才。實現企業服務對接、人才對接、技術對接、合作對接,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培訓課程、工作職位等服務,實現人才、企業、院校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總之,該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多樣化的改革,多樣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很高的參與熱情。教師應靈活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如該課程的課外調研項目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樣板房、施工工地。學生表示很愛參加各類參觀學習和調研活動,既增長了見識,又對本課程的認知提高了不少,希望老師多多組織相關活動。我們應充分發揮民辦高職教育靈活的機制,使課程教學模式更加靈活,教學形式多樣化,課堂不再局限于教室或實訓室,學生最終要走向市場,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帶領學生早日接觸市場,認知企業,進行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早日實現學生與企業的零跨越。
參考文獻:
[1]徐雯君,熊建新.高職住宅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析:基于“工學結合”與“工教結合”的視角[J].職教論壇,2014(6):74-78.
[2]湯超.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學創新改革[J].藝術教育,2015,11(1):257.
[3]白廷義.住宅室內設計課程標準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裝飾(理論),2015(3):29-30.
[4]陳帥佐.住宅室內設計[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06.
[5]曾丹.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廣告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美術大觀,2016(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