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微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教學工作者有感于時代的需求開始致力于微課的研究和制作。但是除了努力研究微課制作的技術之外,也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制作微課的出發點在哪里?以一次微課比賽作品為例,探討了微課制作的理念和思路。
[關 鍵 詞] 微課;建構主義;以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71-01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微課已逐漸成為教育技術領域探討的焦點。伴隨翻轉課堂、可汗學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課前預習及課后知識補充和鞏固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和教師的重視。筆者有幸參加了2016全國微課大賽和2017蘇州市微課比賽。雖然比賽已過去多時,但現在回憶起來仍然是感觸頗多?,F以蘇州市比賽作品“Color in Life—Black”為例對中職英語微課的設計理念進行回顧與分析。
一、明確教學手段——教學的立足點
(一)微課的概念、特點
微課(micro-lecture)最早是由戴維·彭羅斯首創,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思想,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教學形式,有明確的概念、主題和活動,通過錄制1~3分鐘的視頻,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根據所提供的資源和活動,建構自己需要的知識。
它時間短、內容少,旨在讓學習者能在點滴碎片時間中解決問題、學到知識點或是掌握簡單技能。因為要保證在碎片時間里完成,所以決定了其特點是時間短、內容少、主題強。因此,對老師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二)微課的理論基礎
本次微課設計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基于建構主義。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基于原有知識經驗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
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就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二、分析學情——教學的出發點
要想使學習者通過本次微課的學習建構新的知識,就得了解學習者目前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特點,真正實現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
(一)知識儲備
中職生對色彩的英語表達并不陌生,基本上都能說出8種左右有關色彩的英語詞匯。同時學習者也了解一點有關色彩的短語、俗語或文化背景信息,但是在這一點上學習者之間的差異性比較大,有的學習者僅知道一個最基本的短語black and blue,但有的還能說出a black horse,a white elephant等其他與色彩有關的短語。
(二)學習訴求
本微課的學習者是中職生,對他們來說學習英語不是為了學術研究,而是為了未來的生活交流或職業發展。本次微課設計的對象為中職藝術專業的學生,在他們未來的生活和職業發展中會遇到更多與色彩有關的信息。
(三)習慣特點
本次微課設計的對象為中職藝術專業一年級的學生,活潑、追求時尚。他們常常會聚在一起討論喜愛的明星、當下的影視。當時英劇《神探夏洛克》正是一熱門話題,其中聰明、酷帥的卷福和他的好友華生更是成了學生時常提及的話題。
三、設計微課——教學實現的保障
所有的教學都是服務于學生,微課設計自然也是如此。根據以上的分析已經獲知了學習者的情況,因此,接下來的微課設計將緊緊聯系學習者的實際情況,解決他們的問題。
(一)從學習者的實際水平出發
本次微課的設計對象是中職一年級藝術專業的學生,他們的英語水平整體來說并不高,并且參差不齊。所以在微課語言上筆者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簡單句,確保絕大部分學生在觀看學習的時候不會因為語言的難度而放棄,并且學習內容的切入點是他們信手拈來的顏色詞匯。
(二)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出發
不同年齡層人群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不同。因此,筆者經過和學生的交流后選擇了他們大多數人感興趣的影視作品《神探夏洛克》作為材料背景。再讓兩位學生分別為卷福和華生配音,更加大了他們對本次微課的好奇心。
(三)從學習者的學習訴求出發
正如前面分析的,本次微課設計對象的學習訴求是滿足未來生活所需和職業發展要求,因此,本次微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解生活中有關色彩的短語,從學習者的專業出發滿足他們未來生活交流的需要。
總之,微課的設計不因為時間的短小而簡單。微課是課堂的一種合理補充,是為了滿足學習者課外學習的需要,是為了幫助學習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我學習。因此,微課的設計得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服務于學習者。
參考文獻:
[1]劉小晶,張劍平,杜衛鋒.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微課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1).
[2]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11).
[3]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4]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