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2018-01-01 00:00:00陳清華
南腔北調 2018年4期

親近經典、熱愛詩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掀熱潮。

2018狗年央視春晚上有一個展現中華詩詞文化的小品《我愛詩詞》,馮鞏與賈旭明等三位詩歌發燒友一起來賽詩,這個迷你版的詩詞大會讓觀眾在歡笑聲中,一同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這一桌詩詞文化大餐,讓人飽嘗了文化魅力,品出“詩與遠方”的絲絲滋味。

《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傳統文化節目的成功,春晚小品《我愛詩詞》的共鳴,說明中華詩詞文化有自身難以言說的美好,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北朝民歌《木蘭辭》,大家都知道,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巾幗英雄。為什么這個女子取名叫木蘭呢?王逸《楚辭章句》說:“木蘭去皮不死。”木蘭上戰場,是不是像木蘭一樣“去皮不死”呢? 品味起來,實在有趣。

神話傳說,太乙真人用蓮藕拼出哪吒的人形,助他起死回生。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中國傳統文化。詩詞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美的,更是實用的。古人說“止怒莫若詩”,意思是說,僅僅把詩看成“言志”,太低了,詩歌可以“止怒”,有陶冶情操的養生功能。比方說,面對大霧,船不能開,很多車主不能過海。有的人,“路怒癥”發作,著急啊。可面對不測天氣,著急也不能解決問題,是吧。有的人,則詩意滿滿,一句“濃霧停行船,輕風睡小樹”,輕松化解“路怒”。一路等待,一路詩。

原來,生活處處皆詩意。詩意,何必遠方。

這是一篇散發著草木清香的文字,是一篇用當歸遠志甘草人參等中藥名串連起來的文字,以一種嶄新的形式一節節凸顯。別有一番滋味。相信能給讀者強烈的閱讀快感。

美好的古典詩詞里,有中華民族從遠古延亙而來的龍骨;美好的古典詩詞里,也彌漫著青銅寒光的藥香。

——題記

1.“止怒莫若詩”:詩詞不僅美的,也是實用的。

親近經典、熱愛詩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再掀熱潮。

2018狗年央視春晚上有一個展現中華詩詞文化的小品《我愛詩詞》,馮鞏與賈旭明等三位詩歌發燒友一起來賽詩,這個迷你版的詩詞大會讓觀眾在歡笑聲中,一同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這一桌詩詞文化大餐,讓人飽嘗了古典文化獨有的味道。

馮鞏出場就來了一句:“馮鞏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大家送掌聲??!”熟悉唐詩的朋友,一聽,這是改編了李白的《贈汪倫》。

接著,馮鞏和賈旭明用帶“一”字開始斗詩。賈旭明用唐代詩人王之渙《涼州詞》開始:“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馮鞏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接招:“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接下來,是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中的詩句“倆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華嚴經》里的詩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以及清代陳沆的《一字詩》詩句:“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

其實,要說我呀,古典詩詞中帶“一”字的詞,寫得最動情的,莫過于清代大詞人納蘭容若的《畫堂春》了: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這一句,沒有說愁,但愁的力量比“黃昏雨落一池秋,晚來風向萬古愁”大多了。

“相對忘貧”這簡單的四個字,比“一顰一笑一傷悲,一生癡迷一世醉。一磋一嘆一輪回,一寸相思一寸灰”更有感情的穿透力。納蘭容若的《畫堂春》完全可以和白居易的《長相思》相媲美——“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也完全可以和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打個平手——“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瀟瀟。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咱接著說馮鞏和賈旭明的斗詩。下面他們倆改了規則,用“西安”倆字斗詩。一個說唐代詩人孟郊《登科后》中的詩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另一個說唐代詩人岑參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詩句:“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

詩詞接龍環節更是妙趣橫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唱天下白”、“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信手拈來的這些中華詩詞,讓人在放笑之余,體味到傳統文化之美。

《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等傳統文化節目的成功,春晚小品《我愛詩詞》的共鳴,說明中華詩詞文化有自身難以言說的美好,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首《送別》,王維寫得簡單而美好:“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詩像大白話,但細細品位,腦海中卻是一幅美好的畫卷。

古典詩詞如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北朝民歌《木蘭辭》,大家都知道,其中的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巾幗英雄。為什么這個女子取名叫木蘭呢?王逸《楚辭章句》說:“木蘭去皮不死。”木蘭上戰場,是不是像木蘭一樣“去皮不死”呢?品味起來,實在有趣得緊。

古詩之美,要用心品讀。七夕節,現代人怎么告白?我愛你?還有嗎?你聽聽古人的告白:“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琴瑟在御,莫不靜好”、“天不老,情難絕”、“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是吧。

既然說到了愛情,那就不妨說說李清照。李清照(公元1084年—約1156年)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易安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青梅竹馬的太學生趙明誠,二人情投意合,感情篤深。自恨枝無葉,莫謂日無陰。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楹蟛痪茫煞虮恪柏擉胚h游”,她只能獨守空房。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她寫下《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易安不說“閑事休管,無事早歸”、“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日勤三省,夜惕四知”、“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之類的教訓話,那太庸俗、太嘮叨,丈夫是個大學者、金石學家,用得著說這類的“雞湯話”么?易安是詞人,當然用詞說話。她說呀,老公,你不在的日子,從早到晚,天空都是“薄霧濃云”。我一個人聞著香爐里瑞腦香散發的裊裊青煙,百無聊賴。今天又是重陽佳節,看著別人一個個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我只能一個人玉枕孤眠,紗帳內涼初透。重陽是菊花節,這天黃昏,我獨自賞菊東籬、借酒澆愁,馨香滿懷袖。莫道不銷魂,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都掀起來了。陪伴我的只有菊花。看著把酒相對的菊花,“人比黃花瘦”,頓生人不如菊之感。

據說,易安將此詞寄給丈夫后,丈夫暗中叫勁,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這首《醉花陰》。

靖康之亂之后,易安一家避亂江南。也許是“名高妒起,寵極謗生”的緣故吧,丈夫不久后辭世。易安那個悲傷,無法形容。和著血淚,她寫下《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飲酒、聽雁、觀花、守窗、聽雨,失眠。“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讀之,不禁潸然淚下。

北宋詞人晏幾道(即“小晏”),在《臨江仙》中這樣寫道:“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彼咽俚耐纯鄬懙媚敲慈彳洠侨颂蹛鄣母杏X。女人看了,都不忍心拒絕“小晏”了。

詩詞不僅是美的,更是實用的。日前在《生命時報》看到一則報道,說在意大利的藥店里,人們經常能在藥盒上看到幾句優美的小詩,這些詩被稱為“藥詩”。這些詩是詩人、文學家或醫學家針對不同的疾病創作出來的。據說可以凈化心靈,能把患者的思緒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這些藥詩在當地頗受歡迎,很多詩人愿意免費為大眾創作這樣的詩歌。

古人說“止怒莫若詩”。意思是說,僅僅把詩看成“言志”,太低了,詩歌可以“止怒”,有陶冶情操的養生功能。比方說,面對大霧,船不能開,很多車主不能過海。有的人,“路怒癥”發作,著急啊。可面對不測天氣,著急也不能解決問題,是吧。有的人,則詩意滿滿,一句“濃霧停行船,輕風睡小樹”,輕松化解“路怒”。一路等待,一路詩。

原來,生活處處皆詩意。詩意,何必遠方。

詩歌為什么能“止怒”呢?這是因為,無論是詩歌中跳躍的生命音符,還是詩歌里蘊涵的的“文化密碼”,都能讓人超越當下的苦難與庸常,在不知不覺中進入隱秘的自然世界。正如莊子在《齊物論》中所說的那樣:“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這便是天人合一,是為道。

孔子說,學《詩》可“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當大家都討厭下雨時,你眼中的雨卻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這個時候你還會因為討厭凄雨冷風而難過嗎?當大家都因為好友分別而悲傷的時候,你眼中的分別卻是:“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杖劍對尊酒,恥為游子顏。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陸龜蒙)。你還會為離別而悵惘、而傷感嗎?

所以,我在很多場合都重復一句很樸素的話:你用素心看世界,世界看你當如是。你復雜了,世界就不會簡單。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的《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前人評價這首詩時這樣說:“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這是王維過青溪(在今陜西沔縣之東)時寫的詩。他說,話說呀,我每次循青溪入黃花川的時候呀,總是沿著青溪水漫無邊際地散步。你看那流水,隨著山勢千回萬轉。這一段路程雖長不及百里,卻是“危徑幾萬轉”,那么地千回萬轉。亂石叢中聽著潺潺的溪流聲,一片喧嘩。兩岸郁郁蔥蔥的松色,如此聲色相通,幽美、靜謐。溪中的那些菱藕荇菜微波蕩漾,搖曳生姿。澄澄碧水倒映著菱葉、荇菜等水生植物。我平常就是一顆素心。我的心,平素已習慣嫻靜,看著眼前這淡泊的青溪,就像我的素心一般素凈。這就是我的歸宿,我辭職算了,離開是非之地,就留在這素淡的風景里,坐在這盤石上垂釣,隱居在這個小鎮。在這無名的溪水邊,一直到老。古有東漢嚴子陵垂釣富春江,今有我王維隱居青溪。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人間詞話刪稿》)表面上看,王維寫的是青溪素淡之景,這個“恬淡”就是他追求的境界,其實,他真正要表達的,是自己自甘淡泊的心境。“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清川的淡泊和自己的素愿、心境已融合為一了,這就是“茶道”中的“禪茶一味”。

皎然禪師可能是最早提出“茶道”這個概念的人。他在一首詩中這樣說:“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p>

為什么叫“禪茶一味”?用國學大師章太炎的話來講,“(唯識學是)以分析名相始,以排遣名相終”,意思就是說:破分別心,最終達到無分別智。

“我心素以閑,清川澹如此”,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無事需尋歡,有生莫斷腸。遣懷書共酒,何問壽與殤。

大家看,王維的詩《青溪》中用了菱葉、荇菜、葭葦等植物,為我們描繪了唐代植物世界的一角。中國古典文學中素有植物世界,諸如“葡萄美酒夜光杯”、“空見葡萄入漢家”、“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膾炙人口的古詩中,都含有草藥、植物。

草藥、植物出現在詩詞中,不僅有哲學寓意,也有中醫學的寓意。這是研究傳統文化非常有趣的一個角度。北大教授樓宇烈日前寫了一篇文章,標題就是《中國文化復興有賴于中醫復興》。我覺得很有道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這篇文章,讀一讀,會有啟發。

我們來看一首有趣的詞。清代文學家袁龍在《賀醫者婚集藥名·南黃鐘畫眉序》中這樣慶賀一醫生朋友的新婚:

琥珀合歡杯,青黛紅花麝香墜。

正梅標三七,桃灼歸。

拜慈姑知母垂憐,使君子伏神生畏。

乳香細解丁香結,定心丸升麻甘遂。

袁龍的詞寫得非常有意思。既然新郎是醫生,袁龍就用中藥名填詞慶賀。大喜的日子,交杯換盞,袁龍用“琥珀、合歡”兩味中藥名來表達。新娘靚啊,靚在一頭烏黑。袁龍用青黛、紅花、麝香來表達。至于新娘的年齡,實事求是,不是二八,是三七,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21歲。新娘思君心切,人家說當歸。至于長相嘛,就像羞怯灼熱的粉面桃花。新娘拜謝姑母(慈姑),求日后多憐養自己(知母),嚴加管教,使自己敬而生畏(使君子、伏神)。

洞房花燭夜,什么樣呢?“乳香細解丁香結,定心丸升麻甘遂”。人家用乳香、丁香、升麻、甘遂四味中藥名和中成藥名“定心丸”來描述。乳香細解丁香結,妙不可言,給人無限的遐想?!叭橄恪边@位中藥,名字有些曖昧,袁龍用起來,卻像一個高興的小孩子,滿是童心。

優秀的詩人總有純樸的一面,不失童心。清代詩人袁枚在一首五言絕句《所見》中寫道:“牧童騎黃牛,歌聲震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痹姺浅:唵?,非常單純,就是描寫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唱著歌走到樹林。聽到蟬叫,他停下來,想去捕蟬,那蟬大概意識到什么,閉口,不叫了。

唐代詩人胡令能在《小兒垂釣》中這樣寫道:“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一個小孩學著釣魚,路人問路,不說話,遠遠地向他招手。

唐代詩人白居易更有趣,他在《池上》中寫道:“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毙⊥迵沃〈挡砂咨徎貋?,不懂得隱藏自己的蹤跡,結果呢?蕩開的浮萍中有一條水道,清晰可見。

清代詩人高鼎在《村居》描寫了一群放學歸來的孩子手牽風箏的開心場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p>

南宋詩人楊萬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寫道:“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泵鑼憙和泛?,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油菜花深處,再也尋找不到了。兒童追黃蝶的樣子,活潑明朗。辛棄疾在《清平樂·村居》中,童真躍然紙上:“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你看,小兒躺在溪頭草叢剝蓮蓬的樣子,多么頑皮。詩人范成大在組詩《田園雜興》中這樣寫道:“雨后山家起較遲,天窗曉色半熹微。老翁欹枕聽鶯囀,童子開門放燕飛?!?/p>

別小看這個童心,童心就是“元氣”,就是“元神”,是最好的中藥,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從傳統文化中要尋找的。

“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處盡是禪機;階下幾點飛翠落紅,收拾來無非詩料”。這也是童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大福由命,小福由勤。一肥遮百丑,四兩撥千斤。無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貧。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意時。想開了,就快樂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一個人講古代優秀的中華文化,那個人講的多是勵志版的,我覺得比“教學版”差遠了,境界不高。不過,有幾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你把《道德經》背下來,老子跟你一輩子。你把《孫子兵法》背下來,武圣人跟你一輩子。你把《論語》背下來,孔子曾子跟你一輩子。你把《心經》《金剛經》背下來,佛菩薩跟你一輩子。

可以再續上一句,你把優秀的古典詩詞背下來,美好跟你一輩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2.“是草皆為藥,無山不出云”:古典詩詞中暗含的本草春秋之美。

古代知識分子對良醫始終寄托著一份理想,故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之說。妙用中藥名稱來寫詩,這也是古詩的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本草里面有春秋。什么叫春秋呢?本來,春、夏、秋、冬,這是四時的運行。

《周易》開篇,乾:元亨利貞。元亨利貞,就是春夏秋冬。為什么這么說呢?《說卦傳》中有云:“乾,健也”。《子夏傳》中有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

蓋天之體以健為用,而天之德莫大于四時。是故,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即東南西北?!罢鹪?、“離亨”、“兌利”、“貞貞”,往來循環。周易之名,即以此也。

《周易》說“元亨利貞,無咎”。有人就簡單地理解,說“元亨利貞”就是吉祥,總之就是好。這么理解,太淺了。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來講一個歷史故事?!读遗畟鳌つ蹑浴斝娊分杏涊d曰:繆姜者,齊侯之女,魯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聰慧而行亂,故謚曰繆。初,成公幼,繆姜通于叔孫宣伯,名喬如。喬如與繆姜謀去季孟而擅魯國。晉楚戰于鄢陵,公出佐晉。將行,姜告公必逐季孟,是背君也,公辭以晉難,請反聽命。又貨晉大夫,使執季孫行父而止之,許殺仲孫蔑,以魯士晉為內臣。魯人不順喬如,明而逐之,喬如奔齊,魯遂擯繆姜于東宮。始往,繆姜使筮之,遇艮之六。史曰:“是謂艮之隨。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隨,元亨利貞,無咎?!?,善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干也。終故不可誣也,是以雖隨無咎。今我婦人而與于亂,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謂元;不靖國家,不可謂亨;作而害身,不可謂利;棄位而放,不可謂貞。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能無咎乎!必死于此,不得出矣?!弊滢坝跂|宮。君子曰:“惜哉繆姜!雖有聰慧之質,終不得掩其淫亂之罪。”詩曰:“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贝酥^也。

用今天的話來翻譯一下,大意是說,魯宣公夫人繆姜,中年喪夫,輔佐年幼的兒子成公執掌魯國,和喬如關系不一般??娊蛩阍隰攪鴮?,就和喬如商量除掉季文子和孟獻子這兩個礙路的家伙。不巧,晉國楚國兩國開戰了??娊x擇這個時機,跟魯成公說:把季、孟二人驅逐吧。魯成公說,眼下楚晉兩國正在交戰,再等等吧。魯成公婉拒了母親的請求。繆姜又派喬如去賄賂晉國官員,交易的籌碼就是讓晉國殺掉季文子、孟獻子。后來,事情敗露,喬如潛逃到齊國,繆姜被打入冷宮。

繆姜請人卜筮,占卜到“隨”卦。算卦者說:這是好卦,“元亨利貞”,多好啊。艮位隨卦,隨其出也。恭喜您,不久就會離開冷宮。

繆姜微微一笑說,好啥好???“元亨利貞”這四個字,擱別人身上也許好,擱我身上就不好了。元,是善;亨,是通;利,是和;貞,是正,是貞操。而我,寡仁,說不上元;少義,談不上亨;搞陰謀詭計,哪里有和;我是一個蕩婦,更和貞無緣?!霸嗬憽彼牡挛乙粯右矝]有,如何能隨其出呢。這是我咎由自取啊。

所以,“元亨利貞”這四個字,一般人不會掛在辦公室或者書房。

“元亨利貞”本來是春、夏、秋、冬,從什么時候開始,“春秋”有歷史學、文學的含義呢?甚至有“春秋筆法”一說?!按呵飼r期”又是什么意思呢?

所謂“春秋時期”,指的是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這段歷史。

這段歷史為什么叫“春秋”呢?那是因為孔子寫了本評述歷史的書,書名就叫《春秋》。所聞“春秋筆法”,原意也是孔子評述春秋歷史的筆法。

歷史是記人事的,在夏商周三代稱為“史”“書”“典”。孔子寫一本評述歷史的書,書名怎么就叫《春秋》呢?“春秋”可是天時,天時與人事豈能混為一談?原來呀,孔子反映天時的“春秋”,和人事聯系起來,也就是說“以天時紀人事,謂之春秋”。

在夏商時代,人們普遍流行敬天,天道、天時,這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到了周朝,尤其是西周王朝后期,天道觀衰微,人道觀興起。老子在《道德經》中干脆不講、不提天道,將“天”省略不提,只講“道”。在《論語》中,孔子索性采取避而不談的態度,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是也。鄭子產則公然說:“天道遠,人道邇?!?/p>

孔子30歲以后,創辦私學。50歲以后出仕,當過司空,相當于國土資源部部長;也當過司寇,相當于司法部長;55歲周游列國;68歲后歸魯,整理文獻。

孔子周游列國“面70余君”,風塵仆仆的,他到底要干什么呀?是為了救世。如果天下太平,就用不著救了對嗎?這也從側面說明,“春秋時期”是個大亂局,太混亂了。戰爭頻頻——孟子說“春秋無義戰”,無非是搶地盤?;靵y到什么程度呢?就像遍地開花的“共享單車”公司一樣,野蠻生長之后是大浪淘沙,活下來的企業也就那么幾家。春秋時期說有萬國,夸張了,孔子周游列國“面70余君”,說明孔子時代至少還有70多個國家,到了春秋結束時還剩多少呢?只剩14、15國了。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軸心時代”這個概念。他認為,公元前500年前后是“奠定人性精神基礎”的時代。東方出了“智圣”老子、“文圣”孔子、“武圣”孫子、“民圣”墨子,西方出了蘇格拉底、柏拉圖。錢穆也是類似的觀點,他在《孔子傳》中說:“孔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國歷史文化當已有兩千五百年以上之積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國歷史文化復又有兩千五百年以上之演進,而孔子開其新統。”

老子在這幾十年間“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這篇文章,我們不是談本草春秋,而是講古典詩詞中暗含的本草春秋之美。

“是草皆為藥,無山不出云。”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曾經寫過一首《腎補》詩。詩中寫道:“老去自添腰腿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妝白玉漿?!币话闳?0歲之后,“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其主要表現就是腿腳不利索,髕骨軟化,腰酸腿疼。癥狀主要出現在半蹲位時,步行上下樓梯特別是下樓梯時膝蓋疼痛加劇。蘇轍在詩中介紹了一治腰酸腿疼的秘方,辦法就是:吃板栗,以此達到補腎的效果。蘇轍用的就是吞咽法。栗子怎么個吃法呢?就是生食,放在口中細嚼,直到滿口白漿,然后慢慢吞咽下去。

宋代詩人陳亞在《生查子》一詩中寫道:“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字字苦參商,故要郎讀。分明記得約當歸,遠志櫻桃熟。何事菊花時,猶有回鄉曲?!逼渲杏玫街兴幇总啤⒖鄥ⅰ壚?、當歸、遠志、菊花等。陳亞擅長以中藥入詩,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佳句,諸如“風雨前湖近,軒窗半夏涼”、“棋怕臘寒呵子下,衣嫌春暖縮紗裁”、“若是道人頭不白,老君當日合烏頭”等。

稼軒先生(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大家都說他豪放,他自己也總想去戰場奮勇殺敵,覺得被稱為詞人是一種侮辱。他在為韓元吉祝壽的《水龍吟》中說:“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可你知道么?稼軒先生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不信的話,你看他在《定風波》一詞中怎么寫的:“山路風來草木香,雨余涼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風月費篇章”、“湖海早知身汗漫,誰伴?只甘松竹共凄涼”。詞是寫給他新婚妻子的。詞中他不說思念,卻暗藏了五味中藥:木香、禹余糧、石膏、防風和甘松。意思是他思念成疾,成病人了。想老婆想成相思病了,夠溫柔的吧。所以,他說,自己需要吃藥。

稼軒先生在詞中為什么用禹余糧呢?這味藥很有哲學寓意。他的意思是自己的思念如潮水,泛濫成災,需要收斂?!秱s病論》第159條,有這樣一個經方:赤石脂禹余糧湯,是個收斂固腸的藥。赤石脂和禹余糧都是收斂的,固澀力量相當強大,方中就兩味藥: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糧一斤(碎)。張仲景交代:“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就是說,如果患者大腸滑脫、下利不止,就像吃了巴豆劑一樣,就用赤石脂禹余糧湯;如果患有慢性結腸炎、過敏性腸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腸易激惹綜合征,有用“赤石脂禹余糧湯”的機會。

一聽辛棄疾的《定風波》,有人說了,蘇軾也寫過《定風波》呀。沒錯。我們現在就來對比一下,看看蘇軾的《定風波》是怎么寫的。蘇軾寫: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澳牬┝执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p>

蘇軾一生屢經磨難,65歲那年從海南島北歸,路過江蘇鎮江的金山寺。他幽默地在金山寺的墻上自題畫像:“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曾三度流放,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十年逆境,但他依然不失瀟灑、從容,在風雨中活出了詩意人生。

蘇軾的《定風波》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那是蘇軾被貶謫黃州的第三年。他寫自己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有一種與命運對抗的姿態,笑傲人生江湖?!耙凰驘熡耆纹缴?,風風雨雨都經過,依然我行我素。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

稼軒先生的《定風波》寫的是相思病,和蘇軾的《定風波》不能是一個主題,而且稼軒先生寫詞擅長用中藥名。他在《滿庭芳·靜夜思》一詞中,更是一口氣用了25味中藥的藥名: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鏤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

云母、珍珠、防風、沉香、郁金、硫磺、黃柏、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縮砂仁、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中藥名,皆被稼軒先生信手拈來,巧妙地入詞。當歸,大家知道,這是女子滋補養顏的圣藥。在四物湯、烏雞白鳳丸、四物益母丸中,當歸都是主角。

古人對這些中藥的吟誦,非常巧妙,比如這首婦孺皆知的詩:“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其中獨活、續斷、知母、相思子、沒藥、白頭翁,都是常用的中藥。

吳承恩在《西游記》中有首詩《西江月》:“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尸骨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痹娭杏昧藶躅^、海馬、人參、官桂、朱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等藥名,很自然地描寫了當時的打斗場面,妙趣天成。

南朝文學家沈約,在《奉和竟陵王藥名詩》中這樣寫道:

丹草秀朱翹,重臺架危闕;木蘭露易飲,射干枝可結。

陽隰采辛夷,寒山望積雪;玉泉亟周流,云華乍明滅。

合歡葉暮卷,爵林聲夜切;垂景迫連桑,思仙慕云埒。

荊實剖丹瓶,龍芻汗奔血;別握乃夜光,盈車非玉屑。

細柳空葳蕤,水萍終委絕;黃符若可挹,長生永昭晳。

描寫了戰亂后的深冬山夜的凄涼景象。詩中巧妙地使用了18種中藥:丹草(茜草科植物)、重臺(蚤休的別名)、木蘭、射干、辛夷、積雪(草)、玉泉、云華(云母的別稱)、合歡、(黃)連、桑(葉)、思仙(杜仲的別名)、荊實(即:牡荊)、龍芻(龍須草的別稱)、夜光(蠑螺)、玉屑(又稱玄真、玉英)、葳蕤、水萍(又名浮萍)。

唐人權德輿有一首七絕:“七澤蘭芳千里春,瀟湘花落石磷磷。有時浪白微風起,坐鉤藤陰不見人”。詩中用了澤蘭、落石、白微、鉤藤四味中藥連綴成篇。

提起《金瓶梅》,一般人通常認為它很俗對吧?可是,作者卻賦予它一個《金瓶梅詞話》的書名,至少從標題上貌似雅了。

《金瓶梅詞話》第八十五回,寫陳經濟請胡太醫給潘金蓮開一劑打胎藥。胡太醫吹大牛,夸其靈驗,專用一首《西江月》為證:

牛膝蟹爪甘遂,定磁大戟芫花,

斑蝥赭石與硼砂,水銀與芒硝研化。

又加桃仁通草,麝香文帶凌花。

更燕醋煮好紅花,管取孩兒落下。

詞中引用了不少藥名,像什么牛膝、蟹爪、甘遂、定磁、大戟、芫花、斑蝥、赭石、硼砂、水銀、芒硝、桃仁、通草、麝香、凌花(凌霄花)、燕醋、紅花等等。

這個胡太醫也是胡亂吹噓,堆砌了很多中藥名稱,詞寫得很一般。沒有什么文采。

《中醫拾趣》中載有無名氏寫的一篇游記:何首烏,仙茅人,厚樸有遠志,年三七,與友白英、石韋、陳皮、秦艽乘地龍遨游天南星。時當半夏,星上遍布紅花、紫草、玉竹、艾葉,千里光聞藿香。五人合歡歸于蘿芙木下讀百部,騅黃古今,言談如玉屑,時久果然益智不淺。又嘗穿山甲行獵,舞大戟,發赤箭,斬殺蜈蚣,射死水蛭,活捉蘄蛇,滿載鹿茸、犀角、虎骨、熊膽。唯夏天無冰涼花、冰片,難以久留。一日,忽思當歸熟地,乃敷輕粉,涂鉛丹,騎穿山龍而歸。鄉人見之皆不相識,原來五人已成白頭翁矣。

不足兩百字的游記,巧妙地用到中藥名40多個。

清·趙瑾叔在《本草詩》中這樣寫道:

時當半夏已生齊,霹靂痰宮震鼓聾。

制以生姜經可引,代將貝母見休迷。

管教痰濕難存胃,須識胎兒易墮臍。

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

詩中說到半夏這味中藥。

半夏是非常重要的藥,運用廣泛。張仲景《傷寒論》第149條,有個半夏瀉心湯:“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湯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湯功效:辛開苦降,散結除痞。主治:寒熱互結之痞證。半夏瀉心湯運用廣泛,大凡各種消化系統疾病,如潰瘍病、急慢性胃炎、腸炎、膽囊炎、非特異性腸炎、頑固性腹脹、美尼爾綜合癥、妊娠嘔吐、口腔粘膜潰瘍、小兒久瀉等,都有用半夏瀉心湯的機會。

半夏這個藥,味辛溫、有毒,入心脾胃三經。半夏通陰陽,能引陽氣入于陰。發表開郁,下氣止嘔。除濕痰,利二便。能行水氣以潤腎,燥和胃氣而通陰陽。治一切脾濕之癥,為除濕化痰,開郁發表之品。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貝母代之。必須生姜者,亦以制其毒故也。孕婦忌用,恐墮胎元。如不得已用之,復加姜汁炒過。古人立半夏有三禁:謂血家、渴家、汗家也。

明朝李梃在《野寺》一詩中寫道:“隱白云中一老僧,大都離俗少人憎,幾回太白商丘過,汲取陰陵泉幾升?!痹娭猩婕白闾幤⒔?個重要穴位:隱白、大都、太白、商丘、陰陵泉。

清代趙瑾叔這樣寫紅花:“紅花活血味辛溫,火焙還教用酒噴。遍體瘡瘍苗可搗,天行痘疹子須吞。宣通枯閉經中滯,救轉空虛產后昏。記取當歸常共用,不愁燥糞結肛門”。詩人詳細地描述了紅花的性味、炮制方法和功效主治等等。

藥食同源,薏苡仁既是糧食也是中藥。蘇東坡曾寫詩贊薏苡仁:“不謂蓬荻姿,中有藥與糧,舂為芡珠圓,炊作菰米香?!?/p>

3.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自知。

神仙不讀書,亦是俗漢一個。

白居易讀書非常勤奮,和讀書一樣勤奮的還有喝酒,所謂“馬背仰天酒裹腹”。白居易在“朋友圈發微信”,寫下《自覺》一詩:

四十猶未老,憂傷早衰惡。

前歲二毛生,今年一齒落。

形骸日損耗,心事同蕭索。

夜寢與朝飧,其間味亦薄。

同歲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

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

不畏復不憂,是除老病藥。

入門休問榮枯事,觀看容顏便自知。白居易看自己臉色,便知道不對勁了。

詩中說,自己在四十歲已經感覺衰老了,牙開始掉了,吃東西沒有味道,看看人家崔舍人,和自己同歲,卻是容光煥發,這才意識到“衰盛隨憂樂”,自己想得太多了。

我們常說七情六欲,這“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捌咔椤背^了正常的生理活動范圍,就會損害到相應的器官,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大家看《紅樓夢》里面尤三姐自刎時的詩怎么寫的?“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桃花好不好?好啊,連桃花都揉碎了,你說這個人心碎了多少瓣了?看她的舌苔,一定是裂了N條縫。而且“紅滿地”,這個人的心都在滴血啊,“七情”中除了喜,怒、憂、思、悲、恐、驚,全占了,那這個人活不了。

白居易愛喝酒。俗話說,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壞。老喝酒,不是什么好事。酒不停盞,也傷害了自己肝臟,晚年,他的眼睛看東西已經出現了恍惚的疊影,“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眬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僧說客塵來眼界,醫言風眩在肝家”。飲酒過量損傷肝陰,肝開竅于目,“書魔昏兩眼,酒病沉四肢”,眼睛出了問題,估計患上了老年性白內障。他去看醫生,結果呢?“醫師盡勸先停酒,道侶多教早罷官。案上漫鋪龍樹論,盒中虛捻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吃決明丸效果也不明顯,只好用針撥白內障術。

樂天(白居易字)這個時候不再樂天,開始后悔?,F在戒酒似乎已經晚了,正如他在詩中所寫:“早年勤卷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大概因為身體不好,白居易推掉了很多應酬,包括比他級別高的領導干部韓愈的邀請,他都找借口拒絕了。韓愈有一首七言絕句,記載了這件事:“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韓愈寫這首詩時,他的身份是長安的一個二品官(吏部侍郎)。那是一個春天,他約了張籍、白居易一起散步。三人同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其不善者改之嘛。他說,一開始是陰天,過了一會太陽出來了。曲江水正漲潮,江兩岸的樹上開滿了花。我約他們來散步,張籍準時到了,白居易說在加班,太忙,推脫了,沒來。三人行成了兩人行,實在太掃興了。

白居易是正三品的官(中書舍人)。其實,韓愈這詩中表達了對白居易的不滿。韓愈特意在詩中寫上“有底忙時不肯來”,可見韓愈真的很生氣,很介意。要知道,韓愈這個時候官居二品,級別比他高,叫他,他說加班,顯然是借口。

從白居易的角度來看,因為身體不好,推掉一些應酬也可以理解。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嘛。靜時,尋一隅閑靜之地,學習“善知識”,在古典詩句里聞香;動時,練習太極拳,感知天地萬物。

看看唐代醫學家孫思邈,人家是真人。孫真人做過一首詩,名叫《孫真人衛生歌》。詩中這樣寫道:“心若太費費則竭,形若太勞勞則怯。神若太傷傷則虛,氣弱太損損則絕?!毙?、神、形、氣這四個方面,都不可“太過”、“太費”,否則會損傷,以至于衰竭。養心莫善于寡欲,無恒不可做巫醫。所以,這個世界沒有什么“非你不可”、“非如此不可”的事,如果有,那一定是執著心在作怪,凡事宜適可而止,不可深思過度。

孫思邈對五行學說自然是相當精通的。天上的星座雖只是人眼造成的錯覺,但星座神話卻和“星象學”一樣,有其獨特的價值。五行學說,是中醫中非常重要的觀念,其實就是今天說的宇宙全息理論。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十個手指的任何一個手指的指甲,都包含了宇宙的所有信息和理論。醫生通過看一個人的手指甲,來判斷這個人的身體的變化。這個在中醫中叫:“有諸內者,必形諸外”。

我在中學時上哲學課,老師講宇宙萬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高山上的石頭和老頭的胡子有沒有關系呢?有。石頭可以磨刀,刀可以剃胡須。這種解釋有些牽強了。但宇宙全息理論告訴我們,人身體任何一個變化都不是偶然的。漢代班固創建《五行志》,最初在“皇之不極”名下,就有關于天地互動之描述,即當金木水火土同時發生變異時,導致五行沴(沴,讀作lì。漢字有災害之意)天,引起“日月亂行,星辰逆行”。

在五行沴天時,有一個重要天象是虹蜺亙天,也就是天空中出現彩虹。世間看此天象,稱其為龍,說這是飛龍在天。《春秋讖》也稱:“天投蜺,天下怨,海內亂。”《宋書》以后諸史五行志,不再記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天象,將此內容轉入天文志。

孫猴子因為看到其他老猴的死亡,所以開始恐懼生命的消亡,這才去拜師學道。歷史上,人因為恐懼于生命消逝,“長生、神仙”這些詞匯才出現。說白了就是給人以希望。但方士用這類東西來行騙,就是邪門歪道了。漢文帝時期,有方士新垣平以“望氣之術”蒙蔽漢文帝,說怎么怎么做就可以長生不死、羽化登仙。一開始漢文帝也相信了,把他接到宮中,厚禮相待。不久,發現這廝就是一個騙子,處死拉倒。漢文帝從此走向另一個極端——“怠于神明之事”,再也不相信神仙鬼怪之事了。后來,就有了養生術,比如修“道”,就是想方設法提升生命質量、增加壽命。魏晉南北朝時期,葛洪建立了神仙道教體系,發展了早期道教的基本教義“去亂世、致太平”。他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也不得長生也”, 即“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禍,護人疾病,令不枉死為上功也”。葛洪還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信理論,專注于“長生久視”和“度世延年”。祛病延年的理論,客觀上讓道與醫的內在關聯更加緊密了。陶弘景說的已經很科學了,他在《真誥》里說:“夫學生之道,當先治病,不使體有虛邪及血少腦減,津液穢滯也。不先治病,雖服食行炁無益于身?!币馑季褪钦f,你身體上有虛弱或邪氣侵襲,有血虛、腦髓空虛、津液穢濁凝滯不通等毛病,不去治病,老去吃仙丹靈藥、行氣導引,沒用。也就是說,修“道”必先通“醫”。

大約是受到葛洪的影響,身體不好的白居易,為了養生,經常瞎折騰,有時候還迷上了練氣功。他在《負冬日》詩中寫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他說自己閉目練功時,已經達到了“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這樣的境界。也不知道是不是吹牛。

白居易“負冬日”這三個字的靈感大概來自于老子在《道德經》中的話:“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什么叫“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呢?這其實是古人在長期觀察自然中得出的樸素哲學。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從東邊出來,沿著南方運行,到西方落下。生活在北半球,你是否感覺面朝南方比較舒服?為什么說左青龍、右白虎?當你面朝南方“抱陽”的時候,左邊是不是東方?。坑疫吺遣皇俏鞣桨??現在說,人要有抱負,“抱負”這個詞也是從這里來的。

老子在《道德經》二十八章中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崩献拥恼軐W就是逆向思維的學者。一般人都想雄強,老子卻提倡安守柔弱,甘愿處于卑下的地位。相論逞英雄,家計漸漸退。他以逆向思維形成了“順生逆修”的學說——這是養生的最高境界。陳摶進一步解讀為“逆則成仙成佛”,并提出“逆煉返本”之說。老子在《道德經》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标悡粍t逆化為:煉精為氣,合三為二;煉氣化神,合二為一;煉神還虛,一歸無極。

自然規律是人一天天變老,一天天遠離嬰兒狀態,老子卻讓人“歸嬰”,回歸到無知無欲的嬰兒狀態。什么叫“歸嬰”?就是追求陰陽和合,像嬰兒一樣無知無欲、輕松自然、純樸無邪、元氣淳和。后世道家發展出內丹功,根據“歸嬰”理念,提出“胎息”養生?!疤ハⅰ别B生在南北朝時很流行,就是通過行氣、服氣、守竅、存思、存神、內丹等手段調整呼吸?!疤ハⅰ币辉~是怎么來的呢?就是從《道德經》“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一語而來。

嬰兒的生命力旺盛呀,那是陰陽最為和合的狀態?!皻w嬰”才是真的“狗年旺旺”,擁有旺盛的生命力。老子在《道德經》五十五章中這樣描述嬰兒:“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蠆(chài)虺(hǔi)蛇不螫(shì),猛獸不據,攫(jué)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贝笠馐钦f,老子說,厚德之人,就像初生的嬰兒。蜂蝎毒蛇、猛獸、兇鳥都不傷害他。小孩子的筋骨柔弱,拳頭卻握得很緊。男女那事他不懂,可精氣充足得很。嬰兒整天扯著嗓子哭,可嗓子一點事也沒有,不會沙啞。這是陰陽和合到極點的緣故。陰陽和合,就是常道。懂得常道,就叫明智??v欲,就是災禍。意氣用事,就是強橫。老子認為“壽源于德”,合“道”,蓄養精氣神,德高望重,就能健康長壽。陰陽和合的“和”多好啊,和氣致祥,乖氣致暴嘛。

笑口常開的人比較“和”。邵逸夫活到了107歲的高壽,談到養生秘訣,他就說了八個字:“常練氣功,笑口常開。”他在90歲的時候,上武當山,向誠玉道姑(享年118歲)學了一套延壽氣功。從此,邵逸夫便每天練習這套延壽氣功。

蘇東坡也常練氣功,“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這兩句詩很多人只覺得詩意高,殊不知,這是他練氣功時,隨手將體會到的一種清朗精神境界寫了下來。他還在一首詩中寫道:

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

月光下,蘇東坡一個人在那里聯系“梳發功”。

練氣功,也不是靈丹妙藥。白居易苦練氣功也沒能治好自己的眼病。好友劉禹錫勸他,說你少折騰吧。你看農村那些長壽老人,人家練氣功嗎?沒有。人家養生嗎?根本沒有養生這個概念,也不關心什么退休?;钜惶?,就干一天。真正的動靜結合。肥肉喜歡吃就吃,酒想喝酒喝。沒那么多講究。天當被,地當床。該干活干活,該睡覺睡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飯,生孩子,賺錢,睡覺。就這么簡單。人家連網絡都不會用,電腦都不會開機。倒是咱們這些所謂城里人,這些所謂知識分子,什么白領呀,級別呀,榮譽呀,過情人節呀,退休金多少呀,等等,把本來簡單的事情弄復雜了。自己復雜,還怪社會。煩不煩哪。一個個都是人精,把別人當傻瓜么?整天瞎琢磨,結果呢?失眠呀,頸椎病呀,“三高”呀,諸如此類的亞健康全來了。還標榜自己得的是“富貴病”,羞不羞呀。“富貴病”就不是病了么?自我感覺不是一般的良好。殊不知“只緣花底鶯聲巧,遂使天邊雁影分”。自己亞健康怪誰呢?怪自己呀。講究啥么?該喝酒喝酒。劉禹錫在《閑坐憶樂天以詩問酒熟未》中這樣勸白居易:“案頭開縹帙,肘后檢青囊。唯有達生理,應無治老方。減書存眼力,省事養心王。君酒何時熟,相攜入醉鄉”。劉禹錫說,“減書存眼力,省事養心王”,咱們都是文學圈內人,那些圈里人寫的文字,呵呵,你懂的。文化人,本事不大,心大。貪愛沉溺即苦海,利欲熾燃是火坑。你現在眼睛不好,是讀那些書養心還是讀醫術方面的書養心?自己想想吧。

當然,末了,劉禹錫還不忘喝酒的事,說“君酒何時熟,相攜入醉鄉”。鶯花猶怕風光老,豈可叫人枉度春。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這倆人估計都有“酒客病”了吧。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用了一個詞“酒客病”。仲景說:“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本瓶筒。褪钦f經常喝酒的人,即使有汗、發熱,也不能用桂枝湯。因為這個酒啊,一喝下去是有點熱,但其實是真寒。所以,白居易的病肯定屬于酒客病,經常喝酒,身體里面有寒,肝也遭受損害?!罢龤獯鎯龋安豢筛伞?,白居易身上的“正氣”被寒邪之氣傷害了?!熬貌〕舍t”,還好,白居易很重視養生,所以雖然他身體底子不好,還是活了75歲,在當時也算高齡了。

同樣是身體底子也不好之人,林黛玉為什么活不長?17歲就死了。黛玉天生有“不足”之癥。你看看她10多歲的時候寫的詞《唐多令》: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這就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暮春時節,柳絮紛飛,開的時候,沒有人看見,才開就落了。落的時候惹人討厭。柳絮天生就不招人待見,所以說,“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她生出的是:春去花落人亡的悲慨。

她這是寫柳絮嗎?不是,她是在寫自己啊,寫自己的命運。她的母親早早就死了,后來父親也死了。她13歲就被送到外婆家,獨自一人寄居在賈府。《唐多令》中她用的盡是“粉墮”“香殘”“飄泊”“命薄”這樣的詞匯,多么憂傷啊。“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她說“忍淹留”,你這個漂泊的命,怎么忍心活在世界上?這話夠狠的。接下來,還有更狠的。她說“憑爾去”,早早死了算了。何其悲哀!詞寫得真好,但是,也真的讓人后怕。一個10多歲的小姑娘,竟然能寫出這樣的詞來,你是嘆息她的才華還是擔憂她的命運?詞里面全是“負能量”啊。你說這孩子正常嗎?你以為她是不接納周圍的人,不接受大觀園,不接受當時那個社會?錯了,她本質上其實是不接納自己。接納自己,這是樂觀主義的一個重要提前。比方說,為長相自卑,這是大部分普通人都曾有的心理。一位女作家曾在一所大學做關于自我形象、自我認知的講座,請臺下的學生回答:你們有誰曾為自己的長相自卑?結果大家齊刷刷地舉手——所有人都自卑!那位女作家說:“當一個人不能接納自己,不能和自己友好地相處的時候,他就不能和別人友好地相處。”“我們應該去認識自己的長處,將它發揚光大,去接納那些不可改變的東西。當你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時候,其實也就可以坦然地面對世界——放下包袱后,你才可以輕裝前進。”

薛寶釵就是一個能夠接納自己的人。

同樣寫柳絮,和黛玉差不多一樣大的姑娘薛寶釵是怎么寫的?她一起頭就充滿正能量,她說:“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p>

柳絮在“白玉堂前”“解舞”。請各位注意,薛寶釵用的詞,不是跳舞,是“解舞”,解風情的解。就是說,會跳舞還懂得欣賞舞姿的美麗,嘗試去理解他人。不像那個林黛玉,上來就寫什么“一團團、逐隊成逑”,“空繾綣,說風流”。而且,寶釵還說“東風卷得均勻”,一團團,整齊有序,均勻分布,蜜蜂也圍著蝴蝶,開心,轉圈,多么主流,多么正能量,多么熱情,多么熱愛生活,多么討大人喜歡。你不要笑柳絮無根隨風飄蕩,聚散都是緣分好嗎。心去終須去,再三留不住。不怕無來處,只怕多去處。尤其是最后兩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借我一陣好風,讓我高飛吧。多么鼓舞人,拔高了主題思想,而且,“立意高遠”。這要是同題作文,讓一般的語文老師來打分。薛寶釵的分數肯定高。如果兩個人同年參考高考,薛寶釵考過一本線應該沒問題,林黛玉估計連個??贫茧y考上。

看了薛寶釵的詞,再對比那個林黛玉,她可是見帕都傷感,“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間舊啼痕”。王安石說:“憂傷遇事紛紛出,疾病乘虛亹(wěi)亹侵”,這樣多愁善感,身體怎么能好呢?周圍人又怎么能喜歡她呢?

我這樣寫,可能有人說:你這是偏愛寶釵,討厭黛玉。這么說可真是誤解了。我的意思是說詩寫得好,心態也要好。文章可以狂,做人則應該謙和。秋蟲春鳥,共暢天機,何必浪生悲喜;老樹新華,同含生意,胡為妄別妍媸。

有人說,黛玉身體有病,受到疾病的折磨,心態怎么能好呢?多愁善感也屬正常。那我問你:寶釵就沒有病嗎?否則,整天在那里吃什么“冷香丸”?

《紅樓夢》第七回寫榮國府女大管家“周瑞家的”有事到薛寶釵母女的住處梨香院去,跟寶釵聊起來。周瑞家的對她說:“這有兩三天也沒見姑娘到那邊逛逛去?!睂氣O說:“只因我那種病又發了,所以這兩天沒出屋子?!?/p>

寶釵的“那種病”究竟是什么病呢?嚴重到兩天沒出屋子。這病是“無名之癥”,是“胎里帶來的一股熱毒”。這么說,有點玄是吧。我們可以從專治無名之癥的禿頭和尚,為她開的一個藥方(“冷香丸”)來猜測一下寶釵的“那種病”:冷對熱,香對臭。這說明寶釵患病的癥狀就是熱臭,具體表現就是“臉紅心跳,陰癢白帶,外加喘嗽”。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少女懷春。類似青春期男生的遺精。有些男生發生遺精后,非常緊張,認為是自己身體虛弱的緣故,于是憂心忡忡,暗暗著急。這屬于“精”的問題。中醫說“精”含意較廣,包括一切維持人體生命、促進生長的物質,當然也包括男子的精液。中醫認為遺精與心、肝、腎有密切關系,“心主神明,肝司疏泄,腎主藏精”。

寶釵需要裝,“自小廉靜寡欲”,練的是古墓派玉女心經,裝成大家閨秀的樣子,外表要穩重。但是,再怎么裝,正常的生理活動壓抑不了,內心燃燒的火滅不了。里面熱,外面也假裝冷,久而久之,弄假成真,導致寒熱失調。于是就吃“冷香丸”。青春期少女與生俱來的天性,卻被禿頭和尚稱之為胎里帶來的“熱毒”。“冷香丸”是和尚開的,自然要素了。四種花蕊,皆是白色素花花心,夠素的吧。服用時還要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黃柏性寒味苦,功效是清瀉相火,專治心火過旺(花癡)和性欲亢進,正好可以壓抑七情六欲之沖動。黃柏是治療花癡和性欲亢進、陽強不倒的主要藥物。

可少女的天性哪有那么容易被抑制的?因此,“冷香丸”很難配成。大約是“天性難違”吧。識得破,忍不過;說得硬,守不定。即使配成了,“冷香丸”充其量只能在發病時“效驗些”,并不能斷根,所以寶釵的“病”注定好不了。

現在你看明白了吧,寶釵也有病,至少大家都知道她有一種怪病。但是,她寫出來的詩卻不怪,也不冷。

只能說,性格決定命運吧。

4.“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風在黛玉眼里成了刀,霜成了劍!麻煩大了。這是一種“世難容”病。你看世界不順眼,世界看你能好么?

在《紅樓夢》中寫得最長、最動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詞》?!对峄ㄔ~》托擬自己的身世,把這一份悲哀寫得催人淚下。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初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儂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你看林黛玉,她寫飛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她說,漫天飛花,世界上所有的花都落了。

不就是花落么?有花開就有花落,有生就有死,這是自然之道??椿鳒I,至于么?這是健康人么?一個少女,看到花落,一朵朵,將花瓣撿起來,還要葬花!這么敏感,睡覺都會失眠的,身體又怎么能好?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同樣是少女,大唐的一個少女詩人薛濤是怎么寫花落的,薛濤在《春望詞》這樣寫道:“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春愁正斷絕,春草復哀鳴。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簪垂朝鏡,春風知不知?!毖壑械拇喝帐浅錆M希望的,而且如癡如醉。

你看林黛玉怎么寫春天,她說我喜歡春天,可是,“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她說,春天來無影去無蹤,忽然來,忽然又走,人間最美留不住?!白蛳ネ獗璋l,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落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這就更悲傷了。寫花就寫花,可她從花落想到死亡,想到自己的命運,最后,總想到散呀死呀的。而且,還想到死了都不知道誰來埋葬自己,“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林黛玉寫《葬花詞》的心情,讓我想起了青竹的《青玉案》:

忘憂草畔人何處?

常山遠,相思苦。

一曲當歸君不住。

佩蘭未管,柳枝底事,欲綰回鄉櫓。

重樓望盡斜陽暮。

猶憶眉溪海棠侶。

半世浮萍心已許。

梅花三弄,為君續斷,難卻合歡句。

在《青玉案》中,作者巧妙地用了萱草(忘憂)、常山、相思子、當歸、佩蘭、柳枝、茴香、重樓、海棠、浮萍、梅花、續斷、合歡等中藥名,來表達了“為君續斷,難卻合歡句”的矛盾和糾結之情。

糾結就糾結吧,這個世界誰的氣是順暢的?看開了,也就無所謂了。你看清代劇作家周雅廉在《夏初臨·閨怨》中,將那一個“怨”寫得多么從容、有趣:

竹葉低斟,相思無限,車前細問歸期。

織女牽牛,天河水界東西。

比如寄生天上,勝孤身,獨活空閨。

人言郎去,合歡不遠,半夏當歸。

徘徊郁金堂北,玳瑁東西。

香消龍麝,窗飾文犀。

槁本拈來,緗囊故紙留題。

五味慵調,懨懨病,沒藥難醫。

從容待,烏頭變黑,枯柳生稊。

詞中用了竹葉、相思子、車前子、織女菀、牽牛花、天河水、水芥(界)、桑寄生、獨活、砒霜(人言)、合歡、半夏、當歸、郁金、玳瑁、龍麝、文犀、蒿本、破故紙、五味子、沒藥、蓯蓉(從容)、烏頭、枯柳等中藥名,表達糾結中的相思無限。雖然“五味慵調,懨懨病,沒藥難醫”,但她依然相信“從容待,烏頭變黑,枯柳生稊”。是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么?

哪里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哪里有什么“通靈寶玉,莫失莫忘,仙壽恒昌”,通靈寶玉吉讖不過是個江湖傳說罷了!哪里有什么“不離不棄,芳齡永繼”,不過大人們借“瓔珞金鎖吉讖”編出的善意謊言罷了。也許,秦可卿的《好事終》所言不虛,“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妙j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大觀園的女子,最后呢?“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整個大觀園的收尾,是《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雌频?,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你看《紅樓夢》第一百十九回“中鄉魁寶玉卻塵緣,沐皇恩賈家延世澤”,寶玉中了第七名舉人。這個時候,黛玉已死,寶玉的人生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他的心已死。家族的愿望要滿足,對嗎?好。我滿足你們。不就是要結婚嗎?我結還不行么?不就是嫌棄黛玉么?現在她死了。你們不用擔心我和她還有什么關系了吧。不就是非讓我娶寶姐姐么?我娶,還不行嗎?不就是要面子,非要我參加科舉考么?我考中了。人間這些事,我替你們完成了。滿意了吧。你們的要求我都滿足了,對吧。好,塵緣盡矣,現在我該抽身了,為自己活一回了,公平吧。接下來,寶玉隨茫茫大士緲緲真人飄然出家。去你的“溫柔富貴花柳繁華”,誰想要誰拿去。我一向不喜歡賈政,但這一回,我為賈政的淡定和悟性點個贊。他見了寶玉最后一面,雖然沒有說上話,卻立刻就明白了:“寶玉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并修書叫家內“不必悲傷,原是借胎”。言外之意,就當沒養這么個兒子。王夫人一連數日“哭得飲食不進,命在垂?!?。襲人最是傷心,“哭得淚人一般”、“痛哭不已”、“柔腸幾斷,珠淚交流,嗚嗚咽咽哭個不住”,甚至“心痛難禁,一時氣厥”,連怎么個死法都想好了。那個尼姑惜春還是懂得的,她只問寶釵一句:“二哥哥帶了玉去了沒有?”帶了是吧,那就好,就好。

寶釵的什么金玉良緣,什么好事多磨,什么終成眷屬,什么用功讀書,想不到靠山山倒,一切到頭,仍成空。當然,寶釵“雖是痛哭”,但“端莊樣兒一點不走”,然后,把心思全部寄托在遺腹子身上,希望遺腹子“蘭桂齊芳”,又聰明又漂亮。

曹公這樣安排小說的結局,不奇怪,畢竟曹公是有一定閱歷之人,但林黛玉才多大的孩子,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在今天就相當于一個初中女生,竟然能寫出《葬花詞》這樣悲傷絕望的詞,心理方面真的出了大問題!“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風在她眼里成了刀,霜成了劍!麻煩大了,這是要自我毀滅的節奏,再不看心理醫生,恐怕在今天要被送到精神科醫院了。

這是一種“世難容”病。你看世界不順眼,世界看你能好么?

當然了,我現在54歲,這個年齡看問題肯定和十多歲時不一樣。我承認自己是老人了,我承認這是在消費林黛玉。人家當時就是一未成年的小姑娘,就是要用生命寫詩,就是要燃燒自己照亮他人,就是要“毀滅”,就像畫家梵高,他來世間的使命就是留下最震撼人心的藝術,這個使命完成了,他就開槍自殺了。對這些用生命創作的詩人、藝術家,我們當然應該充滿敬意。六神磊磊解讀金庸小說,說得真好啊,不是一般地好,那種調侃,是一種天賦的才華,但是他的粉絲太多了,不知怎么的,寫了一本讀唐詩的書。按照當下的網紅經濟模式,書暢銷是必然的,于是,他去消費唐詩了。書賣好了,錢也賺了,從前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人品”卻被這本書毀了。唐詩也是你六神磊磊調侃的、消費的?就是一網紅。網紅么?你懂的,市場制造的需要,“各領風騷三五年”。別當真。我說這些話,其實也是在說自己,因為我也曾經年輕過,說林黛玉的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太負能量,其實也是在說自己的年輕時代。這點清醒還是有的。但既然談古典詩詞中的中醫,那就從健康的角度來談了。這一點,需要說明。這也是我春節期間和我兒子陳佳吃飯時,給我講了蟬以及《伊索寓言》中螞蟻和蟋蟀的故事。

“四載孕育一暑鳴,解衣振翅春木行。今秋隨風且歸去,尚留金縷退翳陰?!边@是一首詠蟬詩。說的是蟬在泥土中孕育四年才能出土,然后脫殼,飛上樹梢成為知了。唱一盛夏的歌,秋天就悄然死去。留給世人的是金色的蟬蛻。蟬蛻是一味明目退翳的中藥。知了“春木行”。說明主肝經?!敖瘛币敉ā隘d”,蟬蛻可以熄風、止痙。

如果單純從消費的角度來看,“四載孕育一暑鳴”,知了這輩子太苦了,太不劃算了。用了四年,才到這個世界,就為了唱幾個月的歌,然后死去。不是一般地傻!唱歌能當飯吃么?有你這么笨的么?可知了就是這樣,為了唱歌,它不計算成本。甚至,連生命也可以犧牲。這恰恰是知了令人敬佩的地方。這也是詩最美好的地方。大家都喜歡拿“詩和遠方”作標榜,卻又舍不得那點蠅頭小利,忙忙碌碌,全是算計,豈不可笑?

《伊索寓言》中有個故事講的是螞蟻和蟋蟀。一個十分炎熱的夏天,公螞蟻們每天都大汗淋漓地往巢穴里搬運食物;而蟋蟀卻每天只知道唱歌跳舞。

蟋蟀對公螞蟻說:“老兄啊,這么熱的天還工作,多辛苦呀!夏天里食物充足,不用這么勞累的!”

但是公螞蟻什么也沒說,只是一個勁兒地收集食物。

不久,寒冷的冬天來到了,外面吹著凜冽刺骨的北風。螞蟻們在溫暖的巢穴里吃著美味,開心快樂地生活著。突然聽見有人在敲門。打開門一看,原來是消瘦的蟋蟀站在那里。

“蟻兄,分點兒吃的給我們吧!”蟋蟀有氣無力地央求道。

“看見了嗎?還是夏天儲藏食物有好處吧!”公螞蟻揶揄蟋蟀說。

故事講的也許就是那些毫無“詩和遠方”的賺錢機器人。今天春節,我兒子陳佳給我講這個故事時,他說,“螞蟻和蟋蟀”的故事還沒有完,接下來的情節應該是:愛唱歌的蟋蟀餓死了,公螞蟻將蟋蟀的翅膀拆下來,裝在自己身上,招搖撞騙,標榜自己其實是很愛唱歌的,只是忙于生計沒時間唱歌,然后還作出哀悼蟋蟀的樣子……

講以上的話,是想說,“世難容”病對藝術家而言,那也許不是病,那是為了藝術而獻身的行為藝術。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既然我們都是普通人,不是什么大藝術家,大詩人,那我們還不能患“世難容”病,否則,靠什么生活呢?你說是吧。

你看林黛玉剛進賈府的時候,當時13歲,人長得多標致,“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姣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這才幾年啊,怎么就成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呢?我就問問天下做父母的,如果自己未成年的姑娘寫出《葬花詞》來,你是為有這樣的才女高興呢?還是擔憂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恐怕大多是后者吧。

林黛玉是缺衣還是少食?。吭诟F人眼里,她的愁,那都是吃飽了撐的,那都是“閑愁”! 要知道,受享過分,必生災害之端。舉動異常,每為不祥之兆。

你看看鄭板橋在自己廚房貼的對聯怎么寫的:“青菜蘿卜糙米飯,瓦蓋天水菊花茶”。如果林黛玉也是天天吃“青菜蘿卜糙米飯”,還能天天在那里無故“尋愁覓恨”嗎?警幻仙姑不是早有告誡么?“春夢隨云散,飛花逐水流;寄言眾兒女,何必覓閑愁”。林黛玉的“閑愁”用癩頭僧的瘋話來說,那就屬于“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好防佳節元宵后,便是煙消火滅時”。

情欲意識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后真心現;矜高倨傲是客氣,降伏得客氣平,而后正氣調。

我當然不是說《葬花詞》寫得不好,而是說,人的心態能不能豁達大度一些?對待生活能不能達觀一些?歐陽修在《秋聲賦》中說得很肯定:“性烈之士多招疾患,情郁之人甚少高齡”。林黛玉短命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她喜歡有意無意地露才。大觀園詩賽時,元春當評委,她的詩第一。喪家亡身,多言占了八分。一個女孩子,明明有顏值,卻偏偏靠才華,悲劇了,也尷尬了,有違孔圣人的中庸之道。才不外露嘛。無論是“才”還是“財”,外露都是犯忌的。

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已經有這樣的故事,一個人要盡量壓低自己的形象,盡量表示自己的愚蠢無大志。秦國統一六國的時候,最后派王翦去打仗,幾十萬軍隊都交給了王翦。王翦就沒完沒了地跟秦王說,我回來以后要在某個地方置業,要蓋房子,地得夠,房子得夠,還要給我侍女。底下人說你現在擔負這么重大的任務,你干嘛整天說這些?他說秦王最不放心別人,他現在幾十萬軍隊都在我手里,我說這些說明我沒有別的想法,是個極庸俗的人,這樣我才能保護我的命,也才能完成我的歷史任務。

大家看看,生活本身就是財富。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來如風雨,去如微塵。鬧里有錢,靜處安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如何不敗。此所謂:賢者不炫己之長,君子不奪人之好。

5.世界上有三樣東西隱藏不了:貧窮、愛情和咳嗽。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這些描述說明,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有點抑郁,所以格外敏感,甚至小氣。

林黛玉究竟得的是什么???根據三個關鍵詞“咳嗽”、“咯血”、“午后潮熱”,學界傾向于“肺結核”(中醫叫肺癆)。也有人否認這個說法,理由是:肺結核是傳染病,沒聽說賈府里誰被傳染了。寶哥哥整天與她耳鬢廝磨,怎么沒被傳染?紫鵑、雪雁是她身邊的丫環,怎么沒被傳染?有人說,黛玉患的是先天性心臟病。第三回里曹公說:黛玉“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安∪缥髯印?,這不正是暗示“心”病么?也有人說,這是家族遺傳,基因問題。她的母親賈敏,也是早早就死了。

黛玉總是咳嗽,經常性的,春秋兩季尤其嚴重?!都t樓夢》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 黃金鶯巧結梅花絡》中有這樣的話:“紫鵑笑道:‘咳嗽的才好了些,又不吃藥了。如今雖然是五月里,天氣熱,到底也該還小心些?!钡谒氖寤亍督鹛m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這樣寫道:“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賈母高興,多游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復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钡谖迨寤亍度栌H女愚妾爭閑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這樣寫道:“時屆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到第八十二回《老學究講義警頑心 病瀟湘癡魂驚惡夢》,黛玉開始咯血,以痰中帶血為主?!爸灰姖M盒子痰,痰中好些血星”、“半日又咳嗽了一陣,丫頭遞了痰盒,吐出的都是痰中帶血”。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黛玉的病是由于咳嗽肝郁氣結所導致。請了太醫來,也沒有治好她的咳嗽。所有的疾病都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就像手足厥冷,原因是人體陽氣的能量不夠了,于是“舍車保帥”,先保護人的軀干,四肢末梢的氣血過不去,于是,出現手足厥冷。咳嗽也是一樣。咳嗽反射原本是呼吸系統重要的保護機制,因為人體的氣道內有了異物(痰)、刺激了粘膜內的感受器,感受器把信號通過神經傳至延髓、聲門和呼吸肌,從而引起咳嗽動作。咳嗽讓氣流從肺部快速沖出,將呼吸道內之異物、痰液等咳出。

同樣是咳嗽,林黛玉慘的時候還能“咯血”,而賈元春受寒肺部感染后,患咳嗽病,明明有痰,卻沒有能力咳出痰。無力咳出大量的膿痰,導致了上氣道堵塞,43歲就死了。

咳嗽,尤其是頑固性咳嗽,不好治。《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姐姐賈元春貴為皇妃,也沒有能治好咳嗽。賈娘娘病得很急,“忽得暴病”、“前日侍宴回宮,偶沾寒氣,勾起舊病”。由于受寒,導致痰堵塞了氣道,咳嗽不休,“不料此回甚屬利害,竟至痰氣壅塞,四肢厥冷”。太醫院的專家學者開了一個會,就是今天的會診吧,結論是:賈娘娘患的“痰厥”。就是說,痰盛氣閉、導致肢體厥冷、甚至昏厥。大意是說,賈娘娘咳嗽、沒有勁,咳不出痰。堵在氣道里的濃痰排不出。太醫給他開了“通關之劑”,其實就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二陳湯”。二陳湯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法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組成?!夺t林繩墨·厥》中說:“有痰厥者,宜以二陳湯加厚樸、白術、黃芩、山楂,降下痰氣,使復歸于脾之脈絡,則足可溫,不致厥也?!?/p>

脾陽能量不夠的話,則對水濕的運化不足,運化不足,水濕就會在體內聚積,形成“痰”。中醫所說的“痰”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賈娘娘的痰是“有形之痰”,而且“有形之痰”太多,堵塞了氣道。如果她的胃氣足,能夠吃藥,那恢復的希望還比較大??蓡栴}是她的胃氣很弱,“豈知湯藥不進,連用通關之劑,并不見效”,賈娘娘已經不能進食了。那個時代又沒有輸液技術,治療全靠藥灌,一旦藥不能進,那這個人就“不能醫治”了(也許針灸還有希望,但整部《紅樓夢》就沒有提到針灸治療)。于是,太醫下了病危通知書,說賈娘娘“不能醫治”。家人來探望,賈娘娘已經不能說話了,“痰塞口涎,不能言語,見了賈母,只有悲泣之狀,卻少眼淚”。“少時賈政等職名遞進,宮嬪傳奏,元妃目不能顧,漸漸臉色改變”。很快就呼吸衰竭,“薨逝”了。當時她才43歲。

世界上有三樣東西隱藏不了,貧窮、愛情和咳嗽。久咳不愈,該怎么治療呢?對于肺陰耗傷導致的久咳不愈,其實天冬比橘紅更為對癥。橘紅味苦,性溫,確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通常對于肺寒、久咳、多痰,尤其是白色泡沫樣痰,服用橘紅效果最好。橘紅專主肺寒咳嗽多痰,對于久咳氣泄或燥咳、陰虛咳嗽、痰熱咳嗽的病人則不太合適。中醫口中稱“清肺生津暢經絡,滋腎填髓能延壽”,說的就是天冬。

天冬是植物天門冬的塊根。天冬,《名醫別錄》載:“去寒熱,養肌膚,益氣力”?!对氯A于本草》載:“鎮心,潤五臟,益皮膚,悅顏色”。以黃白色、半透明者為佳。

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滋腎的功效。用于治陰虛發熱、肺癰、消渴等病癥。寒性病癥及泄瀉忌用。

天冬、麥冬、沙參等10幾味藥,治咳嗽、咽痛有效。用天冬、麥冬、沙參,作用為養陰、補肺、潤燥,加上其他中藥宣肺散風,可下氣止咳。天冬能對付橘紅治不住的久咳,那是因為患者的咳嗽屬于肺陰耗傷,需要的是養陰清肺。

有個朋友嗓子不舒服,去看中醫。那中醫給了個藥茶:麥冬10克,肉桂3克泡水,居然喝了兩天嗓子就輕松了。這個方子就是借陳士鐸“收火湯”之意,因為在中醫里,腎經的循行是經過咽喉的,腎陰虛的時候,一個典型的表現就是嗓子疼,包括現在高發的慢性咽炎,都和腎陰虛有關,水不制火了。

我的中醫老師李一翔曾經給我詳細講過他臨床治療過的一個案例:吳某沙,29歲,女,??谑腥???床r間:2017年2月25日。

這位吳女士訴咳嗽多日,微喘,咽痛,乏力,有痰,痰液清稀,鼻鳴,口不干渴。望其面,無光華,青灰色。舌苔白、濕潤,舌面水滑,脈弦數。扁桃體無腫大。

我師父李醫生給她開了小青龍湯化裁,散寒化飲。既然屬于早期外感風寒、咳嗽,內兼痰飲,小青龍湯是首選。

方如下:桂枝12克,麻黃8克,白芍12克,干姜6克,細辛3克,法半夏10克,黃芩15克,五味子6克,桔梗10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百部10克,紫苑10克,甘草10克。4劑。

過了5天,也就是3月11日,吳女士又來了。問她吃了藥感覺如何?她說,一點用都沒有。還是照樣咳。

這一次,李一翔望聞問切之后,判斷她的寒是假象,給她開了“郭永來止咳方”化裁:荊芥6克,紫菀10克,枇杷葉10克,白前10克,前胡10克,竹茹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瓜蔞皮10克,陳皮5克,甘草10克,百部10克,黃芩15克。

服此方后,效果顯著,只一劑,咳嗽就大大減輕。

行話說得好,走馬看傷寒。3月14日,吳女士又來復診。這一次,結合她當下的情況,有了寒飲,重新回到第一次,用小青龍湯化裁,散寒化飲。

方如下:桂枝10克,麻黃6克,白芍15克,干姜6克,細辛3克,法半夏10克,黃芩15克,五味子6克,桔梗10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百部10克,紫苑10克,甘草10克。4劑。

服此方后,各種不適消失,身體精神了,不咳嗽了,也不喘了,睡眠也好了。

到了2018年1月23日,她再次咳嗽,微喘,咽痛、乏力,痰液清稀,鼻鳴。這一次,李醫生沒有給她用小青龍湯加味,直接用“郭永來止咳方”化裁:

荊芥6克,紫菀10克,枇杷葉10克,白前10克,前胡10克,竹茹10克,杏仁10克,桔梗10克,瓜蔞皮10克,陳皮5克,甘草10克,百部10克,黃芩15克,法半夏8克。4劑。

只在原方的基礎上加了一味法半夏,效果立竿見影。吃了就好。

但過了5天,2018年1月28日,她的咳嗽又出現反復。有了上次的經驗,結合病人出現的情況,李醫生用小青龍湯化裁,散寒化飲。

方如下:桂枝10克,麻黃6克,白芍15克,干姜6克,細辛3克,法半夏10克,黃芩15克,五味子6克,桔梗10克,前胡 10克,白前10克,百部10克,紫苑10克,甘草10克。4劑。

原方照舊,連量都不用改,好了。小青龍湯化裁,成了收工之方。

老中醫郭永來的前胡止咳方組成如下:荊芥5-10克,前胡10-15克,桔梗5-10克,甜杏仁-10克(感冒初起,此味也可不用),甘草5-10克,枇杷葉5-10克,白前5-10克,紫菀10-15克,陳皮5-10克,天竺黃10-20克,貝母5-15克,蘆根10-20克,全瓜蔞10-20克(用于痰涎黏稠垢膩,否則不用)。

全方甘涼清熱,化痰止咳,方中除荊芥一味外,均為止咳平喘、清化痰涎之要藥,歷代醫家屢用不爽,今匯集于一方,正所謂集中優勢兵力,自無不勝之理。

以上為成人量,小兒患者應按年齡或體重計算用量。如咳嗽兼喘者(喘不甚重者宜,重者非本方所治),以麻黃易荊芥。因此方藥味不苦,故尤宜于小兒患者。

主治:外感咳嗽,咳嗽劇烈,痰多,喉間痰聲轆轆,聽診雙肺啰音長久不消,可有低熱或午后低熱,體溫一般在38攝氏度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幾天至一二個月之間,用過多種抗生素者(尤其是靜脈點滴藥物)和止咳藥無效者?;蛞蚴е握`治而致長期咳嗽不愈、或伴低熱不退者,小兒患者尤宜。

加減:午后低燒不退,可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鱉甲;外感風邪較重可加防風;喘者可去荊芥而用麻黃;貝母價貴,也可不用。(見《杏林集葉》,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前胡止嗽湯乃郭永來一生得意之方,為止嗽散加減方之一。方以痰多為要點,偏痰熱咳嗽,化痰力洪。該方是郭老在止嗽散、疏邪利金湯、肺炎清解湯三個處方的基礎上化裁而成。止嗽散由荊芥、紫菀、陳皮、百部、橘紅、白前、甘草7味藥組成。全方溫潤平和,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

前胡止嗽湯煎熬時,有一股香甜之氣撲鼻而來。湯藥也基本上沒有苦味。患兒樂于接受。如果遇見患兒確實不耐藥味,湯劑煎好之后,可以加入些蜂蜜,既可以矯味,又可以潤肺止咳,一舉兩得。前胡止嗽湯中幾乎采用了止嗽散的全部藥物,而獨去掉了百部,原因是百部味苦。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不一定。有的中醫開出的藥,苦得難以下咽,那味道聞了就想吐?;颊叻幌氯ィ儆杏玫乃幰彩前状?。所以,中醫高手開出的藥,聞起來有一股草藥之香,喝起來甘甜。

郭永來先生說:如果說止嗽散是程鐘齡的經驗結晶,那么前胡止嗽湯可算是我幾十年來治療外感咳嗽方中的精品。此方不但能治療感冒初起的咳嗽,而且適用于遷延性咳嗽。

什么是遷延性咳嗽呢?它是由多種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治療不及時或失治、誤治而導致的長期咳嗽不愈。因為起病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又延誤了治療,已經不同于一般的外感咳嗽,所以我把它叫做遷延性咳嗽。

古人論咳嗽說:有聲無痰叫咳,有痰無聲叫嗽,有痰有聲叫咳嗽。

后人認為此語有不妥處,有聲無痰叫咳,固然,但有痰無聲的嗽卻不易成立,認為不管有痰無痰,均應叫咳嗽。

我認為此說言之有理,為了更精確一點,應把有聲無痰的叫干咳,有聲有痰的叫咳嗽。

臨床中這兩種咳嗽均很常見,究其原因,大概由于病人體質不同、感邪病因不同而然。因此,其治療方法自然也不相同。

由于“前胡止嗽湯”對干咳的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我這里要討論的就是后一種“有痰的咳嗽”。

咳嗽一病,古人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的論述,可見原因復雜。張景岳以外感內傷分別之,可謂要言不煩,提綱挈領。

就遷延性咳嗽而論,雖然有的患者咳嗽長達數月之久,但究其原因和性質,仍屬外感范圍,故不應從內傷論。

中醫認為,肺居至髙之位,為五臟之華蓋,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外邪侵犯,皮毛受邪,邪束肌表,內從其所合,肺氣不宣,清肅失職,氣道不清,痰涎滋生,就會產生咳嗽。

所以中醫認為“治外感宜解散”?!案忻翱人约捎弥箍龋箘t邪愈不透,咳愈不寧”?!爸伪碚?,藥不宜靜,靜則流連不解,變生他病,忌寒涼收斂”?!胺螢閶膳K,太寒則邪氣凝而不散,太熱則火鑠金而動血,太潤則生痰飲,太燥則耗津液,太泄則汗出而陽虛,太澀則氣閉而邪結?!薄绻弥嗅t的眼光來看西藥,在某種意義上說,抗生素可以視為寒涼藥,靜脈點滴的液體可以視為增液藥。

中醫認為,只有在肺熱壅盛的時候(相當于肺炎等病高熱毒血癥期),才是靜點抗生素的最好時機。

現在的醫生不分時機,從始至終一概用之,早期大量應用抗生素,往往使邪氣“冰伏”,“凝而不散”。

特別是大量液體流經肺臟,使痰涎更多(太潤則生痰飲)當此之時,痰涎本多,化痰滌飲尚且不及,更何況不管病人脫水與否,大量靜脈滴注液體,無疑使痰涎本多的肺臟雪上加霜。

另外,口服強力的止咳藥物兜澀太早,使病邪無出路(太澀則氣閉而邪結)以致咳嗽更劇。

當此之時,醫者仍不悟,以為抗生素劑量不夠,或療程天數仍不夠,不知改弦更張,反勸患者耐心治療,加大上述藥物劑量,或重復應用,終至咳無寧日,痰無止期。

還有一個值得提出的問題,就是大量激素的應用。激素類藥適應證廣,用得恰當療效顯著,但是激素類藥物的副作用也很大。

這里需著重指出的是,此藥用之日久,人體對它產生了依賴性和耐受性,體質越來越虛,自身的抗病能力降低,常造成患者虛陽外越,低熱不退,感冒纏綿不愈,增加了復發率和治療上的困難。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王太醫是怎么為黛玉治咳嗽的。在《紅樓夢》第八十三回,王太醫給黛玉看病。賈璉道:“紫鵑姐姐,你先把姑娘的病勢向王老爺說說。”王大夫道:“且慢說。等我診了脈,聽我說了看是對不對,若有不合的地方,姑娘們再告訴我?!?/p>

王太醫寫把脈后,這樣說林黛玉的病因病機:六脈弦遲,素由積郁。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凝而為痰。血隨氣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養心脾,雖有補劑,未可驟施。

病因:積郁。受傷臟器:肝、脾、心,癥狀:飲食無味,咳嗽咯血,治法:疏肝保肺,涵養心脾。

王太醫開的方劑為:黑逍遙散、歸脾湯、百合固金湯。一方用“黑逍遙”開其先,二方用“歸脾固金”繼其后。(注:本文所載驗方,不能代替醫生診療,使用時應經醫生指導。)

(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91美女视频在线| 综1合AV在线播放| 欧美成在线视频|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在线看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综合亚洲网| 久久成人免费|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片|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h视频在线|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青草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黄色在线不卡|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不卡视频|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青草热| 国产区在线看|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高清不卡毛片| 67194亚洲无码|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97在线免费| a天堂视频|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区|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久久激情影院|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91亚洲精选| 福利视频久久|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黄色爱视频| 日本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AV熟女乱| 亚洲午夜综合网| 国产午夜看片| 伊人AV天堂| 久久动漫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