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南水北調東線菏澤市截污導流(第二批)工程為例,分析了灌注樁施工方法,為類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鑒。
【關鍵詞】截污導流;灌注樁;施工;探討
1、 工程概況
南水北調東線菏澤市截污導流(第二批)工程位于山東省菏澤市西南部東魚河北支,該河道為菏澤市主要防洪排澇河道之一,1967-1969年人工開挖,開挖標準為三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河道全長172.1km,流域面積5927平方公里。
2 、水文氣象和工程地質
2.1水文氣象條件
本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700mm,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并且常常出現連豐連枯的現象,年內分配亦不均勻,夏季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年降雨平均日數70天。
做好截水導流方案是工程的重中之重。根據現有河道地勢及支流情況,本工程在施工期間,以該河段支流王秀生溝、店子河并結合堤外溝渠排泄主河槽內的洪水或余水。
2.2工程地質概況
地貌類型屬魯西南黃河沖擊平原,地勢平坦,地層廣泛分布新生界第四系類型松散堆積物。淺黃、灰黃色粘質沙土、砂質粘土粉細砂層,層厚10-30米,根據一般工程的土類分級標準,挖填土方分屬1、2、3類土,平均按2類土計。
3、工程項目和工作內容
本合同工程為南水北調東線菏澤市截污導流(第一批)工程5標段,主要工作內容為在東魚河北支上新建侯樓攔河閘、雷樓灌溉提水站、侯樓灌溉提水站、閘前排滲暗溝、雷澤湖水庫壩頂瀝青砼路面等。
4、灌注樁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灌注樁工程是指侯樓攔河閘橋頭堡工程的基礎處理工程,灌注樁造孔(φ600)317.55m,C25鋼筋砼灌注樁317.55m3,灌注樁鋼筋40.67T
4.1施工機具及人員配置
(1).施工人員
該建筑物施工需50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2人,技術員3人。
(2).施工機具配置
翻斗車8輛,沖擊鉆2臺,汽車起重機一臺,砼拌合機1臺,對焊機1臺,電焊機4臺,導管、料斗2套,裝載機1部,潛水泵12臺。
4.2施工工序
⑴場地平整
⑵泥漿池開挖與襯砌→泥漿循環溝開挖→泥漿制備。
⑶測量定位→埋設護筒→鉆機就位→鉆孔→清孔→下鋼筋籠→置放導管→二次清孔→水下砼澆筑→導管拔拆→水下砼澆筑→拔出導管→拆除護筒→ 進行下一孔施工。
4.3施工方法
4.3.1測量定位
⑴以建設單位提供的定位控制樁和高程基準點作為施工放樣的依據。利用NTS205全站儀、DS3水準儀、鋼尺等,設置控制點。并用控制點對所有樁位進行整體測設并標記,消除局部測設所帶來的累計誤差。
⑵在每一個樁位上,垂直打入長600mm、底端呈尖狀的φ20鋼筋。在鋼筋拔出后所形成的小孔中灌滿細白灰,以便在施工過程中能夠及時、準確地找到樁位。
⑶沿建筑物縱橫軸線方向布設足夠數量的引樁作為控制樁,并妥善保護。
⑷在每個樁位鉆孔前,利用縱橫向的控制樁和白灰點,對樁的位置進行校核,以保證樁位平面位置的正確。
鉆孔灌注樁施工程序
4.3.2鉆孔
⑴在鉆孔前準備一定數量的高塑性粘土或膨潤土,不同的地層配制性能指標不同的泥漿,使其即能護壁,又能把沉渣浮懸上來。
⑵在鉆進過程中,對泥漿經常取樣,并不斷置換泥漿,保持漿液面穩定。護筒內泥漿面應高出地下水面1.0m以上;在受水位漲落影響時,應加高護筒
至最高水位1.5m以上。結合進尺情況,對地層的地質情況做出真實的判別并詳細記錄。
⑶經常用儀器檢查鉆機平臺的平整度和鉆桿的垂直度,以便及早地采取措施,防止彎孔、斜孔等現象。
4.3.3清孔
當確認已鉆至設計孔深且孔徑、孔斜滿足規定要求后,鉆機不停但不進尺,繼續循環換漿、清渣,用取樣盒檢查孔口溢出泥漿指標,滿足要求后提鉆。導管安裝完畢澆注砼前,利用導管對孔底進行二次清孔,使孔底沉渣厚度不超過規范規定
4.3.4鋼筋籠加工
⑴鋼筋采用濟鋼,鋼筋的種類、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出廠合格證等齊全。
⑵鋼筋外觀表面清潔無損傷,無顆粒狀或片鐵銹、裂紋、結疤、折疊、油漬和漆污等,鋼筋端頭平直、無彎曲。
⑶按規范要求隨機抽取鋼筋試樣,送至監理工程師指定的試驗室作鋼筋的復驗,復驗合格后進行加工。
⑷在鋼筋籠的加工過程中,隨時對焊縫質量抽檢并不定時隨機取樣送往試驗室檢驗,以確保鋼筋籠的焊接質量。鋼筋籠制作的各種偏差要滿足:主筋間距:δ≤±10mm。螺旋筋間距:δ≤±20mm;鋼筋籠直徑:δ≤±10mm;鋼筋籠長度δ≤±50mm。
⑸在鋼筋籠外側加焊適距Л型扁鐵保護層(或綁砼墊塊),以使鋼筋籠主筋保護層的誤差δ滿足:δ≤±20mm。
⑹加勁箍設在主筋外側,加勁箍與主筋連接處實施雙面焊,以保證鋼筋籠在運輸和吊放時不發生變形。
4.3.5鋼筋籠入孔
⑴提鉆后,鉆機后移1.2m。
⑵利用汽車起重機,配備4名鋼筋工,徐徐吊起鋼筋籠,使下放鋼筋籠的中心線與孔位中心線重合。保持鋼筋籠垂直后,慢慢下放入孔。
⑶采用焊吊筋的方式,懸掛固定鋼筋籠。
⑷待鋼筋籠下至設計標高后,利用控制樁再次校核鋼筋籠的平面位置。
4.3.6置放導管、儲料斗
⑴選用Φ230圓形螺栓接頭管作為導管,導管拼裝時將膠墊放正,法蘭盤螺栓擰緊。
⑵置放導管前對導管進行壓水試驗,試水壓力為0.6-1.0Mpa。對氣密性滿足不了要求的導管,嚴禁使用。
⑶利用起重機起吊拼接導管。
利用夾板確保導管居中,避免在導管提升過程中碰撞鋼筋籠。導管的第一節底管長度大于4m,底管下口距孔底30-50cm。
⑷導管頂部設置儲料斗,儲料斗的體積在0.5m3以上。在導管的上口、儲料斗的下口設置隔水栓(混凝土制作),隔水栓利用鐵絲固定。
⑸澆注砼前,檢查導管提升是否順利可靠。
4.3.7水下砼澆注
⑴置放隔水栓時應先在隔水栓上灑注少量的水泥砂漿,以防止砼骨料卡住隔水栓。
⑵當儲料斗裝滿砼后,應及時剪斷固定隔水栓的鐵絲而放開隔水栓進行砼的澆注。
⑶在砼澆注過程中,嚴格執行施工規范,保證砼坍落度在18-22CM范圍,防止砼出現離析和壓入空氣。砼澆注連續,導管埋深保證在1.0m以上,從而保證澆注質量。
⑷當砼面接近和開始進入鋼筋籠底部時,宜保持較深埋管,并放慢灌注速度,此時導管抖動頻率宜小,待孔內砼面進入鋼筋籠1m以上后,導管抖動頻率應增大,同時適當提升并拆卸導管(埋深不得小于1.0m),從而避免鋼筋籠上浮。
⑸控制最后一次砼灌注量,確保樁頂設計高程的砼強度在鑿除浮漿后達到設計值。具體方法是準確計算出砼拌和機每盤的拌合量V1和樁身的理論方量V2,當K1V1=K2V2時,用專用的鋼筋測錘(錐形、錘底直徑15cm,高20cm,重5kg)檢測樁孔內砼面的實際高程。當樁孔內砼面的實際高程達到設計高程后,繼續灌注使樁孔內砼面上升60cm-80cm的砼后停盤。
K1——砼拌合機的拌合盤數,K2——充盈系數。
⑹隨機留存規定數量的試塊并妥為養護。
作者簡介:張永利,男,1972年1月生,菏澤市牡丹區人,水利工程專業,菏澤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