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獐子島”)發布《2017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公告稱公司盤點時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可能導致2017年度全年巨額虧損。公告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2月9日,大連證監局依法對獐子島涉嫌證券違法違規行為正式立案。
3月2日,就獐子島集團發布2017年度業績預告虧損相關問題,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表示,證監會稽查部門近日統籌系統執法力量,會同當地派出機構對相關違法線索已展開全面調查。
2017年虧損6.76億元
2月28日,頂著多方質疑和壓力的獐子島發布了未經審計的2017年業績快報。公告中顯示,2017年度獐子島實現營業收入32.1億元,同比增長5.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76億元,同比減少949.44%。業績情況與1月31日發布的修正后的2017年度全年業績預告相符。
這已經是獐子島第二次突現大額虧損。2014年10月31日,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獐子島集團公告稱,受冷水團影響,該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2014年出現大額虧損,虧損金額高達11.89億元。
獐子島2月5日復牌后,股價就一字跌停,當天收于每股6.96元,據統計,復牌后一個月內獐子島股價下跌42.95%。其中,復牌后股價連續5個交易日跌停,造成股價接近腰斬。3月6日獐子島開盤4.31元。
信達證券研報顯示,三年內突發兩次風險事件,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重創。該機構將獐子島公司評級下降至“賣出”。
原因歸咎于天災
自1月30日晚間,獐子島公告稱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以來,獐子島的扇貝問題就引起市場熱議,公司股價也一直表現不佳。
2月22日,央視財經對獐子島扇貝死亡原因進行調查,直指扇貝死亡并非天災,而是人禍。由此,深交所發出第三份關注函,要求獐子島就央視報道中提到的“很多扇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經死了”“用耙撈法破壞海底環境”“過度采捕導致斷代”等多項問題進行說明。
對此,2月26日,獐子島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中表示,底播蝦夷扇貝苗種的全過程受控,每年10~12月份,公司進行蝦夷扇貝三級苗種底播,近千名員工和組合業戶參與其中,公司稱之為“底播大會戰”。具體生產過程中,依次經過外購蝦夷扇貝苗種業戶篩選、采收前抽測、采購、運輸、底播等環節,稱嚴格遵守公司內控制度,實施過程監督,確保底播苗種質量。還公布了公司外購蝦夷扇貝苗種業戶篩選、采收前抽測、采購、運輸、底播的具體情況。獐子島表示,鑒于公司在全過程堅守質量控制標準,監督機制完善,故不存在“很多扇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經死了”的情形。
對于是否過度捕撈的問題,獐子島同樣表示否認,公告稱公司每年對底播蝦夷扇貝的采捕按照年度計劃進行。每年編制預算和質量目標時,根據上一年度蝦夷扇貝秋季存量抽測結果和市場需求預測等因素,制訂新一年的采捕計劃,同時根據底播海域和新海域的確權審批情況確定新一年度的底播計劃。經自查,公司歷年均按照采捕計劃在指定的海域組織進行播苗和采捕,不存在提前采捕行為。
而捕撈工具方面,公告稱公司的底播蝦夷扇貝采捕網具與國際、行業慣例一致,通過對采捕海域底質調查,經過多輪采捕后底質粒徑無顯著變化。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公司的扇貝采捕網具對海底生態影響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獐子島在公告中還表示,2018年1月,公司在與年審會計師共同進行底播蝦夷扇貝年終盤點過程中發現存貨異常,海洋牧場再次遭受重創。目前,本次蝦夷扇貝死亡原因屬于自然災害的結論已經基本明確并形成業內共識。
大股東提前減倉
在質疑扇貝再次跑路的同時,細心的投資者還發現了一個“秘密”——大股東竟然能神準預測到扇貝要跑,并提前進行了減倉。
2017年9月2日,獐子島披露了大股東北京吉融元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島一號證券投資基金的減持計劃。該基金擬自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3%的股份。
和島一號基金并不是一只普通的基金。這只非公開募集的基金,當初計劃募資5億元用于獐子島股權受讓。2016年8月,獐子島宣布公司董監高及部分核心骨干員工合計不超過150人準備出資不超過7500萬元參與認購。換句話說,和島一號基金的出資人里面有不少是獐子島的員工。
2017年11月13日至2017年12月19日,和島一號基金分4筆賣出獐子島股票199.85萬股,占比0.28%,套現逾1500萬元。
不過,對于公司是否存在2017年11月就發現存貨異常情況并要求員工不得向外泄露、公司股東“精準減持”等情況,獐子島通通表示否認。
公司高管收警示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26日,大連證監局公布關于對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4項。因未及時對業績預告進行修正或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大連證監局對公司及董事長兼總裁吳厚剛、董事會秘書孫福君、首席財務官勾榮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大連證監局表示,近日獐子島公告,公司消耗性生物資產存在異常,經現場盤點,決定進行大額減值和核銷,造成公司2017年年報將出現大額虧損。
經核查,獐子島在底播蝦夷扇貝采捕、銷售等環節存在異常情況,對公司2017年三季報作出的2017年度盈利預測數據將產生重大影響,可能導致實際經營業績與預測業績存在重大偏差的情況下,公司未及時對業績預告進行修正或進行必要的風險提示。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條的規定。按照該辦法第五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對獐子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同時,吳厚剛作為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福君作為公司董事會秘書、勾榮作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對上述事項負有主要責任。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的規定,大連證監局決定對吳厚剛、孫福君、勾榮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
誰動了我的奶酪,又是誰動了獐子島的扇貝?扇貝的去向之謎是困擾股民和監管的最大謎團之一。在日益趨嚴的監管面前,或許用不了多久,多年來一直待解的“扇貝逃跑”之謎終將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