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鬧鬼”伎倆
鬼招數之一——泄密 千防萬防家賊難防,在涉腐案件調查階段,信息保密是一定要有的,但“內鬼”最愛干的事情之一就是泄密。天津市紀委信訪室原副主任劉忠作為信訪干部,掌握著一些信訪舉報信息,而這些信息就成為他跟天津市原政協副主席、市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進行利益交換的工具。
鬼招數之二——藏匿 對于一些“內鬼”來說,除了把舉報、涉案信息泄露給當事人,還很可能在收到好處后利用手中職權把線索藏匿起來、把舉報壓下去。例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原副主任陳方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私自留存紀律審查資料、私自扣押檢舉控告材料。
鬼招數之三——解套 作為紀檢監察部門的“內鬼”,“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是最常見的權錢交易。廣東省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原局長杜言以案謀私涉及的金額約1.5億元,此人一遇到能插手的案件,就先是把相關涉案人置于死地,然后坐等對方焦急地上門求助,再慢慢為當事人解套,解套價碼最低500萬元,絕不講價。
鬼招數之四——牽線 因為紀檢干部身份特殊,商人和其他的一些官員很可能會“趕著巴結”,于是,紀檢隊伍里的“內鬼”往往成為掮客,為上下級官員之間、官員與商人之間牽線搭橋。
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當中,披露過中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原副處長袁衛華的貪腐情況,他就曾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父親的工程隊和其他商人招攬項目,為此收受賄賂618萬元。
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涉案總金額達數千萬元,數額之大、物品之多令人震驚,而向魏健送錢送物的一百多人當中既有官員、也有老板,受賄后很多事情以他的職務和權力來說無法直接去辦,但是他卻能讓一些地方官員幫其實現。
鬼招數之五——施壓 除非無私無畏,一丁點兒“小辮子”也沒有,否則一些官員往往會對紀檢監察干部心存“畏懼”,而“內鬼”則利用這一心理施壓,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廣東黨風》雜志報道,前面提到過的廣東省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原局長杜言多次插手法院案件審理 ,其過程中直接就對法官講“一定要怎么樣”并且揚言你不怎么樣的話“對不起,我要抓你”。
棋高一著的“驅鬼”妙招
規范流程 中央紀委案件監督管理室副主任韓晉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現在,線索處置規定了非常詳細的流程,就是從承辦人開始一直到處里面、到室里面,還有到委部領導層層把關,這樣的話,某一個人的意志就不能夠決定這個線索的處置結論。
切分權力 在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中篇《嚴防“燈下黑”》里面就已經透露,剝離紀檢監察室的問題線索管理權之后,地市級以上紀委將探索把日常執紀監督的職能分離出來,成立專門執紀監督部門來負責。在此基礎上,現有紀檢監察室將專司執紀審查,并將不固定聯系某一地區、單位,以避免長期接觸帶來利益瓜葛。
一案雙查 為了防范“內鬼”作祟,近兩年還有一項重要舉措就是開展“一案雙查”,也就是在查處一個案件的過程中,既要查黨員領導干部的違紀問題,又要查執紀過程中是否有違紀違規行為,一旦發現也要嚴肅問責。
2016年2月,中紀委成立調查組,對四川原省長魏宏和四川省資陽市原市委書記李佳案開展了“一案雙查”,最終調查發現,檢察機關、公安機關有3名領導干部從中幫助串供。此外,還查出四川省紀委調查李佳案的負責人李世成,曾三次和李佳單獨見面。
盯住日常 各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都已針對“八小時之外”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的禁令,例如嚴禁參加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旅游、健身、娛樂活動,不得向監督對象借款、借車、借房或借用貴重物品等等。有紀檢監察干部說,這些禁令既是緊箍咒又是高壓線,要求每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和工作人員從每一個環節、每一處細節重視起來,把嚴格要求融入日常工作生活。
成立“干監室” 如果說專業的“捉鬼隊”,那就非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簡稱干監室)莫屬了。中紀委干監室成立于2014年3月,查辦案件的對象除了中紀委監察部機關的紀檢干部,還包括各省級紀委書記、副書記、常委等主要班子成員,以及地方上的廳級紀檢干部。據悉,山西省監察廳原副廳長謝克敏案、山西省晉中市委原副書記張秀萍案都是由干監室督辦的。
(摘自《法制晚報》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