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礎會計學是一門理解和掌握起來都比較困難的學科,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似乎已經遇到了瓶頸,所以針對會計難懂、難學的現狀,近些年來很多課堂都引進了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微課以小課堂、大教學為教學理念,是一種半固定化的教學模式,它不僅可以彌補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足,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對基礎會計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 鍵 詞] 微課;會計學;設想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28-01
微課這一新型的教學理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大衛·潘洛斯在2008年提出來的,而我國教育領域最早接觸微課是在2010年,由廣東省佛山教育局胡鐵生提出,目前正在不斷地進行改進,以達到最佳的授課效果。微課所需視頻一般不超過十分鐘,學生看起來也不會產生視覺疲勞,還可以利用視頻隨時學習和復習,這主要應用了微課時間短、內容量小、使用方便等特點。而微課也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在信息化的現代,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利用微課學習。隨著微課的不斷深入,它正逐步地被大家所了解,在將來也勢必會引起一輪新的教學風潮[1]。
一、微課的含義
微課實際是指以教學設計思想為基礎,對某一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者是視頻,時間一般在五分鐘左右。微課可以用手機、攝像機或者是數碼相機進行拍攝錄制,錄制時一定要保證視頻畫面清晰,頭像不要遮擋住教學的內容。微課并不只局限于課堂之上,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人們也可以移動地來學習,十分的方便,可以有效地促進知識的傳播,進行深度化的學習[2]。微課的內容需要精練,在進行微課內容的設計編寫時,一定要以教學設計思想為基礎,進行一對一的知識講解。而微課里的文字、話語或者是圖片等一定要確保正確,語言要通俗易懂,簡略得當[3]。
二、基礎會計學的教學現狀
為了真實地了解基礎會計學的教學現狀,某研究機構通過問卷的形式調查了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回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對教材并不認可,表示教材不適合自己,教材的吸引力不夠。書上很多的問題難以理解,學習起來感覺很吃力,教材的選用與學生的需求相差甚遠,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教材建設方面的落后。學生對基礎會計學中的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課后學習更是沒有動力,導致學習激情越發下降。另一方面,數據顯示,學生感興趣的地方與老師所講的內容不一致。雖然雙方的出發點都是學好基礎會計學,但是這門學科本身就很抽象,老師課堂上舉的一些例子都比較落后,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聽課,課堂氣氛一片死寂,經常會出現老師“吃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
三、基礎會計微課的教學構想
基礎會計微課一定要注重內容的選取和設計。首先,要選取一個適當的課題,只有題選好了,老師才能夠借“題”發揮。如果題目過于簡單,那么這樣的設計就缺乏創造性,就失去了微課的意義;但是如果題目過難,老師就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解釋,學生由于缺乏耐心,在老師講課時學生的課堂表現并不出色,幾乎都是處于懵懂的狀態,聽起來可能也是一頭霧水,這樣微課的存在性不是很重要。所以,在選取題目時,一定要針對基礎會計學中常見的、有代表性的知識點來設計。微課的視頻時間比較短,所以在講解時要直切主題,內容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盡量要做到別出一致,講述者的語言表達要精練,感染力要強,使每一個講解畫面都帶有一定的沖擊力,這樣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有效地吸引學生,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會計微課的設計過程一定要經過宣傳、拍攝、審核、評價等環節才能夠保證視頻的質量,在播放時才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穿插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在教育領域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而基礎會計微課建設,可以有效地提高會計教學的質量,對會計教學的改革起著極大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褚瑩.基于微課的基礎會計教學構想研究[J].亞太教育,2016,2(1):151-152.
[2]孫銀忠.基于微課的基礎會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17):159-160.
[3]黃肖林.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中職《基礎會計》課程中的應用為例[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7,5(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