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引入大量名人事跡闡明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及重要性,與此同時,列出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堅持的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為廣大學子提供借鑒。
[關 鍵 詞]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53-01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推行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的必由之路,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如下體會。
一、指導學生明確讀書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基礎環節
學習是人不斷取得優異成績的動力,它與理想、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緊密聯系。學習成績的好壞取決于自主學習意識是否強烈、理想是否遠大、動機強弱是否適中、興趣是否濃厚、情感是否深遠、意志是否頑強。樹立了遠大理想,就會激發學習的興趣,進而對書產生戀戀不舍的情感,逐步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風氣。
有了遠大的理想,還能磨煉其學習意志,使其更堅忍頑強。奧斯特洛夫斯基雙目失明寫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司馬遷受宮刑完成《史記》,海倫先天聾啞學會三國語言終成偉大作家,張海迪幼年四肢癱瘓精通八國語言修完大學學業,這都是頑強的意志在支撐他(她)們。磨礪意志應引導學生像前人那樣,威武不能屈(王若飛獄中不忘學習,陳景潤勞教仍搞科研),貧賤不能移(孫康螢囊,車胤映雪),勞作不忘學(朱買臣負薪讀書,李密掛角學習),富貴尚勤習(孔子、趙中令做了大官更加勤奮學習)。
二、指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關鍵所在
學習態度是學習的運動系統,與學習態度是否端正,與自控能力的強弱、自覺性的高低、吃苦精神的盛衰、與勤奮還是懶惰等因素有關。
理想決定態度,態度確定成功。古今中外,大凡是有學問的人都是學習態度端正,自控力、自覺性強,有吃苦精神的人。孫敬頭懸梁、蘇秦錐刺股、歐陽修畫荻、范仲淹啖粥;黑格爾思考問題在同一個地方站了一天一夜;愛因斯坦看書入迷把一張價值1500美元的支票當書簽丟掉。這些故事說明“書癡文必工,藝癡技必良”。指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就是要讓學生向各個學習環節要質量,引導學生認真預習、專心聽講、扎實復習、仔細作業、考試誠實守信、自我評價客觀公正、質量分析科學。
三、指導學生會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必要途徑
學習方法是學習的潤滑系統。“金針度去從軍用,莫把‘鴛鴦’繡于人”。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學無定法,究竟是哪種學習方法好?這要因人、因學科、因內容而異。但筆者認為應首先引導學生掌握讀書學習的最基本方法,即歸納—分析法。
四、指導學生科學運籌時間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重要舉措
運籌時間是學習的變速系統。大凡成就事業的人都是珍惜時間、科學運籌時間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明天’是勤勞的最危險的敵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把今天該做的事耽擱到明天。而且應當養成習慣,把明天的一部分工作放在今天做完。這將是一種美好的內在動因,它對整個明天都有啟示作用。”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把握住今天,把握住現在。把握住今天,就等于把握住了明天,把握住了現在就等于把握住了將來。引導學生當天課程當天吃透消化,當天作業當天完成,當天要把當天所學課程回頭望。要引導學生今天利用一定時間預習明天課程且達到一定效果。要引導學生擠點時間讀與當天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外讀物,搞一些科學實驗、調查研究等活動。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還要激發學生的強烈競爭意識。號召全體學生投入競爭的激流中去,用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質量超過別人。
參考文獻:
[1]句新文.淺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5(5).
[2]俞宏仁.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認識與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