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服裝車縫工藝是整個服裝生產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車縫工藝好壞決定了產品質量的高低,熟練的車縫工藝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積累。工藝模板的出現,對傳統的車縫工藝是一種改革與補充,力求在服裝工藝模板的設計原理、實踐應用上做一些探索。
[關 鍵 詞] 服裝工藝;模板技術;生產工藝
[中圖分類號] F768.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39-01
一、服裝工藝模板發展簡介
(一)服裝工藝模板的歷史
服裝工藝模板是在服裝生產環節中,利用PCV硬膠板等材料來控制縫跡、松緊等縫制工藝的技術。
模板技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德國,最初開始在款式穩定、工藝固定的服裝生產上運用,由于材料的限制,當時用薄鋼板來制作模板。該技術隨后傳入日本,模板制作材料得到更多的嘗試。20世紀80年代后,在臺灣出現更加容易制作的有機玻璃模板。隨著科技的進步,PVC、亞克力等新興材料逐漸增多,為模板技術的傳播奠定了基礎。20世紀末,沿海一些企業開始引進服裝模板技術,隨著應用日益推廣,它的價值得到更多服裝企業的肯定。
(二)服裝工藝模板的現狀
服裝工藝模板的興起給我國傳統的服裝加工模式帶來了震撼性的影響,但要真正的推廣,還需要注意:(1)企業要提高認識,許多企業維持現有模式,對模板技術持觀望狀態。(2)改進管理,模板技術需要的是標準化生產、高效率運行,原有的管理模式也需要調整。(3)加強人才培養,模板技術需要版型、工藝、CAD、數控切割等技術的融合,人才的培養是服裝模板技術推廣的一個基本前提。
二、服裝工藝模板的原理分析
(一)服裝車縫工藝技術分析
服裝車縫技術,主要是使用縫紉機,利用人的經驗來控制縫份、衣片松緊、控制線跡的一種服裝加工工藝。在縫合過程中,還需要熟練工人的經驗加上手動的操作來加以控制,對縫份的掌握、松緊的控制、線跡的把握都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二)服裝工藝模板的設計原理
服裝工藝模板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機械原理來實現對服裝縫制工藝中線跡控制、裁片松緊控制、部分工藝控制,從而代替需要人工長期練習才能形成的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制作質量。
1.服裝縫制的線跡控制
縫制的線跡控制主要通過模板的開槽來完成,在裁片的縫合線位置上開槽切割,模板縫紉機的針板處有一個圓柱型的凸起,能夠卡在開槽里,從而控制縫跡在開好槽的軌跡上運行,提高縫紉的準確性。
2.服裝縫制的松緊控制
在服裝縫制過程中,裁片的夾持主要通過模板間粗糙的砂紙來控制,從而實現對裁片的固定,避免縫合中的移位。而裁片上下層間的松緊主要通過在模板間增加海綿片以改變裁片的長度來實現。
3.服裝縫制的工藝控制
部分工藝(比如折轉)可以通過模板部件間的推檔配合,達到折轉裁片、減少熨燙步驟的目的。
4.自動縫制
對于一些需要不斷重復的縫制步驟,可以通過程序固定下來,把指令輸入全自動的模板縫紉機進行重復的縫制。
三、服裝工藝模板的設計與實踐
(一)服裝工藝模板的軟硬件要求
1.軟件要求
服裝CAD軟件,coreldraw等矢量軟件。
2.硬件要求
PVC膠片切割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數控銑床類的切割機,另一類是激光切割機;可利用專門的模板縫紉機,或對普通的平縫機進行改裝。
(二)服裝工藝模板的設計實例
我們通過一個簡單的實例——基礎領的領里與領面縫合來進行服裝工藝模板的設計實踐。這里我們主要用富怡CAD來進行模板設計。
1.在富怡CAD里面設計好衣領的凈樣,并放出縫份,做好對位標記。
2.領里和領面的縫合需要使用兩層模板,上下兩層模板完全相同。首先制作第一層模板,沿上級領縫合線制作開槽,以凈樣線為標準,向兩邊分別平移0.15 cm,形成一個寬為0.3 cm的槽。槽寬取0.3 cm的原因是因為模板縫紉機針板上限制縫合軌跡的圓柱狀突起直徑為0.3 cm(實際應用中,切割完成的成品槽寬大于0.3 cm,在0.4 cm以內,才能保證順暢地滑動)。
接著處理開槽末端,超出領底縫合線至縫份處,以半個槽寬0.15 cm半徑作圓弧。
3.設定好開槽后,在周圍留好操作空位,形成第一層模板。
4.復制第一層模板作為第二層模板。
5.把制作好的文件存為PLT文件,在數控銑床或激光切割機上切割出模板。
6.將模板進行組裝就可以使用了。
四、服裝工藝模板在生產中的應用效果
(一)效率對比(如表)
從實際生產情況來看,使用模板的車位普遍能夠提高生產效率2~3倍,有利于流水線效率的提高。
(二)質量對比
使用模板的車位工人對技術的依賴度較低,完成的產品標準化程度較高,質量穩定統一。
參考文獻:
[1]張華玲.服裝模板技術的應用[J].經紡工業與技術,2013(4).
[2]吳煜君,廖銘杰.服裝模板技術應用發展研究[J].山東紡織科技,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