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東路小學校長曾麗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是學校第一目標
蓬勃四月,春意正濃。4月9日下午,2018年廣東省中小學體育美育工作會的領導和專家代表蒞臨體育東路小學中校區觀摩體能大課間。隨著動感、活力、有節奏的音樂,學生快樂有序地開展體能大課間。大課間中學生良好的體型氣質、良好的運動狀態、良好的運動完成水平,獲得來賓們的一致好評。
正如校名一樣,體育東路小學是一所崇尚運動的學校,多年來在讓每個人“做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提出了“最好的自己,健康第一”的培養目標,堅持讓學生通過在校六年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運動,打下健康的身心基礎,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取得顯著成效。
三個“優先”確保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2007年5月7日在《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提出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至今已經超過十年,但從得到的許多地方和學校的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看,效果并不理想。
在學校里面推行落實每天運動一小時真的這么難嗎?體育東路小學的校長曾麗紅并不這么認為,“落實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確實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最大的障礙在哪里?我認為是觀念的制約。學校里重要的事情很多,確實容易讓人難以兼顧。然而,如果我們發自內心覺得體育最重要,能像重視知識質量一樣重視學生的身體質量,像抓教學質量一樣抓體育工作,那么,我們一定有辦法落實每天運動一小時。”
目標統領行動。曾校長談道,為了實現“必須在學校工作中優先安排每天運動一小時”這個目標,學校實行三個“優先”。一是優先整體規劃面向全體學生的學校體育,因地制宜,探索每天運動一小時的解決方案,推進每天運動一小時課程化,讓每天運動一小時科學、有趣、有序、有效。二是優先安排時間,學校每天陽光運動“1+1”,第一個“1”是每天一次30分鐘的健身大課間,第二個“1”是每天一節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時候,增加一節體育活動課。體育活動課能在地方課程課時中解決的,盡量在地方課程解決,不能解決的,在放學后安排。三是優先人員投入,推行全員體育,校長、行政、體育老師、正副班主任、家長各司其職,共同分擔促進學生健康的責任。
課程+競賽+延伸,多管齊下
據悉,學校還根據學校場地和體育老師專長,建設體育校本課程,逐步增開體育選修課,發展一校多品。各個校區都有自己的特色運動,例如北校區開設棒球、跳繩、籃球、游泳和乒乓球選修課。中校區開設棒球、跳繩、籃球、武術和形體選修課。
曾校長認為,運動除了要養成習慣,還需要開展競賽活動,因為競爭可以使學生之間共同進步,可以培養學生的技能水平。為此,學校每年還精心組織體育節,系統安排全年的比賽項目,經過12年的發展,2017學年的體育節共有八大賽事,包括:田徑運動會、跳繩、棒球、游泳、籃球、足球、羽毛球、棋類,形成了一批學校傳統比賽項目。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以2016年田徑運動會為例,全校2586名學生全部參加比賽,校區初賽參賽人數達到6500多人次,決賽當天在天河體育中心體育場就有4630人次參賽,從初賽到決賽,參賽人數超過一萬人次。
同時,學校積極倡導學生把運動一小時延伸到校外,自主適當增加運動時間,以及和家長一起運動、和小區的同學一起運動。“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在校內有老師組織時運動,而且把運動這個習慣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內化成為自己自主自覺的行動,逐步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
目前,體育東路小學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整體提高,近兩年學生體質測試優良率在45%以上,合格率在96%以上,遠高于市、區平均水平。健美的體魄、陽光的心態、拼搏的勇氣、合作的精神逐步成為體育東人的優秀特質。
曾校長強調,守護和助力學生身心健康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在這一基礎上,學校的語言藝術、科技等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帶動了百花齊放的局面。今后學校將會繼續用“最好的自己,健康第一”的觀念引領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為提升健康水平而努力,并將繼續真誠扎實地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不懈努力!
(本刊記者金光風鄭雅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