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貴州旅游現狀出發,分析了以功能理論為視角構建貴州地質公園的英文標牌解說,本著意義對等和文化對等的原則,對貴州地質公園景觀提出解說策略,為貴州地質公園英文解說系統的構建添磚加瓦。
[關 鍵 詞] 功能理論;英文解說;重寫
[中圖分類號] H085.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78-02
一、貴州旅游現狀
隨著貴州高鐵通向京津冀、江浙滬、廣深澳等發達地區,也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縱深發展,貴州旅游呈現“井噴式”發展。貴州經濟、旅游、文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往來緊密,貴州教育與東盟教育交流合作已進入第10年。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人員來貴州旅游和學習,與貴州人民開展旅游、文化、經濟合作。新時代,新機遇的發展要求貴州旅游必須以全新的戰略格局和全新的旅游文化形象出現,才能加快發展貴州經濟。然而,貴州又是一個以喀斯特地形地貌為主的山地公園省,省內地質公園數不勝數,地質奇觀琳瑯滿目。目前,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中國18家地質公園中,貴州獨占6家,還不包括新建的或者正在建的貴州息峰多繽洞地心地質公園。貴州已儼然成為統籌經濟發展,民族文化和少數民族遺產傳承,“互聯網+”和創新的后發優勢地區。然而,盡管貴州旅游具有巨大的后發優勢,但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貴州地質公園的英文解說系統完全跟不上貴州旅游發展的步伐,大大降低了貴州經濟的速度,本文在陸曼(2017:273)的研究基礎上,試圖從功能理論視角下構建貴州地質公園的英文解說系統。以期為貴州地質公園英文解說系統提供借鑒,為貴州旅游文化的發展添磚加瓦。
二、功能理論觀點
功能主義翻譯理論是德國功能派的主流派的主要觀點。其出現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1971年卡特琳娜·賴斯認為,理想的目的語文本應該是譯文在概念內容、語言形式和功能上是等同的。但是漢斯·費米爾的目的論(Skopostheories)打破了對等理論的局限,他認為,源語和目的語的意義和文化不可能完全對等,只有最大限度再現源語與目的語的文化,才能在兩種語言之間找到對等。如果意義和文化同時不對等,那么解說者只有舍棄形式對等,通過在原文中改變原文的形式達到意義和文化對等的目的。再者,如果形式的改變都不能表達原文的語義和文化,那就可以采用“重寫”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中西文化差異,來使源語與目的語達到意義上的對等。根據郭建中(2014),“重寫”是指將源語的深層結構轉換成目的語的表層結構,也就是將源語詞匯或者文本的文化內涵用譯語的詞匯來闡釋和說明。
三、貴州地質公園翻譯現狀
翻譯的國家標準雖然包括了旅游板塊,雖然也規范了旅游英語的翻譯,但是對于地質公園和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翻譯卻是缺失的,尤其是像貴州這樣的地質公園大省,不能妄自菲薄、任意胡來,必須根據地質地形的特點,在功能理論視角下來表達和闡釋地形地貌地質文化,從而宣傳地質公園,維護貴州旅游形象。
以貴州織金洞旅游公示牌為范本,在陸曼(2017)中已經解說過關于指示性公示語和限制性公示語的翻譯標準和原則,在這里不再贅述。只重點闡釋地質景觀標語的解說原則和文化傳遞,因為地質景觀擁有較多純專業和半專業術語,專業性較強。此外,詞匯的普通含義與地質含義不同,對于此類詞匯,如何做到語義對等和意思對等,致使海外游客能夠增進地質景觀知識、提高對地質景觀的鑒賞能力、提升游客對地質公園的理解及享受能力。
四、貴州地質景觀的解說策略
對于地質景觀的評價要素,包括其美學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環境價值,在英文解說中,如何體現以上價值,那對解說者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不但要體現其地質景觀所包含的人文歷史價值,還要體現其自然美的價值,愉悅人們的身心。
(一)直譯、音譯、音意兼譯和象形譯
根據谷峰(2012)地質科技專業詞匯大翻譯策略主要函括直譯、音譯、音意兼譯和象形譯。如雷子洞(Leizi Cave)、喀斯特(karst)、織金選美(Zhijin Beauty)、織金葡萄園(Zhijin Grape Yard), 以上采用直譯,音譯加上音意兼譯再現地理名詞和地質名詞。
(二)使用名詞化結構
在地質景觀中,大量地質景觀生動傳神,如何理解和表達這種地質的自然美是一大問題。在地質英語中,多用動詞派生而來的名詞或起名詞功用的“V-ing”形式作為名詞化結構,生動形象,這不但保留著動詞的特點,還具有名詞的功能,搭配能力還強,有多種修飾作用,因此,使用頻率較高。如垂釣織金(Fishing in Zhijin)、 飛鳥覓食(Bird-hunting)、 掌聲響起(Applausing)等,大量的“V-ing”結構能使人們身臨其境,真正體驗到大自然的美。讓國外游客能夠感覺到鮮活的地質自然景觀,流連忘返。
(三)詞匯的意義和文化對等
根據功能理論視角,在地質英文解說中,不可能做到意義和文化對等,而最多只能做到形式對等。因此,這就不用把漢語一字一字對譯成英語,只要達到意思和文化的對等。如廣寒宮(Moon Palace), 在英文里,很難找到與之對等的廣寒宮這個詞匯,那么只能實行文化上的對等。再如,佛祖普度眾生(Buddha Statue), 在英語文化里,沒有與之對等的詞匯,因為這也是根據地質景觀意想出來的畫面,其實為塔狀石筍,是根據漢語語言意會出來的地質美。所以在理解源語對地質景觀的表述一定要到位,在表達時才不會差距太大。
(四)重寫
在織金洞標牌公示中,像“石花斗艷”這樣的地質奇觀,漢語意指石筍像花一樣爭奇斗艷,但是在英語文化里,沒有這樣一個詞匯,那只有重新對“石花斗艷”進行改寫:Stone flowers are in beauty and glamor. 因此,游客才能理解石花斗艷的美學地質景觀,才能深刻體會地質景觀的秀美壯麗。再如“霸王盔”屬于漢語文化詞,人們知道這個“霸王”指威武霸氣的意思,但是在英語里沒有這樣對等的表達,根據功能理論,可以對霸王盔進行重寫,即“Overlord Helmet--Helmet shaped stalagmites,the only helmet shaped stalagmite with the most vivid shape discovered so far in the world”,通過重寫和解說,可以達到語意的對等,功能主義的觀點就是從交流的目的出發,游客能夠理解地質景觀后所表達的意象,可以感受到壯美地質現象。
五、結論
要想讓貴州地質公園體現出其觀賞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環境價值,標牌公式語的解說扮演著不可忽略的角色。在標牌語的英譯解說中,功能理論視角下的地質公園解說應該尊重景區的歷史、人文和自然價值,解說應該以游客的理解為目的,與地質公園管理者共同商榷,最大限度體現地質景觀的美景和人文歷史美,能盡量達到兩種文化的意義對能。地質公園標牌的英文解說能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地質文化和喀斯特文化,提升地質公園的國際形象,使地質公園可持續發展。
地質公園的英文標牌解說首先應遵循規范化原則,符合國家規定,與國際接軌。同時,還應具有人性化原則,體現以人為本,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此外,英文標牌的解說還應力求簡潔,以自然生態和資源為基礎,提高標牌系統與天然景觀的共生程度。當然,還要本著保護的原則,因為地質遺跡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不可再生資源,保護地質遺跡應放在第一位。
當然,即便是景點標示牌最終矗立,也并未暗示解說活動已經結束,解說還需要讀者和游客的積極參與和反應,這是研究解說的生命延續,也是研究解說牌的最后功能是否達到,游客和讀者才有最終發言權。因此,在貴州地質公園各個景區的顯要位置,應設立游客反饋意見箱,讓游客對解說牌的英譯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同時兼容并包,及時吸納正確意見,作出改正。
參考文獻:
[1]郭建中.創造性翻譯與創造性對等[J].中國翻譯,2014(4).
[2]陸曼.貴州地質公園的英文解說現狀調查及策略研究:以貴州織金洞為例[A].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第六卷)[C],2017.
[3]谷峰.地質科技英語的語體特點及翻譯策略[J].中國科技翻譯,2012(2).
[4]Vermeer,Hans J.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M].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