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配合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為目的,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學中做、做中學,學習知識在課前、內化知識在課堂,以提高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興趣、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目標,在以微課教學的翻轉課堂基礎上,用行動導向為引導,使學生有效地領會知識、掌握技能。同時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關 鍵 詞] 中職微課;行動導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效果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094-01
一、主題與背景
2009年1月《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9〕2號)中,明確要求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要求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我校基于中職教育教學現狀,密切聯系中職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策略,提出運用小組合作、行動導向的方式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
二、情景描述
(一)第一次公開課(翻轉課堂形式:課內翻、小組合作)
上課班級(14秋模具)
教學過程:
1.教師講解(復習課前學習知識、引入講解新課;約15分鐘)。
2.安全教育天天講——點名,學生分組入座、強調安全操作規程。
3.提出任務、引入新課——展示本次課程任務圖紙,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
4.找出圖紙中螺紋表示符號、解釋圖紙中螺紋表示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寫出攻螺紋。
5.前孔徑的計算公式、計算出圖紙中攻螺紋前孔徑大小。
6.任務分解、學習——播放微課視頻。
7.了解攻螺紋的工具、工件裝夾注意事項、一攻螺紋的注意事項、二攻螺紋的注意事項、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8.學生練習(學生分組一人操作、一人協助進行攻螺紋操作;約15分鐘)。
9.開始攻螺紋時,應把絲錐放正,用右手掌按住絞杠的中部沿絲錐中心線用力加壓,此時左手配合作順向旋進,并保持絲錐中心線與孔中心重合,不能歪斜。當切工件1~2圈時,用目測或角尺檢查和校正絲錐的位置。當切削部分全部切入工件時,應停止對絲錐施加壓力,只需要自然地旋轉絞杠靠絲錐上的螺紋自然旋進。為了避免切屑過長咬住絲錐,攻螺紋時應經常將絲錐反方向轉動1/2圈左右,使切屑碎斷后容易排出。
10.絲錐退出時,應先用絞杠帶動螺紋平穩的反向轉動,注意防止絞杠帶動絲錐退出時產生搖擺和振動,破壞螺紋的粗糙度。
11.在攻螺紋的過程中,換用另一根絲錐時,應小心沿著一攻的螺紋軌跡旋入,以免破壞一攻螺紋軌跡。
12.攻塑性材料的螺孔時,要加切削液,以減少切削阻力和提高螺孔的表面質量,延長絲錐的使用壽命。一般用機油或濃度較大的乳化液,要求高的螺孔也可以用菜油或二硫化鉬等。
13.注意保持工作環境的清潔、工具擺放的整齊。
14.交流、評價、總結(約10分鐘)。
(二)第二次公開課(翻轉課堂形式:校內翻、小組合作、行動導向)
上課班級(15春模具自愿報名共26人)
教學過程:
1.學習內容包括找出圖紙中螺紋表示符號、解釋圖紙中螺紋表示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寫出攻螺紋前孔徑的計算公式、計算出圖紙中攻螺紋前孔徑大小。攻螺紋方法步驟、了解攻螺紋的工具、工件裝夾注意事項、一攻螺紋的注意事項、二攻螺紋的注意事項、安全操作注意事項。
2.教師講解:復習課前學習知識、引入講解新課;約5分鐘。
3.安全教育天天講——點名,學生分組入座、強調安全操作規程。
4.提出任務、引入新課——展示本次課程任務圖紙,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
5.學生練習(學生分組進行攻螺紋操作;約10分鐘)
6.將攻螺紋項目設計成為行動任務單,學生領取任務,一人負責攻螺紋操作、一人根據行動導向任務單提示和記錄操作過程,合作完成攻螺紋。
7.小結、交流、展示(約5分鐘)。
8.小組交流操作心得和體會、展示產品、教師小結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9.學生練習(小組成員角色互換進行攻螺紋操作,約10分鐘)。
10.交流、評價、總結(約10分鐘)。
三、教學設想
(一)案例概要
本案例是一堂老教材新教法的不同嘗試,在華南師范大學汪博士的指導下,筆者首先在設計上用不同于過去的講解式、問答式教學模式,先是將要講解的重點、難點制作成微課視頻在課中播放,通過精心設計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快速抓住重點,使教學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第二次再上公開課的時候,將本課題的理論知識內容以前置作業和微課視頻的形式放在課前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使課堂上教師講授的時間大大縮短,增加了學生練習的時間,使教學效率更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本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
本堂課教學目標:了解攻螺紋過程、攻螺紋的特點和在工種中的地位及作用;掌握攻螺紋前孔徑的計算;掌握攻螺紋的方法,通過實訓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與學生的安全意識以及良好的職業素養。
重點:攻螺紋前孔徑的計算、攻螺紋的方法。
難點:絲錐的結構、保證螺紋的垂直度。
(三)教學建議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教師組織與引導的方式進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技能訓練,通過行動導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教學反思、研究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如何能夠在教學設計和微課制作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今后教學改革的首要問題。如何在小組討論中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行動起來,而不做旁觀者、旁聽者,也是今后教學改革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柳燕君.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