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以收購開啟了自己的汽車王國,用行動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這種野心也讓他成長為具有全球視野的企業家。
當你渴望擁有一輛奔馳車的時候,李書福已經成為戴姆勒的最大股東。
2月24日戴姆勒官方證實,吉利已在公開市場累計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近9.69%的股份,市值約90億美元,這讓吉利成為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巨頭的最大股東。自2010年開始,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通過資本運作,用不到8年的時間連續將沃爾沃和沃爾沃集團股權、寶騰、路特斯、倫敦出租車收入囊中,似乎并沒有終點。
李書福,人稱“汽車瘋子”“中國汽車業的一條鲇魚”。當他開始從事汽車制造時,所有人都不看好,但他像當代中國的堂·吉訶德,為了心中的夢想,拼了命勇往直前。
90億美元入股戴姆勒
近年來,吉利汽車通過不斷收購,已逐步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細分的汽車帝國。
《理財》雜志記者經梳理,2010年,吉利從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被視為中國汽車行業最成功的對外收購之一。2017年12月27日,吉利以39億美元入股沃爾沃集團,成為這家卡車制造商的最大股東。2017年,收購陷入困境的馬來西亞車企寶騰49%的股份,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還收購了英國跑車品牌蓮花汽車的控股股權以及美國飛行汽車公司。
如今,李書福以90億美元入股戴姆勒,又為吉利汽車海外并購以及國際化布局添上重彩濃墨的一筆。
在進行大手筆海外并購的同時,李書福對于國際化格局和國際競爭也有思考。他曾在一次中英商業論壇上拋出了“三個取決于”的說法——“全球汽車產業的未來,取決于如何應對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的深刻調整,取決于如何把握正在孕育興起的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取決于在開放合作協同創新中體系能力的提升”。
業內人士分析,吉利汽車從收購沃爾沃以及英國錳銅公司能夠看出布局全球市場的野心,而入股戴姆勒集團則是其國際化布局的一個里程碑,未來吉利汽車將有望打造成國際化的汽車企業,實現全球化戰略布局。
對于此次對戴姆勒的收購,李書福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必須實現合作,這個股權投資才有意義。我們的任何投資,任何的股權擁有,都必須要實現戰略合作,都必須要為我們的核心產業服務,這是一種戰略上的思考。”
不過,90億美元并非小數目,這占到了55歲的李書福和兒子李星星財富總額的一半還多。胡潤百富榜顯示,2017年,李書福與李星星以1100億元身家首次進入前十名。
而李書福的財富飆升得益于吉利汽車在2017年的業績表現。吉利汽車發布的2017年銷量公告顯示,1~12月,吉利汽車集團累計銷量達1247116輛,同比增長63%。年初發布的公告稱,預期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2017年全年凈利潤相比2016年全年51.1億元的凈利將增長超100%。
吉利汽車市值在2017年也多次創新高,在7月前后更是超過了比亞迪以及廣汽集團,位居汽車整車第二,目前吉利市值已超2000億元。
對于資金的來源,李書福在對媒體的回復中表示,收購資金是吉利海外投資公司通過海外資本市場安排,實現收購資金自我平衡。他強調,吉利此次入股資金沒有使用中國境內資金,整個交易本身是在完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完成,是一種極具價值的入股行為。
對于此次投資的意義,李書福認為是為了整個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為了吉利汽車工業的發展,服務于國家戰略。
從開照相館到讓汽車上天
在李書福看來,創業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要想實現成功的創業,一定要做好經歷磨難的準備,包括面對各種質疑。
1963年,李書福出生于浙江臺州路橋區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李書福成長的年代,正是中國經濟大潮洶涌之際,“讀書無用”成了許多人的共識。李書福中學畢業后,便輟學開始了商海中的試水,成為一名大時代的小創業者。
1982年,19歲的李書福從父親那里得了120元,買了部小相機,騎輛破自行車滿街給人照相,算是做起了小本生意。半年后賺到1000多元,隨后他又正式開起了照相館。
時勢造英雄,不甘心小打小鬧的李書福,沒一兩年即從電冰箱零配件生產中再次發現了新的商機,從此他輾轉商海多個領域,開始了人生多次華麗的轉身。
1986年,李書福和自家兄弟辦起了浙江臺州北極花冰箱廠,年營業額達四五千萬元。5年后,浙江臺州吉利裝潢材料廠在李書福手里創辦,中國第一張鎂鋁曲板問世,新的“聚寶盆”每年給李書福帶來利潤近億元。此后,李書福更造出了中國第一輛豪華踏板式摩托車。1999年吉利摩托車產銷43萬輛,實現產值15億元,吉利集團也因此贏得了“踏板摩托車王國”的美譽。
此時的李書福,事業已頗有成就。但他卻不安于此,一個更大的夢想在召喚著他,那就是要制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
從被人質疑,到成功打造全球化汽車公司,全球跑已經成了李書福的工作常態:2017年3月,吉利在英國投下當地最大的一筆綠地投資,造起英國近10年來首座整車工廠;2017年5月,吉利在馬來西亞和寶騰汽車簽下框架協議,收購寶騰;2017年6月,吉利宣布投資瑞典哥德堡單體最大的創新中心;2017年11月,吉利與美國飛行汽車公司的交割正式完成。
他想造汽車,一開始沒人相信。再后來,他說要收購沃爾沃,全世界都不相信。如今,李書福竟然又成為奔馳最大的股東。吉利未來如何壯大自己的版圖、下一步收購對象是誰,引發業界猜想。
從制冰箱賺取第一桶金,到造摩托車小試牛刀,李書福跌跌撞撞走入汽車行業。敢想敢做,至今仍是他的一個標簽。
李書福善于幻想,但又腳踏實地。每一個前瞻性的汽車技術,他似乎都感興趣,比如自動駕駛、飛行汽車。去年,吉利宣布正式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李書福表態要讓“汽車在天上飛這個夢想變為現實”。
“誰不變革誰就將先死”
不過,吉利的發展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2014年,吉利遭遇寒冬。新品斷層,較長一段時間里,只靠帝豪勉強維持。2014年年初,李書福在一個論壇上說:“汽車行業正面臨著一場變革,盡管海面上看起來靜悄悄的,但實際上海底已經暗流涌動,誰不變革誰就將先死。”
那一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連續第五年位居全球第一,而合資車不約而同降價,使得國內自主品牌車的生存空間面臨威脅。吉利汽車銷量同比下滑22%,李書福遭遇了造車以來唯一一次銷量下滑。
吉利曾推出帝豪、全球鷹、英倫等多品牌戰略,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產品和技術支撐,最終在2014年以回歸“一個吉利”宣告結束。這讓李書福意識到:“品牌是靠技術支撐的,不是隨便搞個品牌發布一下,品牌就產生了,還是要靠產品。”
2015年,李書福帶著吉利博瑞來到水立方。這是一款對吉利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車。直到現在,李書福大部分時間也愛坐博瑞,并樂于向人介紹博瑞的種種特點。
在水立方,吉利宣布將迎來“造每個人的精品車”的新時代。造精品車,吉利從研發、制造、采購到營銷,都進行了大調整。
一年后,吉利以同比22%的增幅領漲國內自主品牌。指揮了這場翻身仗的吉利總裁安聰慧,在吉利30周年慶典上宣布“2020200”戰略:到2020年實現年產銷200萬輛車的目標,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
“中國制造,及格容易滿分難。”李書福曾深深感慨。從造車開始,李書福就辦學校批量培養能工巧匠。2000年吉利在北京辦起了吉利學院,對學院的學生,李書福一直很看重,但凡有時間,他都會到學校和學生交流。
“全球夢就是我的中國夢”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對新能源汽車來說是重大利好,有利于減輕消費者負擔,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的研發投入能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更好更快發展。
在中國、美國、西歐等核心市場,吉利集團都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和更不穩定的市場需求。李書福說,即使如此,堅持技術創新,堅持提升產品品質,銷量、營收、效率和財務回報持續提高,這些進步充分表明前進的方向是正確的。
通過一次次收購,吉利汽車已逐步形成一個囊括商用轎車、跑車、卡車等龐大的、市場細分的汽車品牌版圖,如今,加上對戴姆勒的收購,又離實現李書福的汽車帝國夢更近了一步。用李書福的話說就是,“全球夢就是我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