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將影像存儲及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應用于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教學中,與傳統實踐教學相結合。應用PACS系統建立介入治療患者資料庫,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系統學習大量典型病例,提高學習效率,彌補臨床實踐教學中的不足。另外利用資料庫建立試題庫應用于學生出科考試中,改變了傳統的介入放射學的臨床教學方法,獲得了規培學員的一致好評,值得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關 鍵 詞] PACS系統;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36-02
介入放射學是近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融影像診斷和臨床治療于一體的新興學科,已經成為與傳統內科、外科并列的臨床三大支柱性學科。我院部分專業(醫學影像、醫學超聲及核醫學)將介入放射學納入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訓時間為1個月,按照常規臨床實踐教學方法實施帶教在短時間內學員僅能接觸少量介入治療患者,存在較大局限性。PACS是一種綜合圖像管理系統,也叫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將醫院影像科的日常產生的各種醫學影像資料(包括核磁共振、CT、超聲、各種X光機)以數字化的方式保存起來,可根據關鍵詞及歸類條件準確查詢并調閱完整影像資料,方便快捷 [1 ]。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中應用廣泛,在有限的課時內能讓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影像資料,降低了人力及物力成本,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為醫學影像的教學提供了一種非常先進的教學手段[2-4]。介入治療是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進行的檢查及治療,患者治療過程以數字化影像方式記錄,我院將介入治療影像資料也納入PACS管理系統,完整記錄和存儲了2013年至今的所有介入治療影像資料。將PACS應用于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教學中,與傳統實踐教學相結合,應用PACS系統建立介入治療患者資料庫,使學員能在短時間內系統學習大量典型病例,提高學習效率,彌補臨床實踐教學中的不足。
一、實施對象
對我院2015年9月年至2017年5月進行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的9名學員利用PACS病例庫采用病例教學法進行教授,每位學員培訓時間為1月。
二、實施步驟
(一)患者資料庫的建立
結合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根據介入放射學的基本分類將患者歸類為周圍血管介入治療、神經介入治療及綜合介入治療三類,從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每個完整病例包括詳細的臨床病史、輔助檢查、治療適應癥、手術過程及隨訪結果。將所收集病例資料進行整理存檔。
病例選取的質量控制:(1)由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教學人員對教學所用病例進行把關。(2)篩選病例標準:選取各類介入治療中具有代表性的常見疾病的典型病例,診斷明確,難易適中,病例資料完整。
(二)教學實施過程
作為新興的醫學專業,學員往往對介入放射學認識十分有限甚至陌生。首先讓學生從理論上了解介入放射學的基本概念,在臨床的應用范疇。介紹介入治療過程中所需要的主要設備血管數字減影機及其功能,應用的基本材料包括血管鞘、導絲、導管、球囊及支架等,介入治療的基本技術如穿刺術、造影術、灌注術、栓塞術、血管成形術等。使學員對介入放射學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提高學員對課程的興趣,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然后進行兩周的手術實踐觀摩,進一步提升對學員介入治療的直觀認識。
后兩周的培訓中利用PACS病例庫采用病例教學法對學員進行教授,按照周圍血管介入治療、神經介入治療及綜合介入治療進行分類,每個類別講授重點疾病和常見疾病3至5例,然后以同類疾病對學生進行實時考核,了解學生對所授內容掌握情況。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授課前將完整病例資料提供給學生,包括臨床病史、輔助檢查,疾病診斷及介入治療過程等,讓學生根據所講授的病例復習相關資料。(2)在授課過程中,重點講授介入治療適應癥、所采用的技術及分析治療過程,對比介入與傳統治療方法的優缺點,并針對性設置問題與學生互動,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掌握介入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3)每個病例結束后在病例庫中調取同類疾病,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疾病進行分析,實時考核學生對所授內容掌握程度,對薄弱環節進行補充以加深印象。
三、教學效果評價
規范化培訓時間為1月,結束后進行理論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介入放射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總分為100分,結果分為優秀(≥90)、良好(80~89)、及格(60~79)、不及格(<60)。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共9名學員參加了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理論考核結果為優秀2名,良好6名,及格1名,總體考核結果符合教學預期。
四、討論
介入放射學是20世紀70年代后期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在現代醫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一些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中占主導地位[5-7]。但作為新興的醫學專業,在普通醫學本科教育中介入放射學并未納入必修專業,不像內外科等傳統專業一樣被熟知,學生對介入放射學認識十分有限甚至陌生[8]。如何讓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將介入放射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對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知識有初步認識在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中面臨較大的困難。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臨床規培模式,讓學生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傳授的方法進行學習,在短時間內學生得到的知識是碎片化不系統的,難以達到規培的目的。利用PACS系統病例庫采用病例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授,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完整學習各系統常見病,對知識有系統的掌握,提高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提高了其在臨床工作中應用介入治療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9]。
陜西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介入放射學納入了醫學影像專業規范化培訓的一部分。介入放射學作為醫學影像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兩者相輔相成,介入放射學的知識儲備能對影像診斷醫師將來的診斷工作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但介入放射學是一門以影像為基礎,操作治療為主體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具有扎實的影像理論知識,還需對疾病從臨床診斷治療有全面的掌握,所以對規培學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教老師也面臨更大的挑戰。作為帶教老師,需根據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各自學科特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病例將兩者有機結合,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靈活的臨床思維能力[10-12]。
目前,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方式在教學中面臨一些現實問題。介入放射學是以介入操作為主體的學科,掌握一門操作技術需要大量的練習,PACS系統在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閱讀大量病例資料,但無法解決實踐操作問題,學生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很難有機會得到大量的練習機會,引入介入操作模擬系統可在實踐訓練中發揮巨大作用。隨著介入放射學近年的快速發展,專業進一步細化,目前主要的分類包括了心臟介入、神經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及綜合介入,歸入了不同的臨床學科,帶教老師僅從事其中的一類或幾類,自身知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學科老師聯合帶教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培訓內容更加豐富,培訓知識更加全面系統。
總之,將PACS系統應用于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教學中,可明顯提高學習效率,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但目前介入放射學規范化時間短,與其在臨床中的地位不相稱,還應該努力深化和完善介入放射學規范化培訓體制,使課程設置更加合理,以提高介入放射學的培訓效果,促進介入放射學規范化應用。
參考文獻:
[1]巢磊,顧洋菲.PACS在醫院數字化發展中的分析及應用[J].甘肅中醫,2011,24(3):68-69.
[2]蘇云龍,張鳳翔,王雪梅,等.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4(S2):383-386.
[3]彭少華,王成偉.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農墾醫學,2013,35(1):95-96.
[4]凌壽佳,黃福靈,黃鄰彬,等.PACS影像示教系統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3):485-486.
[5]劉建民.神經介入放射學研究的現狀與進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10(7):484-485.
[6]姚杰,鄭鈞正,高林峰,等.上海市介入放射學應用現狀的調查研究[J].輻射防護,2014,34(5):281-287.
[7]金龍.積極推進婦產科介入放射學的臨床應用[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5,12(7):389-390.
[8]譚中寶,毛學群,張建,等.兩所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本科生介入放射學認知度調查[J].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6,25(3):261-263.
[9]陳塵,高健,胡立寶.案例教學法在介入放射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74.
[10]董生,廖華強,金涵搜,等.介人放射學課程教學方式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1,10(5):398-399.
[11]李華,韓正學,邢汝東.典型病例引導在口腔頜面外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北京口腔醫學,2016,24(5):287-288.
[12]陳源,董亞輝.病例教學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