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我國當下的高職院校來說,在日常的教學中愈來愈重視對高等數學的教學。主要針對當下高職院校的教學來進行相關討論,對高等數學教學的策略進行分析討論,從而為高職院校的高數教師提供一些可以參考的建議。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17-01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當下各大院校在教育方面都愈來愈重視對學生的全面教育。針對高等數學的教學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傳授學生相應的數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運用數學思維來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實現學生自我的提升。
一、重視學生需求
當下的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首先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教師不重視學生的重要性,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教師通常采用自己安排的教學進程來進行教學,而不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這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極為不利,而且這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針對高等數學這類需要通過大量練習來理解的科目,如果教師僅采用講授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往往會造成學生厭學的情緒,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對高等數學進行教學時,因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其知識系統有所差異,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所學的抽象數學問題可以通過繪圖或者大量做題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比如,針對高數中的極限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畫圖來讓學生明白極限的內涵就是無限接近于某一數字卻不是該數字。極限是高等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需要教師進行重點教學,學生也需要對概念進行深入理解,這樣在做題時才能計算出正確答案。
二、專業不同方法不同
對當下高職院校來說,教師需要打破舊的教學方式,借鑒其他學科新的教學方式,以創新高數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以適應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高數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來設置教學課程的難易程度,對理科類的學生來說,由于其后還需要學習更難的相關科目,所以教師在講解高數時就應該進行深入系統的講解,以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針對文科類的學生來說,由于其以后不再學習與高數相關的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重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高數知識,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有效鍛煉,從而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比如,針對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就需要教師對概率以及統計方面的知識進行重點教學,而針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就需要對統計方面的知識進行重點教學,使學生在日常調查統計問卷數據時能夠有效地使用統計學方面的知識,而對計算機等理科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就需要重點講授線性代數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應對之后的學習。
三、多元教學方法
(一)對比法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借助對比法來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教學,從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學生在學習微分與積分時,由于其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僅用一般的教授方法則會使學生不理解其內容,導致在做題時出錯,但是如果教師采取對比法來進行教學,將有利于學生對其的理解。因為微分與積分是一種互逆變換,在運算時,對比學習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直觀式
直觀式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復雜的高數內容,通過畫圖、比較的方法能夠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生學習概率時,教師可以采取畫圖、推論以及各種公式等方法來解題,同時促進學生對該內容的理解。比如,袋子里有6個紅球,4個籃球,從中任意取出兩個球,要計算出兩個球都是紅球的概率是多少,可以根據已經推論出來的概率公式進行求解,求出概率為1/3。
(三)實用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將所學知識與現實聯系起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針對一些理科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對高數的要求比較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融合多種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數學思維,從而有效地將數學思維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學生在學習概率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計算彩票的得獎概率來引出該節課所講內容,然后由簡到難,對概率知識進行系統的教學,當下,概率方面的知識可以在生活中進行廣泛運用。
四、教學設備的結合
在教學時,教師需要通過多媒體設備將所教內容呈現出來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尤其是函數方面的內容,教師通過動態化的幻燈片能夠使學生清楚地認識每一個系數所代表的含義,同時由于高數課本中將函數與極限等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融合,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這就需要學生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理解,從而更好地學習融合起來的知識。
總之,對當下的各大高職院校來說,需要教師探索教學策略,從而使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學到知識,同時也能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促進教師更好地教學。
參考文獻:
[1]趙玲弟.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方法與策略[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1).
[2]王存榮.淺析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的適應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