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某種公認的標準,我可能是很無趣的那類人吧。見人不怎么愛說話,說起來也很不自然,自個兒回味和人說過的話,都有些怪生生的。我真心羨慕能夠談笑風生,在一些大的場合能夠把氣氛變得融洽輕松的人。我也曾試著變得有趣,甚至會有意記下一些素材,以供有趣之用。結果可想而知,存心想逗笑別人的人,不僅累人,而且累己。
成長是好的。隨著年歲增長,我學會了破罐子破摔。為啥我非得有趣?生來是個胖子,就不該學人玉樹臨風。在斷了“有趣”這個念頭之后,我倒有點明白,也許世上就不存在完全無趣的人吧。活著本就艱難,要想活下去,心里總會有點活潑的意思。
有趣近些年成了一種價值,好多年輕人的座右銘就是,要生活得有趣。但一件事兒一旦成為信條,就比較麻煩。比起裝有錢,裝有趣更讓人難受。對此我深有體會。有趣不是取悅,也實在不該成為做人的一個準則。
在微信群,有人剛剛發了個感慨:小時候繞著學校轉了一圈,走了一下午,現在十分鐘就走完了,那時候也不知道怎么走的。我以為,這就是有趣。有趣不是一種追求,不是談笑風生,而是生活中那些最容易煙消云散的事情。我們還能記得放學后的那些細節嗎?今年春節,我去以前的小學玩,只是短短的一截子路,但還是小孩的時候,那條路就像微信里那個朋友所形容的,走了好久都還沒有到家。我們都干了些啥?要好好想一想,我們才回想得起來。那時的日子是輕盈的,我看一只蝸牛在墻壁上爬,就看了大半個下午。使我感興趣的,是它的觸角,還有那一抹濕潤的、隨時都在被風干的足跡。
人生值得過的地方,也許正在于似乎并不值得過的部分。所謂的有趣,也許就是生命中一些漫不經心的片刻。溥儀回憶宮里的日子,最開心的不是當皇帝,他惦記著藏在龍椅下的蛐蛐罐兒。
上帝造人,是要人忘記他為自己所造。有時我們忙忙碌碌不知為了什么,這是樁悲苦的事,但也是樁有意思的事。假如生活中的一切都有答案呢?這固然好,但更好,而且更美麗的,是答案在風中飄。
(摘自《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