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輝第一次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在職場發展上遇到了瓶頸,是在畢業15周年的大學同學聚會上。汪輝清楚地記得上一次聚會是在10年前,那時他剛考入了某大型國企,說起自己的情況,還被老同學們稱贊“大有前途”。
然而這一次,汪輝發現大家雖然年齡差不多,卻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類,所謂混得好的一類早已擠入公司中高層,年薪不少于20萬;另一類則無論是薪資還是職位,都沒有明顯起色。很不幸,汪輝覺得自己屬于后者。
恐慌之余,汪輝將自己的困惑告訴了一位敬重的老領導,老領導的一番話推心置腹:“身在職場的不同位置,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和所思考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跳出你現在的固有位置,每一次看問題時都站在你上司的角度去看,像個管理者一樣來定位自己的工作,這樣或許會有利于你的發展。”
不想面對事業上的毫無起色,汪輝學著慢慢去克服從前的慣性思維,不再沉溺于日常工作的瑣碎。他先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分析自己想要再升一級需要具備的能力:核心專業能力,自己需要提升專業素質、積累領域知識,還要有專業化證書的儲備;團隊合作能力,意味著需要升級自己的領導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因為思維模式改變了,再遇到繁瑣的工作時,汪輝少了抱怨,而是把每一次實踐都當成鍛煉;再有搞不清的指示,他不和同事抱怨領導所謂何意,而是直接去詢問,去表達意見;對于靈光一閃的好點子,汪輝開始學著認真做計劃,再將詳細的方案報備給上司……不到兩年時間,汪輝如愿以償,成了一名管理者。
人在職場,不要總覺得時間到了,上司走了,自己就該升職加薪了。突破職場瓶頸、戰勝中年職場危機的關鍵在于,只有先把自己變成了一名“管理者”,你才會真的成為一名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