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大力倡導新課程的今天,在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更應注重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就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意識作了相關闡述。
[關 鍵 詞] 計算機教學;良好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22-01
新課程所倡導的三維目標強調,在重視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同時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目前,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教師普遍注重了前二維目標的培養,但對于隱性的非智力方面的各種良好意識的滲透教學卻略顯蒼白。為此,筆者結合計算機教學實踐,從紀律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的培養出發,闡述了一些淺顯的看法。
一、紀律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紀律意識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是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保障。培養學生良好的紀律意識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一)“約法三章”,樹立紀律意識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學第一課與學生一起探討嚴明紀律的意義,進而共同制定“計算機課堂公約”,并嚴格執行。如,上課鈴響之前必須到位,否則算作遲到一次,放學后需留下“補過”。
(二)以身作則,培養紀律意識
紀律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樹立標桿,逐步強化。但凡有學生作業敷衍了事時,我都會在課后讓其進行強化練習。
(三)獎懲分明,鞏固紀律意識
獎懲分明是體現公平、鞏固紀律的有效手段。一次我因臨時開會而上課遲到了。踏入教室,我首先向全體學生表示歉意,同時表示自愿依據“課堂公約”接受“懲罰”,學生一致決定由我請全班吃冰淇淋。自此,我發現學生更加尊重我了,也更加遵守紀律了。
二、參與意識
新課程綱要強調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要求在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注重主動參與意識的培養。那么,究竟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呢?
(一)激發興趣,吸引參與
教師可別具一格地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引起認知興趣,激起學生參與熱情。如,在“PowerPoint 2010 插入圖片處理”課上,我讓學生將手機拍攝的素材進行制作,學生邊欣賞邊處理自己的“作品”,興致很高。
(二)營造氛圍,喚起參與
教師要將微笑與鼓勵帶入課堂,樹立師生平等的形象;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和關愛每一位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祥和的氛圍;讓學生自由放飛思維,敢想、敢問、敢于實踐。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樂于參與其中。
(三)分擔權責,鼓勵參與
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成為其自主活動的“學堂”。如可與學生一起來探討適合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先后順序、教學效果的檢驗方式……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旦得到了加強,其參與意識自然就會提高。
三、合作意識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積極創建生動具體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團結協作的機會,促進其合作意識的養成。
(一)加強合作意識重要性的認識
要使學生在理解合作目的的同時,切實體會合作所帶來的好處。如在手抄報制作環節,讓學生將任務分解為框架設計、圖片制作、文字錄入……整合等環節,如此大大提高了效率,學生參與其中,集思廣益,互補提高,合作效果顯而易見。
(二)豐富合作學習實踐性的體驗
合作意識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盡可能多地創造合作機會,通過情緒體驗積累,逐漸強化合作意識。如在教授較難的章節時,可將內容進行分解,并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逐步滲透。
(三)通過恰當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合作
如可適時表揚活動中積極討論、團結協作的學生,使他們獲得合作帶來的成功體驗,并成為下一次合作的動力。
四、競爭意識
競爭是激勵學生積極性和獲取優異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加強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
(一)引入競爭機制,鍛煉競爭意識
對于一些枯燥的訓練內容,教師可以競賽形式來實現教學目的,并對優勝者給予適當獎勵,從學生躍躍欲試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充滿了競爭激情。
(二)拓寬競爭渠道,提高競爭意識
教師應善于組織學生參與多方面的競爭,逐步提高競爭意識。(1)在自我競爭中提高競爭意識。如可讓學生在Excel表中建立“學習成長記錄”,來監控每一次成績,并安排針對訓練。
(2)在分組競爭中提高競爭意識。如在打字訓練環節,我采用了“5分鐘小組打字接力賽”的方法,聽著此起彼伏的鍵盤聲,效果不言而喻。
(三)科學歸因訓練,鞏固競爭意識
在教學比賽后,教師作出科學的歸因訓練指導,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成敗原因。特別是對努力了卻仍失敗的學生更要加以肯定和引導。學生一旦掌握了科學的歸因方法,必將在體驗競爭所帶來成就的快感中,逐步鞏固競爭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才受到的影響,非智力因素約占75%,而良好的意識是非智力因素之一。為此,培養良好的意識對學生具有積極意義,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