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農村水利現狀,進一步明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水利工作的方向,奮力推進農村水利新跨越,為服務“三農”和保障民生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
【關鍵詞】農村水利;現狀;方向;飲水安全
1、農村水利現狀
1.1 農村水利管理滯后
目前,農村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區支渠以下用水混亂,“跑、冒、滲、漏”較為嚴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毀損嚴重。同時由于各領域的生產進度很難一致也很難統一,彼此間為了各自的需要隨意截流、堵壩、開溝、放水,把水線和明渠搞得支離破碎,干瘡百孔,逐漸失去供水功能。
1.2 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化
農村產業結構的主要追求糧食產量在過去,配套的水利工程,以滿足作物的生長的要求,更多的是調整的蔬菜、鮮花、水果和苗木,標準所需的抗旱性和灌溉設施標準高于舊的。在這一過程中,調整是市場化的,一個家庭的生產模式缺乏統一的調整、建設和規劃,這使得農村水利建設的建設遇到了一些困難。
1.3 對水質要求更加嚴格
由于水產養殖的快速發展,水質標準更加嚴格。一旦水質污染和水質損害影響養殖業的發展,也會影響養殖業的利益。
1.4 財政投入不足
新農村建設以來,雖然國家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在規劃布局、項目安排和資金補助上給予很大傾斜。但在我國很多不發達地區,沒有較多的資金用在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啟動;財政支持的資金與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需要的資金差距較大。
2、發展農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2.1認真抓好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工作
水利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中國有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和繁重的行政管理任務。一是堅持“分層建設、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完善管理責任制,明確責任、權利和效益,切實落實到單位、對人民的管理責任。二是以現有管理模式為基礎,積極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新機制、新方式,將管理維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管理和促進發展,管理發展,促進發展”的新途徑。三是堅持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力度,認真查處河道、堤防地區濫植濫植、非法建設和肆意侵占的違法行為。
2.2農村水利工作要堅持的原則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作為優先領域,加快提高農民和農村生活環境的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的福利水平和水平。第二,堅持科學發展,促進人類和諧。考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狀況,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加強農村飲水資源保護,加快水環境治理步伐,提高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三,堅持統籌兼顧,促進協調發展。科學規劃布局、中小微工程、工程措施不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四是堅持建設和管理,確保良性運行。我們將有效地將項目建設與運營和管理相結合,并有效地將其統一起來。我們要確保管理層的主體是明確的,權利和責任是明確的,機制是完善的,管理是到位的。
2.3 深化農村水利改革
當前,農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領域擴展、向深層次推進,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系統性更加凸顯。要準確把握農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協調推進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農村水利發展活力。
3、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發展思路
農村飲水安全是當務之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堅持科學發展觀,從現有的問題和困難入手,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指導。
3.1統籌規劃,突出重點
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以提高農村供水質量、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加強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供水社會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為目標,統籌規劃,使農民群眾可持續地獲得安全飲用水。
3.2水源保護與水質凈化相結合
保障飲水安全,首先要從源頭抓起,要保護好飲用水源。要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要求,劃定農村規劃項目供水水源保護區,加強對水源地周邊環境的保護,防止污染。
3.3 多渠道籌措資金
要解決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必須符合中央、地方和利益的
眾集體負擔,更加充實、困難的小補原則的有效融資方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城市和農村地區作為一個整體,縣、鄉級政府通過公共財政投資的增加,各部門應密切合作,提供一定的支持指南,確保飲用水項目所需的資金,及時到位;從農村的實際情況看,農民的利益也應該承擔投資和投資的責任范圍。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吸收社會資本,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為建立農村飲水安全專項資金,應當專項資金。
3.4建立科學的水價政策和水費征收體系
科學的水價政策首先應能保證供水成本的回收,這是維持工程簡單再生產所必須的。在向社會籌集工程建設資金的情況下,水價還必須包括稅金和利潤。另外,水價政策應遵循超額用水累進加價的原則,以經濟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費。
3.5加強質量監督,確保工程早日發揮效益
農村供水工程是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其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應由水利部門通過招投標確定符合條件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規模較小的工程,條件不具備時,可由有類似工程經驗的單位承擔施工。施工前,應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施工方案、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明確施工質量負責人和施工安全負責人,經批準取得施工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方可實施。施工過程中,應作好材料設備、隱蔽工程等中間階段的質量驗收,作好材料設備采購、設計變更驗收等記錄。施工單位應按設計圖紙和技術要求進行施工,需要變更設計時,應征得建設單位同意,由設計單位負責完成。通過層層管理,確保工程持久發揮效益。
參考文獻 :
[1] 郭根林等. 對農村水利工作的一點思考[J]. 水利工程,2006 .
[2] 付源瀚等. 淺析農村水利工作的形式、方向及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