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家庭環境有諸多因素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通過對家庭環境中的家庭結構、鼓勵方法、親子關系、教育方式及家庭經濟情況五種因素進行調查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并進行分析,給出相應對策,并強調家庭環境對孩子成績影響的重要性。
[關 鍵 詞] 家庭結構;親子關系;學習成績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92-02
一、家庭環境對高職學生成績影響研究的目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職院校高素質的畢業生需求越來越大,再加上國家對高職院校的大力扶持,現代高職院校實施校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也出現了高職院校學生因學習不過關,無法取得畢業證、無法就業等現象,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及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關注學生的家庭環境,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更應該是我們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及調查方法
本文通過對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2015級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二手車鑒定與評估和汽車造型技術5個專業學生,從學生信息庫中按學生人數比重隨機抽樣6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各專業所占人數如下:汽車檢測與維修145人、汽車電子技術110人、電氣自動化119人、二手車鑒定與評估110人、汽車造型技術116人。
對隨機所選學生針對家庭結構、鼓勵方法、親子關系、教育方式和家庭經濟情況五項進行問卷調查,將家庭情況分為孤兒家庭、單親家庭、雙親家庭和三代家庭(與爺爺一輩同住)四種,四種家庭結構所占人數比例如下:孤兒家庭6人、單親家庭81人、雙親家庭243人、三代家庭270人。
將鼓勵方法分為物質鼓勵、精神鼓勵、沒有鼓勵三種,其中孤兒家庭以法定監護人為基準,三種鼓勵方法所占人數比例如下:物質鼓勵239人、精神鼓勵322人、沒有鼓勵39人。
將親子關系分為良好、一般、很差三種,其中孤兒家庭以法定監護人為基準,三種親子關系所占人數比例如下:良好483人、一般100人、很差17人。
將教育方式分為溺愛型、嚴厲型、自主型三種,由學生自己內心所衡量,其中孤兒家庭以法定監護人為基準,三種教育方式所占人數比例如下:溺愛型368人、嚴厲型109人、自主型123人。
將家庭經濟情況分為富裕、正常、貧困三種,三種家庭經濟情況所占人數比例如下:富裕51人、正常251人、貧困298人。
并對2015~2016學年上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進行調查,其中包含公共基礎課、專業課以及實操課,將三類課程的平均成績進行排名,分為優、中、差三種,其中80分~100分為優等成績、60分到79分為中等成績、0分到59分為差等成績,針對上述五種家庭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三、調查結果的分析
(一)家庭結構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根據調查問卷以及學生信息庫,不同家庭結構的600名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如表1所示: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優異者,家庭結構為孤兒家庭的學生所占比例為0%、家庭結構為單親家庭的學生所占比例為7%、家庭結構為雙親家庭的學生所占比例為59%、三代家庭所占比例為50%,可見家庭結構為雙親家庭和三代家庭的學生占成績優異的比重較高,家庭結構為孤兒家庭和單親家庭的學生所占比例較低。
(二)鼓勵方法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根據調查問卷以及學生信息庫,不同鼓勵方法的600名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如表2所示: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優異者,鼓勵方法為物質鼓勵的學生所占比例為36%、鼓勵方法為精神鼓勵的學生所占比例為58%、鼓勵方法為沒有鼓勵的學生所占比例為33%,可見鼓勵方法為精神鼓勵的學生占成績優異者的比重較高,鼓勵方法為物質鼓勵和沒有鼓勵的學生所占比重相對較低。
(三)親子關系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根據調查問卷以及學生信息庫,不同親子關系的600名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如表3所示: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優異者,親子關系為良好的學生所占比例為57%、親子關系為一般的學生所占比例為9%、親子關系為很差的學生所占比例為5%,可見親子關系良好的學生占成績優異者的比重較高,親子關系為一般和很差的學生占成績優異者的比重較低。
(四)教育方式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根據調查問卷以及學生信息庫,不同教育方式的600名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如表4所示: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優異者,教育方式為溺愛型的學生所占比例為36%、教育方式為嚴厲型的學生所占比例為61%、教育方式為自主型的學生所占比例為68%,可見教育方式為嚴厲型和自主型兩種方式的學生占成績優異者的比重較高,教育方式為溺愛型的學生所占比重相對較低。
(五)家庭經濟情況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根據調查問卷以及學生信息庫,不同家庭經濟情況的600名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如表5所示: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學習優異者,家庭經濟情況為富裕的學生所占比例為53%、家庭經濟情況為正常的學生所占比例為46%、家庭經濟情況為貧困的學生所占比例為48%,可見三種家庭經濟情況的學生學習成績沒有較大差異。
綜上所述,根據以上五種調查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家庭結構和親子關系對學生的成績有較為明顯的影響,鼓勵方法和教育方式對學生的成績存在一定影響,家庭經濟情況對學生成績的影響較小。
四、家庭環境對學習成績造成不良影響的原因及對策
第一,家庭結構的缺失,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負擔,得不到這個年齡所應得到的關愛,怕與其他家庭結構完整的孩子進行對比,缺乏自信,性格內向,厭倦上學。
第二,家庭當中缺乏學習氛圍,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由于親子關系較差,父母與孩子溝通較少,造成孩子心事較重,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
第三,過于溺愛的教育方式和過于偏激的鼓勵方法,給孩子養成了懶惰的性格,只看重學習給自己所帶來的利益,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在家庭當中,作為家長,我們應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不要將學習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給予應有的關愛與溝通,給其信心,將孩子的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同時應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在孩子的成長道路和學習上起到積極的作用。
五、總結
本文通過對隨機抽選的6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家庭環境中的家庭結構、鼓勵方法、親子關系、教育方式及家庭經濟情況五種因素進行調查分析,最終得出家庭結構和親子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同時提醒我們要正確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本文研究對象為高職院校學生,采樣人員也為同一所學校學生,存在一定局限性,所得結論較為客觀。今后會對家庭環境對學生成績的影響這一課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于維華.大學生家訪與高校學生管理關系探討[J].企業報道,2011(8).
[2]石忠仁.教育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郭亨杰.心理學教程[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程曉堂.自主學習[J].學科教育,1999(9).
[5]彭賢智.當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