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當事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依照我國刑法規定,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交通肇事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時,刑法還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事故發生后,逃逸與否,交通管理部門會以事實為基,法律為繩,據情定性。
棄車而逃女司機被罰
2016年10月27日晚,毛女士駕車行駛時,被第三人駕駛的機動車追尾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毛女士棄車離開現場。事后,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高架橋大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毛女士發生交通事故后,棄車逃離現場,于2017年3月10日對毛女士逃逸的違法行為決定罰款2000元,暫扣機動車駕駛證,記12分。
毛女士稱,事故發生后,她第一時間報警并報急救中心,并參與救援將傷者送上救護車。由于事故發生時,她在現場孤身一人,事故對方人員眾多,感到心理恐慌、身體不適,在當時傷員已經得到救治、久等警察不到的情形下離開事故現場,屬合理行為,且她的車輛號牌、機動車行駛證、在公安機關登記的聯系號碼均真實有效。
毛女士認為,她沒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故意,高架橋大隊認定她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缺乏事實基礎。遂向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確認交管部門扣留機動車駕駛證的行政強制措施違法并予以撤銷,返還其駕駛證。
對此,高架橋大隊稱,民警接警趕到時,現場有兩名女性(非事故當事人),反映駕駛人看到交警趕到之后就離開了事故現場。經查,駕駛員毛女士在事故發生時將車輛停在高架橋主橋面,且未開啟雙閃,未在來車方向設置警示標志,并于事故發生后棄車離開事故現場。
證據顯示,毛女士在接受民警第一次詢問時,提供了一份病歷并且自稱其在事故發生后因事故導致受傷,因此離開事故現場去社區醫院就醫。但調查發現,該病歷是毛女士在并未前往社區醫院就醫的情況下開具的,是一份假病歷。
法院審理后認為,該案中,根據警方提供的執法記錄儀等視頻資料、以及毛女士的自述和證人詢問筆錄等證據,能夠證明毛女士在發生交通事故后,棄車離開現場,構成交通事故后(棄車)逃逸。警方對毛女士作出的《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強制措施憑證》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據此,法院判決駁回了原告毛女士的訴訟請求。
一起逃逸“牽”出十四被告
2015年2月,陳某與葉某、張某、連某等8位友人一同吃夜宵并飲酒。夜宵結束后,8位朋友超員乘坐陳某駕駛的小型轎車,將在非機動車道內經營夜宵攤點的黃某撞傷。事故發生后,陳某棄車逃逸。經福建省周寧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勘查認定,陳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
經調查,該車車主系董某,該車掛靠在蘭某經營的某汽車租賃服務部,該車已向某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和商業三者險。2015年1月,雷某與汽車租賃服務部簽訂汽車租賃合同,租用該車,后將該車交由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資質的許某保管使用,后又被無有效機動車駕駛資質的陳某酒后駕駛,發生事故。
黃某認為,陳某酒駕逃逸,應承擔賠償責任;該車已向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公司應在保險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汽車租賃服務部與該車車主董某將非運營車輛投入運營,且未向道路交通運輸部門報備,存在過錯。此外,租車人雷某未盡管理義務隨意將車輛交由許某使用,許某在使用車輛期間也未盡保管義務,存在重大過錯;葉某等8人作為共同飲酒者存在一定過錯,均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為此,黃某將上述各方均告上法庭,索要賠償,此案由此牽涉到14名被告。
面對諸多被告,周寧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車輛歸董某所有,但該車用于其兒子蘭某經營的某汽車租賃服務部,非系不正當使用。某汽車租賃服務部將性能符合安全要求的機動車租給具有駕駛資質的被告雷某使用,已盡到應有的注意義務。即使兩被告將非運營車輛用于租賃使用,未向道路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報備存在過錯,但該過錯并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機動車所有人或管理人有過錯的情形,也不是本次事故發生的原因,與本次事故無因果關系,無需承擔賠償責任。
周寧縣人民法院在綜合案情后,一審判令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賠償限額范圍內賠償黃某12萬元,在商業三者險賠償限額范圍內賠償黃某各項損失47.4萬元;陳某賠償黃某3441.2元(已扣除其先行賠付的1萬元),雷某、許某賠償686.33元,葉某等8名共同飲酒者各自賠償141.58元。
提前離場 保險拒賠
2015年11月某日凌晨,梅先生與朋友聚會后開著自己的路虎汽車回家,途中因未與前面車輛保持安全距離追尾了一輛大貨車,自己駕駛的車輛也因追尾而起火燃燒,最終全部燒毀。事故發生后,現場一片狼藉,交警、消防及時抵達現場進行事故處理、交通疏導,但梅先生并未等到交警處理完畢,而是在未告知交警的情況下,自行離開。也正因此,保險公司對這起事故的相關損失拒絕理賠,梅先生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庭審中,梅先生表示,自己并沒有肇事逃逸,交警來處理事故后,自己因為身體原因離開。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梅先生擅自離開現場稱其身體不適,但實際上他此前明確向交警表示不需要叫救護車治療,事實上他第二天上午才去醫院就診。梅先生擅自離開現場,致使交警未能對其進行酒精測試等,不能查清其在事故發生時是否具有酒駕或者其他情節,事故的性質及原因無法確定。梅先生的行為已構成保險免責條款中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保險公司可據此免責。
據此,法院駁回梅先生的訴訟請求。一審宣判后,梅先生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后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撞了動物 直接開走算逃逸嗎
近日,陜西省咸陽市淳化交警中隊收到一名車友的舉報。該車友說,他開車經過淳化街道江寧監獄路段時,看到前面一輛轎車撞了貓后直接離開了,正好被行車記錄儀拍攝下來。該車友要求交警處罰前車司機肇事逃逸。
交警仔細查看了車友提供的視頻:前車在行駛過程中,一只貓被后車輪撞擊,然后跑掉了。交警說,從視頻來看,該車司機很難發現貓被撞。
同時,交警也考慮到另一個因素,從視頻來看,這只貓很可能是一只流浪貓。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但流浪貓一般不算財產范圍,所以不算交通事故。最終,淳化交警并未認定前車司機為肇事逃逸。
但記者查詢發現,確實有人撞了動物后被認定為肇事逃逸。2012年4月,河南省新鄉市司機馬某撞了一條大黃狗,狗受傷后立馬跑走了,馬某也駕車走了。后來,狗的主人報案,交警找到馬某,并認定馬某為肇事逃逸。為此,馬某面臨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記12分和可以并處15日以下拘留的處罰。后來,此事還引發了一場官司。
撞了動物后,不同的司機遭遇截然不同的結果。不少車友開始納悶:如果開車撞了動物,是走還是不走?
記者采訪了一名長期處理事故的交警,他認為,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一般來說,野貓野狗、老鼠、小鳥等沒有主人的動物,被車輛撞擊后,不算交通事故;但是,家禽、家畜、寵物等有主人的動物,屬于動物主人的財產,被撞傷或撞死后,就導致了主人的財產損失,一般屬于交通事故。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司機故意逃跑,就會被認定為肇事逃逸。
可是,有些動物被撞,事發突然,司機甚至沒來得及看清楚,很難判斷它有無主人。交警表示,遇到類似情況,最好報警備案,說明事發經過,以免被認定為肇事逃逸。
渾然不知不算逃逸
2016年1月6日20時許,在安徽省肥東縣合馬路上,羅某駕車撞到同向行人徐某,導致徐某倒地。羅某下車查看后,駕車逃離現場。隔了四五分鐘,王某駕車駛至此路段,再次碰到倒地的徐某,車輛未做任何停留,直接駛離。之后,徐某被路人發現報警送醫,但經搶救無效死亡。
肥東縣交警大隊認定駕駛員羅某和王某承擔事故的同等責任,受害人徐某無責任。事后,王某賠償了受害方30萬元。但王某認為,事發時是雨夜,路經徐某倒地處時,只看到一把黑色的雨傘,以為傘下面是窨井蓋,不知道車碰到人,因此自己沒有逃逸行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也沒有認定他逃逸,屬于保險公司理賠范圍。王某遂向保險公司提出在商業險范圍內理賠,但保險公司以王某存在逃逸行為為由拒賠。為此,王某訴至肥東縣人民法院。
肥東縣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該案從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及原告的陳述,可以認定王某并不知道發生了交通事故。因此,王某不具備逃逸的主觀故意,不符合交通肇事逃逸的構成要件。保險公司以王某存在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為由拒絕賠付保險金的理由不能成立。故判決被告保險公司支付王某保險理賠款30萬元。
保險公司不服判決,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后,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81~83頁稿件綜合《法制日報》《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