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中職教育逐漸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中等技能型人才。數學作為中職教學的基礎性課程,在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但是當前中職數學教學中,有些方面的應用不盡如人意,值得深思。結合中職數學特點,分析和研究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期為我國中職數學教學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和支持。
[關 鍵 詞] 綜合職業能力;中職;數學教育;數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10-01
在目前的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彼此之間的差異性來進行多樣化的教學,以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綜合思維發展,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升。數學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持續而健康的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自己的思考空間中發展自身的能力。
一、中職數學目前教學現狀
受傳統教育方式影響,數學在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教師觀念較為刻板,教學方式枯燥無味,課堂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師生之間良性互動較少,這對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就此類問題進行探討,通過以多種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綜合職業能力,這是當今中職數學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就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數學培養中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內涵
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是指中職學生在學習的整體過程中培養的一種綜合職業思維,在這種思維的引導下,整體的能力偏向于綜合職業方向,有利于中職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就是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綜合就業思維邏輯,使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用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來進行整體素質的提升。在提升綜合職業能力過程中,可以對未來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相關策略
(一)設立數學課外組織,多渠道開發學生綜合就業思維
數學學習作為一種學生的活動,必須要經過親自體驗,僅僅依賴于教師的講授,是無法理解學習內容的,必須進行真實的實踐操作。數學課堂上,教授學生的數學史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生活情景中,開設課外第二課堂,將課堂聯系生活,更便于學習,利于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拓寬其知識面,認識數學中各種各樣的有趣現象。例如,周圍各式各樣的建筑有其特點,與數學中幾何圖形和基礎公式設計有著密切關系,由此創設帶入學生思考的切入點,進行情景教學,利于學生保持探索數學的激情和創造力,進而生動、形象地將單調的教材知識立體化,加強學生的聯想和深刻理解,從而從整體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注意培養發散思維,注意誘發學生的靈感
數學史創新性能力有變通性、創造性、流暢性等多種特征,其發散性思維訓練,是培養學生數學史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基礎性環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發散思維能力與創造力的大小是成相對正比的。教師怎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呢?例如,可以創設情景教學,以全新的課堂體驗給予學生視覺、聽覺沖擊,從而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鼓勵其個性發展,為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營造良好的環境,可以鼓勵學生從不同思維角度思考問題,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研究教材課本母題與教材外的子題之間的聯系,為發散思維注入新的活力。
(三)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首先,學校方面應注重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遵從素質教育的要求,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順應教育改革的要求發展,教師要在此方面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充分利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記憶知識,在創新教育體系中促進師生良性交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由此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小組合作,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分組交流,這有利于成員之間進行互相了解,對知識進行充分吸收。學習數列內容時,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計算機操作機會,讓學生自主設計數列,在過程中融入學生自己的思想體現主體地位,以此激發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中職數學教育是中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潮流。對中職數學教育來說,植根于歷史,需要我們把人類歷史上優秀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同時,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吳興群,李詩芳.新課標下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08(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