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國的職業院校都在組織與參與校、市、省各級技能大賽,為了取得好的成績,參賽選手積極地加入訓練之中。以技能大賽為引領,推動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促進教師水平不斷上升,激發學生動手能力。將大賽的內容引入教學體系中來,可以逐步調整教學計劃,搞好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為高職教育開辟一條創新之路。
[關 鍵 詞] 技能大賽;實踐教學;高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31-01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職業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大賽使職業教育更加適應社會發展,其競賽項目具有職業的實踐性、理論的專業性、生產的權威性以及技術的市場性,它已經成為檢驗實踐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方式,為各個高職院校提供了一個教學改革的方向,合理的競賽項目可以反映企業及行業相關崗位的人才需求,每個高職院校為了在大賽中脫穎而出,拿到好的成績,經常會依據大賽的標準去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過程中,借鑒大賽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以及對學生的考核要求,進而來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
一、促進課程改革
伴隨著全國各類技能大賽的制度化與規范化以及各個高職院校對技能大賽的重視程度,其必將對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課程改革起到促進作用。技能大賽的目的是“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而并不是去追求“標簽”效應。技能大賽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把賽場高技能水平滲透到平時的實踐教學當中,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真正地發揮在實處。通過把大賽的標準和體系融入實訓教學體系中,可以讓每一名學生具有當前社會所需技能的較高水平和專業本領,這就使學生更加成熟、自信地應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適應社會這個大舞臺。高職院校還可以根據大賽的標準和體系,明確職業教育權威部門對專業技能的需要和社會、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潛在需求。根據大賽的體系和考試標準對原有的實踐課程進行改革,更加豐富了教學內容,使課程更有實施性。最后,高職院校要做到不僅要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具備較高的職業基本技能和職業素養,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團隊合作精神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技能大賽是否可以取得成功,教師起到了關鍵作用。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培養高技能人才必須有“雙師”素質教師隊伍來支撐。學生的成績往往是教師實力的體現。直接畢業于學校的年輕教師,缺乏企業工作的經驗、不太熟悉自己從事行業的先進技術。為了大賽能取得好的名次和成績,教師就必須自己先認真地研究、讀懂比賽項目,將比賽用到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吃透,并能自己按比賽的方式完整地實現整個工作,進而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會貫通。比賽后,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還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取長補短,這就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技能及教學方法的交流平臺,使教師開闊了視野,學習到更多的新技能、新技術,最終使教師逐步邁向“雙師型”教師隊伍。專業技術飛快發展的各行各業,對高職教師的知識和技能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面臨極大的挑戰。專業教師必須成為新技術的傳授者,新技能的實踐者,真正成為“雙師型”教師。
三、促進實訓基地的建設
在技能大賽脫穎而出、獲得好成績是高職學校綜合實力的表現,也是高職學校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加強與其他院校間技術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學校就要在硬件上下工夫。各高職院校往往會花大力氣、大成本滿足實踐教學和技能大賽的硬件要求,在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上加大投入,力爭建設成和企業、行業相匹配的實訓基地。在學生需要時,實訓室可全方位對學生開放,為實訓教學提供硬件基礎。
四、促進校企合作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各個高職院校技術展示和經驗交流的平臺,如果參賽學校在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就可以向企業和社會相關行業客觀地反映學校的綜合實力。換一個角度來說,各個企業和公司為了擴大自己本身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會主動以各種方式配合、幫助技能大賽,為舉辦大賽的學校提供相應的技術、設備、人員、場地及企業援助等。在大賽進行過程中,來自企業的人員會在比賽現場選拔自己單位需要的優秀選手。這樣,高職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上就和行業、企業的需求之間建立了一座技術的橋梁,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和生產單位的零距離對接。
實踐實訓教學是每個高職學校培養高技術實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通過技能大賽,可以充分開發資源,完善教學內容,推動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同時,這也是國家和人民賦予職業教育工作者的終身使命與責任!
參考文獻:
[1]余紅英,楊杰,周俠,等.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推動特色專業建設的探索與思考[M].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1).
[2]吳連香.基于技能大賽的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研究:以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校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