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年來,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領先國家投資,水利等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建設,導致金融支持農田水利建設遇到了一些突出問題,本文從基層人民銀行運用傾向政策工具引導、地方政府加快產權制度改革與健全配套政策和激勵措施、金融機構加快金融創新等方面提出有效建議。
【關鍵詞】金融支持農田水利設施
一、咸陽市農田水利發展現狀
近年來,咸陽市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有力促進了全市農業灌溉事業的穩步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境內共有寶雞峽、涇惠渠、羊毛灣3個大型灌區,冶峪河、泔惠渠等21個中型灌區,水庫73座,規模以上灌溉機電井2.3萬眼,灌排水泵站1547處,基本形成了比較健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相結合,大中小相結合,蓄引提相結合的農田灌溉網絡。各類工程年總供水能力達到11億立方米,農田設施灌溉面積430萬畝,有效灌溉面積達到365萬畝。在確保全市農業生產穩步增長方面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水利及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水利保障。然而,當前我市農田水利建設仍存在灌溉設施老化,輸水能力低,灌溉工程現代化率不高,水資源浪費嚴重,灌溉模式與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相適應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金融支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的原因
為了做好全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按照2012年水利部門制定的《咸陽市灌溉發展規劃》,規劃到2020年,全市新打機井4843眼,改造機井2061眼,新建改造抽水站769座,加固水庫樞紐1座,襯砌改造渠道1437km,改善灌溉面積383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94萬畝,工程估算總投資124.48億元。其中包括中央投55.9億元,省投資32.4億元,市、縣配套資金25.6億元,社會融資10.58億元。據調查,由于市、縣配套資金需要根據當年財政預算情況而定,同時社會融資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兩項合計形成資金缺口約36億元。截至2017年12月末,咸陽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277.07億元,涉農貸款余額585.08億元。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貸款多年來我市金融機構一直未投放,金融支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后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農田水利設施承貸主體難界定制約信貸投放
多年來,我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主要由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建設,依靠國家投資,在管理方面涉及較多部門,因此農田水利設施經營主體、運行機制、經營模式、產權歸屬難以準確界定。項目產權關系不明晰、工程貸款缺乏合格的承貸主體,制約了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
(二)收益低且風險補償機制不健全難吸引信貸投放
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資金需求量大、周期長、預期收益較低、承受的自然風險大,并且屬于公共產品,公益性強、貸款抵押擔保物不足,還款來源無法保證,無法滿足目前金融機構商業性機制下對信貸風險控制和收益水平的要求。同時,由于農業保險機制在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方面的缺失致使信貸風險補償機制不健全,貸款損失后也無法從有關部門獲得補償,難以吸引金融機構對其發放貸款。
(三)針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產品創新不足阻礙信貸投放
農田水利設施具有非排他性,構建成具有可靠投資收益來源的水利設施建設經營模式仍是難解的問題,項目經營收益來源模式不完善與金融產品服務體系發展滯后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有部分地區以農田水利設施項目未來收益或收費權作擔保申請銀行貸款,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我市轄內金融機構都非常謹慎,無論是政策性金融機構或是商業性金融機構都沒有作出嘗試。
三、加強金融支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基層人民銀行積極發揮“窗口指導”職能,并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涉農金融機構重點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轄區政策性銀行農發行明確職能定位,加大對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水利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按照農田水利項目的周期特點與風險特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和期限,開展中長期政策性貸款業務。引導農行、郵儲銀行等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加強與水利、農業等部門的協調溝通,及時了解轄區農田水利設施項目儲備和安排,做好重大水利工程的對接工作。引導農商行、農信聯社加大信貸支持農民合作組織或農戶興建和維護的小型、微型水利設施,加快產品創新,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同時,擴大支農、支小和扶貧再貸款的使用范圍,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將資金用于擴大對農田水利等支農項目的投入。
(二)地方政府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產權制度改革,制定針對轄區農田水利建設的相關辦法,構建以政府投資為主,以市場化籌資為輔的體系。明確國家投資的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歸水利部門,由集體或個人投資興建的工程實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管理體制,由政府向集體或個人頒發產權證;建立專業合作組織,鼓勵其直接參與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管理,明確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經營管理責任主體,逐步解決承貸主體不明確問題。因地制宜,對現有的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可采取競標拍賣、租賃、股份合作或聯營等多種方式,實現商品化,作為金融機構貸款的抵押品。探索將農田水利設施所有權與經營權分享的方式,準許個人承包、租賃經營,采取“以水養水”方式。
(三)政府部門應健全支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配套政策和激勵措施,完善涉水信貸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充分調動各界對農田水利設施信貸支持的積極性。健全信貸風險分擔補償機制,加快農業保險體系建設步伐,支持農業保險公司與金融機構建立“信貸+保險”的合作機制。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資金組建擔保基金,為農田水利建設提供政策性融資擔保;推行農田水利設施貸款貼息政策,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由財政給予一定貼息,減輕承貸主體的經濟負擔;把轄區金融機構支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納入考核獎勵內容,按投資比例給予獎勵。
(四)金融機構加快支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金融創新,完善信貸管理模式,提高涉水信貸的活力和服務水平。金融機構應制定針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相關信貸指引,探索以農田水利設施項目未來的經營收益或收費權作為擔保,從對經營性農田水利項目發放抵押貸款介入;在政府相關部門和基層人民銀行的引導、協調下,發放銀團貸款,有效拓展農田水利信貸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