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節前海外美股暴跌拖累,國內金融市場避險情緒驟增,風險資產價格重心快速下移。其中,滬膠主力1805合約出現斷崖式下跌。據統計,短短9個交易日內,滬膠累計跌幅達到11.57%,多頭損失慘重,空頭則獲利頗豐。
物極必反。長假歸來,橡膠市場否極泰來。隨著東南亞產膠國迎來停割季,未來供應壓力將階段性回落,同時,泰國出臺削減產量的措施,令供應端收縮程度升級,有利于膠價展開修復性上漲行情。而中國輪胎企業節后開工率將逐漸恢復,加大對橡膠原料的采購,從而使得需求端迎來復蘇期。
橡膠生產國不斷釋放利多信號
為了改變全球膠價持續低迷的狀況,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東南亞生產橡膠的一些國家接連出臺相關措施,試圖扭轉膠市供應過剩的局面。不過,從近期膠價走勢來看,效果顯然未達到預期目標。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市場擔憂政策落實不力。據了解,去年12月,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達成削減出口計劃,預計在今年3月底之前共削減35萬噸天然橡膠的出口量。從規模來看,35萬噸僅占泰國近兩年1~3月出口總量的13.5%,占這3個國家的比例不足8%。此前這3個國家的橡膠理事會出臺過為期6個月的限制天然橡膠出口的政策,但由于執行不力,令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是生產橡膠的國家干預措施發揮效應存在時間滯后性,且需要多項政策疊加。
近期,隨著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公布1月全球天然橡膠出口數據,市場擔憂情緒得到化解,印證了生產橡膠的國家切實履行了削減措施。據ANRPC最新報告顯示,1月,成員國天然橡膠出口量同比下滑9.1%至73.5萬噸。其中,泰國、印尼、越南分別下滑13.2%、10%和3.6%,只有馬來西亞增長5.3%。由此可見,泰國和印尼在執行削減出口政策上“說話算話”,而馬來西亞暫時“言行不一”,仍需繼續觀察。
基于對泰國政策信任感回升,市場普遍對2月22日泰國農業部釋放的利多預期抱以認同態度,并積極看漲橡膠價格。泰國農業部擬計劃在今年5~7月對該國300萬萊的橡膠園采取暫停割膠3個月的舉措,以此減少產膠旺季期20萬噸的橡膠供應,促使橡膠價格上漲。不僅如此,泰國還打算與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展開積極溝通,邀請其在同一時間內暫停割膠,從而推動橡膠價格提升至每公斤70~80銖。此外,近日還傳出泰國政府正鼓勵膠農主動削減(砍伐)橡膠樹數量的計劃,擬撥出800億泰銖(25億美元),用以補償那些參與計劃的膠農。如果上述政策(暫停割膠+主動砍伐橡膠樹)得到通過并實施,疊加此前的出口削減計劃,在干預橡膠價格“三板斧”的刺激下,有望在供應端實現產量收縮的效果,從而有效緩解產膠旺季對橡膠價格的負面沖擊,帶動橡膠價格開啟中期上漲行情。
從季節性角度來說,每年2月初開始,泰國中部、越南南部會陸續進入停割期,而2月中旬以后,泰國最大的割膠區域——南部地區(占泰國產膠量的65%),以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產膠量也將顯著降低。換言之,隨著東南亞生產橡膠的國家停割期到來,膠水供應壓力將顯著降低,從而推動膠價走強。
重型卡車市場迎來開門紅
步入2018年,我國重型卡車市場銷售一改去年12月的萎縮頹勢,重新迎來增長。據統計,1月,我國重型卡車市場大約銷售各類車型9.8萬輛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環比去年12月,大幅增長48%。雖然2月重型卡車銷售量環比回落,跌至6.8萬輛,且比去年同期下降21%,但主要是2月存在春節長假,這是由季節性因素所引起的。
數據顯示,1~2月,我國重型卡車市場累計售車17.76萬輛,比去年同期的16.94萬輛增長5%。考慮到3~4月為傳統消費旺季,工程機械類和物流類重型卡車需求量將回升。同時“四萬億計劃”在2010年拉動重型卡車市場達到101萬輛的銷量峰值,按7~8年的報廢周期測算,2017~2018年正是這批重型卡車更新換代的時期,其更新將帶來可觀銷量,從而拉動2018年重型卡車市場繼續增長。預計后期國內重型卡車市場有望保持樂觀態勢,提增全鋼胎需求量,拉動對天膠原料的需求。
套利需求大增促使進口量激增
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17年1~12月,中國橡膠進口量為566.54萬噸,較2016年增長26.36%。其背后原因為套利需求爆發和輪胎產量增長。
首先,套利需求大增,引發混合膠進口暴增。由于混合膠具備零關稅和用量大的優勢,因此賦予其流動性高的特點,自然成為主要的套利膠種。2017年遠月高升水局面導致混合膠與滬膠主力合約價差一度擴大至3000元/噸以上,混合膠非標套利窗口打開,這加速了國內對混合膠的積極采購。2017年混合膠進口量飆升至280萬噸的水平,預計同比增幅在50%以上。這從2017年以來的青島保稅區合成膠庫存量變化上也能得到印證。據統計,截至2018年3月2日,青島保稅區合成膠庫存為11.77萬噸,較2016年年底的合成膠庫存 2.23萬噸,大幅增長427.8%。由此可見,混合膠套利需求的增長,是橡膠進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也直接導致了市場庫存水平的飆升。

其次,由于輪胎產量的增長。雖然2017年輪胎出口同比有所下滑,但國內銷售樂觀,整體產量保持增長。據統計,2017年1~11月,子午線輪胎外胎產量共計6.32億條,同比增長6.3%。其中,全鋼胎產量1.26億條,半鋼胎產量5.06億條。而同期,天然橡膠在輪胎生產中的消費量達399.35萬噸,其中在全鋼胎生產中消費量達255.32萬噸,在半鋼胎生產中消費量達144.03萬噸,預計2017年全年,天然橡膠在全鋼胎、半鋼胎生產中消費量達426萬噸,約占天然橡膠表觀消費量的67%。輪胎產量的增加對天然橡膠的實際需求具有明顯的提振效應。
從以往幾年輪胎企業在春節前后的表現來看,節前開工率往往出現大幅回落,這主要是企業停產所致。數據顯示,2月國內半鋼胎生產企業月均開工率為35.35%,較上月下滑34.21%;而山東地區輪胎企業全鋼胎平均開工率為41.01%,也較上月開工率下滑25.66個百分點。進入3月,輪胎企業將快速恢復開工率,以往幾年皆是如此狀況。可以預見,后期對于原料橡膠的采購將迎來顯著增長。
綜上所述,隨著東南亞一些生產橡膠的國家積極釋放干預措施,供應端過剩局面將有所改善,同時,3月中國輪胎企業將開啟采購模式,加之下游重型卡車需求依然保持樂觀前景,需求端力量有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