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個星期,不上傳統的課程,而是上由全校老師自編的課程,聽起來是不是很酷?這就是小北路小學的5+N研學課程。
小北路小學自創的5+N研學課程,從一到六年級都確立了不同的研學專題,分別是:大自然中微不足道的一只小螞蟻,每個人都有的一雙小巧手、生活中每天司空見慣的一粒小米粒,現代交通工具家族中的重要成員一架小飛機,鮮艷燦爛的廣州市花一朵小紅棉和能當作玩具或裝飾的普通小錢罐。
根據一年級的班主任吳小麗老師介紹,創辦課程的初衷是認為,現在的課程塑造孩子是不是不應該學科界限那么分明?現在都提倡素質教育,既然素質教育,就嘗試一下這種新型的教學。目前廣州只有小北路小學進行這種創新。
一年級的主題是“小螞蟻”,覺得第一是要跟生活結合,第二又覺得最好跟自然有關一點的,雖然沒那么常見,但是希望他們多一個機會去接觸。然后螞蟻又有一些團結的精神,覺得你剛入學應該學會在集體中去生活學習,所以說選了一個具有團體性的昆蟲。
去年是第一年嘗試,學生覺得很有趣并且很喜歡,也得到家長的贊同,這無疑給了學校老師很大的鼓舞。課程完全打破學科的界限,重新組合,用螞蟻的形象滲入到知識中,涵蓋了各科學習特點。每學年一次,一次一周,全部上5+N課程,而不上傳統的課程。并且授課老師也是打通的,這個新老師的臉孔也給了學生不少新奇感。
課程設計中還有作業,例如一年級學的螞蟻續編,就要求學生編一個螞蟻的故事。在復述故事中,基本上就把一年級學習要點藏在里面了。除了靜態的作業,還有動態的,例如螞蟻操,完成了動靜結合。
(本刊記者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