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田水利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對促進農業的增產,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我縣水文特征及農田水利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指出了我縣農田水利建設情況并提出了相關對策措施,以望能為農田水利建設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田水利;建設;現狀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事業功在當代、利澤千秋。農田水利建設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和關鍵。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快水利改革和發展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快我縣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災減災能力和服務民生能力,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加快水利改革和發展精神、破解歷史難題,為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提供可持續水利灌溉保證。當前我國農田水利事業發展滯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水利管理及技術運行維護管理工作是亟待解決的難題,均關系到水利工程效益的發揮和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我縣水文特征及建管模式的創新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控制模式的探索,為農田水利工程提供了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茌平縣水文特征及農田水利管理中建管模式的創新發展情況
茌平縣地處魯西平原,總面積1117平方公里,轄6鎮8鄉2個街道辦事處,810個行政村,56萬人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近年來,茌平按照建設現代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態水利的工作要求,搶抓機遇,大上項目,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為農業工作持續穩定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有力推動了全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并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全省人居環境范例獎,省級生態示范區等榮譽稱號。
(一)茌平縣水文特征。茌平縣資源充裕,物產豐富。縣域屬暖溫帶大陸季風區半干旱氣候帶,氣候適宜,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全縣沃野平疇,總耕地108萬畝。淡水資源充足,水利條件便利,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林果、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出口基地,名優特產聞名遐邇。
茌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趙牛河,管氏河,馮氏河,四新河,茌新河,茌中河,西新河,老徒駭河,七里河,德王河,小運河及普濟溝,位地形均為西南東北流向。據《中國江河水系圖》標準,徒駭河,馬頰河為海河水系。其余屬支流;西新河,老徒駭河,茌新河,茌中河在境內直入徒駭河;七里河在高唐入徒駭河;管氏河,四新河在禹城縣境內入擔救河,德王河在境內西北隅出境入馬頰河。境內河流主要承擔上游和境內徑流排水,流量達4億立方米。徒駭河,趙牛河,管氏河,七里河,馮氏河建有攔河閘,可攔蓄雨水和黃水,用于灌溉。
(二)茌平縣農田水利管理中建管模式的創新發展情況。茌平縣積極響應中央有關文件精神,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始終把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作為工作的重心,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在小農水項目建設過程中,創新建管模式,明確工程管護主體,讓工程管護人全程參與到項目建設中,確保了項母工程建設質量和效果。
1.強化管護宣傳。從工程布置方案開始,通過板報、標語、會議等方式,讓項目區群眾詳細了解工程情況和管護制度,認清項目建設的目的、性質,激發群眾參與小農水建設的熱情,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工程規劃、施工和管護,組織群眾積極投工投勞,清淤除障、開挖溝渠,實現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齊參與、共受益;同時強化群眾管護意識,調動管護積極性,增強大家共同參與管護的責任心,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強質量管控。在編制實施方案時,尊重民愿、順乎民意,確保實施方案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多次召開管護人會議,讓其與群眾共同商討項目,廣泛征集采納群眾意見,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灌溉需求。項目批復后,及時將工程建設內容在每村張榜公示,管護人積極配合建設單位及時完成遷占任務;管護人與工程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人員一起,從鋼筋、水泥、管材接收,到砂漿配比、輸水管道安裝等,全程參與質量監督,從源頭上強化項目質量控制,確保了建設質量。
3.健全管護機制。水務、財政部門聯合出臺了《茌平縣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管護暫行辦法》,全面推行以鄉鎮管理為主體,以”工程建設、新技術應用、管護職責落實、綜合效益發揮”為主要內容的項目運行管理模式。與鄉鎮政府、村委會、管護人簽訂工程管護責任書,每個建設環節,將管護人的村莊、姓名、聯系電話、管護范圍等明確到公示牌上,建立了”鄉鎮+村委會+管護人”三級管理服務體系,既加強資產管理又方便群眾灌溉,保證了維護經費來源穩定,形成了以水養水、長效運行的良性機制。
二、茌平縣加快農田水利建設采取的措施
茌平縣以“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為基礎,以加快民生水利基礎建設為主線,全面落實水利惠民政策,把農田水利建設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強力推進冬季農田水利工程。
(一)成立領導小組,細化工作職責。我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農田水利建設小組,出臺水利工程實施細則,明確了包村干部為第一責任人、村支部書記為直接責任人、水利站干部為工程指導員的工作職責,針對各鄉鎮各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現狀,定任務,定職責,定質量,同時對前期工作準備、建設進度、監督檢查等進一步進行了規范,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有序進行。
(二)加強管理,廣范宣傳,重求質量。嚴格實行工程質量責任制,由水利干部負責對在建工程進行全程指導,施工中,堅持以蓄為主,蓄水、引水、節水并舉,保證基本農田實現溝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縣、鄉、鎮領導定期對工程進展和質量進行督檢,真正做到“干一處,成一處,發揮一處工程效益”;同時充分堅持群眾路線, 通過多種渠道,全面宣傳水利建設的積極作用,導和鼓勵廣大農民群眾積極自覺投入到農田水利建設中去,確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三)全面摸排任務,科學規劃目標。堅持“項目支持、能人帶動、群眾參與”的原則,和農村“一事一議”相結合,按照科學規劃、長遠設計、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對每一處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組織有經驗有威望的老黨員、村民代表、農村的土專家,傾聽他們的意見,了解他們的心聲,掌握第一手資料,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李樂濤,工程管護人助力小農水,大眾網 2015-03-2,11:00:00
2.發展改革委: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政府網,2017-11-03 11:15
3.李棟:茌平農田水利建設情況研究,《探索科學》2017年1期 20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