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飲用水的質量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而農村飲用水的保障機制比較薄弱,對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存在極大的威脅。本文就農村飲水衛生現狀及改水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飲水衛生;現狀;改水;對策
一、農村飲水衛生的現狀
根據相關的衛生部門和檢測部門的報告發現,在飲用的水資源中存在消毒劑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不能夠有效的將飲水中的有害生物殺滅,導致相關的病毒通過飲用水傳播到人體內的危險情況。另外,在農村的飲用水中,受糞便污染的情況比較嚴重,促使了相關病原體的傳播。同時,多數水廠工程的工藝不完善,并且很簡陋,相關的操作人員專業素質不高,在時間操作中沒有按照規定來嚴格執行,從而嚴重影響飲水的衛生和質量,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健康帶來相應的問題。
對于農村飲水的水源沒有進行合理的利用和保護,導致有的村鎮企業將帶有污染物的水肆意排放,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影響。另外,在農村的供水形式是分散式的,供水的工藝也非常的簡陋,沒有進行相關的規劃和統籌,受到農田以及住房等因素的影響,使飲水衛生達不到相關的標準和要求。同時,在農村的分散式供水管理中存在嚴重的滯后性,而這不僅使得飲水的質量得不到保證,也不能正常的促使水資源設施的運轉和供應,再加上農村的基礎設施薄弱,在對水源水質的監管制度上不完善,導致農村飲水衛生到不到監測部門和衛生部門的要求。
二、農村改水對策
農村飲水不安全的原因既有自然的, 也有人為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水資源少且分布不均、地質地形條件差, 以及部分水源中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等;人為原因有自來水普及率較低、水資源開發不合理、供水衛生管理不到位、農民居住分散和經濟條件差等。為使群眾早日喝上干凈水, 下面以某市為例,建議采取綜合性的改水措施。
2.1政策上支持
改善農民的生活飲用水條件, 提高農村的自來水普及率, 首要條件是政府高度重視。政府領導應有專人分管農村改水工作, 并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 如建設部門負責鄉鎮自來水廠的規劃、建設及管理;水利部門負責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地區的改水, 并結合興修水利設施, 組織實施農村自來水項目;衛生部門負責飲水的衛生監督監測, 依法對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衛生許可管理, 并對農村自來水的建設、發展進行評價和監測;環保部門負責各類飲水水源的環境保護和污染源的管理與治理。
2.2加大政府投資力度
興建自來水廠,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市水務局從2000年~2004年5年已向國家和地方財政爭取5800萬元的解困資金用于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地區的飲水問題,確實解決了部分地區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但投入的資金數量與農村飲水困難的實際情況也相差甚遠。愛衛辦在近幾年每年僅有5萬元的投入。而江蘇省從1996年開始實施蘇北貧困地區改水攻堅工程,省級財政每年撥款2500萬元,累計籌集資金5.35億元,專門用于蘇北地區農村自來水建設。
2.3發揮現有鄉鎮水廠的供水能力,擴大供水范圍
據調查,目前有鄉鎮水廠19家,總設計供水能力59860噸/日,但實際供水量僅為設計供水能力的46.95%。供水量較低,使大部分鄉鎮自來水廠處于維持現狀狀態。按照2005年水利部、衛生部的“農村飲水安全評價體系”要求,每人每天獲得的水量40~60升為安全標準,以每人每天60升計,若上述各個水廠均達到設計的供水量,三縣可增加供水人口59萬人,自來水普及率將提高22%左右。建議政府應該有計劃地加大對鄉鎮水廠供水管網建設和改造的投入,采取國家、政府和個人各出一點,增加供水管線的長度,向水廠周圍農村輻射,增加供水人口。
2.4吸引個體投資,興建自來水廠
目前,我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事業發展迅速,多方面吸引個體投資是水廠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根據調研,某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9.13%,在該縣的114家水廠中,私營及合股的水廠達68家,占全縣水廠總數的59.65%。私營水廠的建設,不僅彌補了政府在改水方面資金不足,且在水廠的建設和管理上引入了競爭機制,促進和深化供水機制的改革,同時又解決了部分農民的飲水問題。
2.5因地制宜發展一家一戶的家庭簡易自來水
本次調查發現,經濟條件較好的城鎮周圍的農戶,將院內的水井加蓋密封,井內放置一個潛水泵,將井水直接打到房頂的水箱,然后通過聚乙烯塑料管道供到廚房、衛生間等用水的地點,這樣即解放了勞動力,同時由于水井蓋密封以及農戶直接在用水點用水而不在水井井臺旁邊洗滌,從而減少了對水井的污染機會;另外,由于此類供水方式必須在房屋頂部設置一個蓄水設施,因此,便于農戶對水質進行消毒。根據對上述農戶的調查,采用此類方式供水,其投資大約在1000元左右,這在三縣的大部分農村地區,特別是新建房屋的人們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建議在有些農村暫時無法實行集中式供水的地區,提倡采取此類的供水形式。
3.6加強對水源保護的宣傳和衛生防護的技術指導 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等相關法規的要求,加強水源防護方面的衛生知識宣傳和技術指導,清除水井周圍的廁所、糞坑、污水溝等污染源,在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對井水進行消毒。同時選擇水量較為充足且不易受到污染和便于衛生防護的位置打井。本次的監測結果可見,水質中微生物指標的超標,是農村生活飲用水的主要衛生問題,加強飲水安全教育,提高農民飲水安全意識是防止介水傳染病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在自來水廠的建設中解決好飲用“安全水”的問題,調查發現,的大部分鄉鎮水廠在建設中消毒設施與供水設施不是同步進行的,即因為資金的問題,有的水廠在設計時就沒有考慮消毒問題,大部分水廠投產時沒有消毒設施,因此水廠投產后只是解決了“方便水”的問題,而并沒有解決安全和衛生問題。這也是造成農村鄉鎮自來水的微生物指標合格率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在各類自來水廠的建設上必須將消毒設施與水廠主體工程做到“三同時”,使水質符合國家的衛生標準,使廣大農民飲用上方便安全的衛生水。
參考文獻:
[1]王平,王莉微.寧海縣農村飲用水衛生現狀及防制對策[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5(02):130-131.
[2]許立凡.廣東農村飲水衛生現狀及改水對策[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1(0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