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對于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人們的生產生活而言,沒有水將寸步難行。新疆的水資源來源主要是冰山融水。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保護水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當前的水利工程運行管理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依然比較傳統,與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所以,為了進一步的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需要加強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基于此,文章就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引言
我國人口呈現出逐年上漲趨勢,因此對于水資源需求量也呈現上升趨勢,水資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資源之一,其稀缺性和不可代替性對經濟資源發展戰略有著至關重要作用。同時,水資源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國目前給予了高度重視問題,為解決水資源短缺以及污染等問題,必須要形成可持續性發展理念,以有效提升公民生活質量,滿足各項需求。
1、新疆水資源特點分析
新疆境內共有河流570多條,其中426條位于東疆與北疆,18條河流的年徑流量超過10億m3。因新疆有著特殊地理條件,即“三山夾兩盆”,因此形成了十分明顯的水資源時空分布狀況。若將天山山脊線作為界限,則可劃分為兩部分,南疆產水量為383億m3,北疆則為408億m3,近乎均分。但在面積上,北疆占整個新疆面積的27%,而南疆則占到73%,因此,北疆在單位面積所持有的水量,較之南疆,乃為其2倍之多;且水資源以山區分布較多,全年的降水量達2429億m3,而在整個新疆面積占到42%的山區,在降水量上占全區的89%。此外,對于各個河流的水量來講,具有較大的季節變化性,多集中于夏季,其在全年徑流量中所占比重達70%~80%。因新疆處于內陸深處,屬明顯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僅為144mm,為全國年平均降水量的22%。新疆地下水可開采量為251億m3,地表徑流量為883億m3,從國土面積方面來分析,新疆每平方公里的水量僅為4.7萬m3,在全國范圍內位居第三,乃是嚴重缺水的省份。
2、加強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建議
2.1轉變管理觀念和思維方式
在傳統的觀念當中許多人對水利工程的看法就是“水利工程就是國家的”,因此許多人都順理成章認為“水利工程是公益性的,是由國家建設人民無償使用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受國家相關部門的委托管理水利工程,僅僅只是一個服務型的事業單位。”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長久以來也正是由于這種錯誤觀念導致了我國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因此要改革我國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方式首先應該改革的就是陳舊落后的管理觀念,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相關部門應該樹立價值管理觀念,從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模式出發,真正改變那種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觀念,將水利工程轉變為一個自負盈虧的管理企業,從源頭上轉變水利工程管理的觀念,按照市場價值規律行事,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發揮水利工程運行管理的作用。
2.2保障足夠的資金投入
對于政府部門而言,應當不斷拓寬資金渠道,多方位的募集資金,確保水利工程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這就需要國家水利部門做好自身工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防止因資金缺乏導致水利工程建設出現中斷。與此同時,財政部門應保證資金及時發放到位,以防因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缺乏致使水利工程建設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只會導致貧窮的地區更加貧窮,影響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另外,還應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資金使用報賬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管理,專人核算,并嚴格落實專款專用原則。另外,作為財政部門,應及時向其撥付專項資金,并由水務部門進行項目資金核算,無論是財政部門還是水務部門,必須加強資金的使用與管理,嚴格遵循資金的審批流程撥付專項資金,這樣既能確保工程進度和項目建設質量,又能及時進行賬務處理,提高會計核算的規范化水平,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3建立健全水資源監管機制
長期以來,由于水資源使用缺乏有效地監管,致使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過程中浪費現象突出。為了順利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必須建立健全水資源監管機制。具體來說,第一,站在國家層面角度分析,有關政府部門應在了解目前我國水資源使用現狀和監管的具體要求的前提下,不斷建立和完善水資源使用監管有關的行政法規和相關制度,并為后期構建完善的水資源監管機制奠定基礎。第二,結合水資源使用與監管現狀建立健全相關水資源監管機制,還應當制定相關配套制度保障水資源監管制度得到充分落實。第三,明確水利工程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能,確保各水利行政管理部門能夠運用好自己所掌握的權利,在不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各盡其責,充分發揮好自身的職能作用,從而順利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標。
2.4加強水資源節約建設
水資源浪費問題的解決,除了需要建立健全水資源使用監管機制外,還應加強水資源節約建設,一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也就是說通過制定相關法律規章和制度的方式對水資源使用過程中的節約標準和規范等予以明確,同時,還要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監督以及竣工驗收等使水資源得到精細化利用,確保水利用可持續利用的目標得以實現。二是大力推行節水灌溉農業。目前,我國很多農業灌溉技術都比較落后,水資源浪費的問題也十分嚴重,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節水灌溉設施,推行節水灌溉農業。國家應該通過提供財政補貼或提供稅收減免優惠,鼓勵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研發和應用,為推行節水灌溉農業提供技術保障。三是規范水利工程設計標準,充分挖掘水利工程設施的節水潛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資源的無端浪費。
結束語:
水利工程的效益等于社會效益加經濟效益,效益的實現少不了工程的運行和管理,運行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設后獲取效益的關鍵和核心。只有加強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才能更好的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金花.淺談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J].科技傳播.2010(13):46+66.
[2]馮超.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方式的創新研究[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5(6):155-156.
[3]何衛軍,陳曉興.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與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分析[J].門窗,2015(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