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7日,金正恩、文在寅攜手跨過“三八線”,在板門店韓方一側的“和平之家”舉行首腦會晤。這是朝鮮最高領導人第一次踏上韓國土地。朝韓邊界“三八線”曾是世界最敏感的地區之一。鮮為人知的是,有一支中立國部隊(即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竟然在該區域駐守了60年。
哪些國家是“中立國”
1951年11月27日,朝鮮戰爭的交戰雙方在談判中確定,以“三八線”附近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后退2公里,以建立非軍事區。在議定了遣返戰俘等議題后,由中立國監察委員會負責監督武器進入、人員進出,是否違反停戰協定等。
“中立國”的定義,是未有戰斗部隊參加在朝鮮的敵對行為的國家。中立國監察委員由4名高級軍官組成,其中兩名由朝鮮與中國所共同提名的中立國,即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指派;兩名由“聯合國軍”所提名的中立國,即瑞典與瑞士指派。
另外,雙方各自在所開列的口岸派駐5個中立國視察小組,另設10個機動中立國視察小組為后備,駐在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總部附近。每一中立國視察人員及附屬人員如司機、文牘、譯員、通訊人員(均來自各自的武裝部隊),均按相等人數配備。其總人數為400人。
工作越來越難做
隨著冷戰開始,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的工作越來越難做。1954年5月初,委員會中的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方面發布報告,敘述了從朝鮮停戰以來,美國方面違反停戰協定、蒙蔽和欺騙委員會運進軍事增援物資的事實。
報告說:中立國監察委員會曾經作出決議,視察小組就作戰物資的散件、零件執行監察和視察,但是遭到“聯合國軍”方面的拒絕。截至1954年2月底,僅僅根據委員會所掌握的不完全材料,聯合國軍方面就已經偷運進了大量的作戰物資散件和零件,它們至少可以裝配成:各種大炮465門,各種機關槍1365挺,各種火箭炮6400門,各種迫擊炮145門……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方面,把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方面當作“眼中釘”。1954年6月,韓國李承晚政府指出,委員會波、捷成員必須離開韓國。美國甚至認為,應該廢除該委員會。在各方壓力下,到1956年,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的規模縮小到原來的五分之一,余下的視察小組則被“聯合國軍”司令部單方面帶入非軍事區。
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體,不再往朝鮮派兵;1994年朝鮮請求波蘭撤兵,因為他們不再承認中立國監察委員會。如今,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縮小到固定成員只有5名瑞典軍官和5名瑞士軍官。
(摘自《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