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貫徹落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科學治水思想,突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以防洪水、保供水、水生態文明建設、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提出多重目標和定位,著力恢復流域水系功能,提高防洪排澇能力,提高灌溉保證率,改善水環境,全面推進海游溪流域綜合治理。
【關鍵詞】目標及定位;綜合治理;防洪安全;生態修復;生態保護
1、 流域概況
海游溪全流域面積461.2km2,其中海游溪三門境內流域面積為384 km2,干流起源于臨海市羊巖山,終點至下游段海游港出海口。本階段流域范圍僅為海游溪流域內上游段的干流和主要支流。流域內上游段干流珠游溪流域面積為270.4km2,境內干流長度27.8km。主要支流有吳岙溪、珠岙溪、亭旁溪,次要支流數十條。吳岙溪集雨面積47.7km2,長度7.71km;珠岙溪集雨面積46.3km2,長度12.36km;亭旁溪集雨面積147.2km2,河長28.1km。
2 、治理目標
提高流域內重點河道珠游溪及支流吳岙溪、珠岙溪、亭旁溪的行洪能力,達到相應的防洪標準;通過對河道采取新建、修復加固、固腳防沖、生態修復、新建堰壩、加固改造堰壩等綜合治理措施,穩定河床,減輕洪水對沿岸的威脅;改善河道及周邊的生態環境;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體系,強化河道管理工作,使治理后的河道能正常發揮作用。
(1)防洪減災目標
通過梳理岸線,加高加固堤防與護岸、河道疏浚清障等防洪工程建設,確保河道行洪安全,使珠游溪及支流吳岙溪、珠岙溪、亭旁溪的防洪標準達到要求,即以珠游溪為主線,城區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鎮區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農村重點防護區為10年一遇(其它普通分散地段村莊和成片農田段以護岸為主)。
(2)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通過生態護岸、濱水廊道、生態堰壩等多功能工程建設,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水環境治理和保護目標,營造人水和諧的宜居環境。
(3)水資源保障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海游溪流域內水資源保障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是: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利用,講求實現的原則,以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為目標,建立完善科學的水資源保障體系。
(4)流域綜合管理目標
以維持河流健康生命為總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流域的各項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流域管理結構,認真制定并嚴格執行流域長遠規劃,實行統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學治理,實現流域社會經濟和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確保流域防洪安全、水資源安全、水生態環境安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
3、工程存在的問題
(1)防洪的問題
海游溪流域內干支流均屬山溪性河流,流域內的小山塘均無調蓄能力,且控制集雨面積不大,占流域面積比重較小。一旦遭遇暴雨,短時間就能形成洪水,洪水量大峰高,下游又受潮水頂托,加上溪流河道彎曲狹窄,水位壅高很大,洪水沿溪橫沖直撞,沖毀兩岸耕地農田,淹沒村莊,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部分河道的防洪標準已經不能滿足要求。此外,部分區域由于基礎建設過程中沒有關注河道原有的行洪功能,致使部分河段束窄,淤積等,以及部分河段堤防、護岸建設標準低,質量差。
(2)水環境、水生態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流域水環境現狀的調查,其水環境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一是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滯后,納管率尚低;二是農業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工業污染問題仍未徹底控制;四是生活垃圾收集設施仍顯不足;五是河道防護林、濕地資源減少,魚類生境破壞嚴重,漁業資源日漸減少。
(3)岸線生態性存在的問題
海游溪流域河道護岸已經基本建成,護岸型式大部分為較高大的直立墻護岸,生態性,親水性較差,沿岸的居民目前還不能體驗親水休閑的生活品質;岸線開發建設時堤防護岸均以防洪、防沖為主,忽略了當地居民的親水需求,致使親水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生態親水理念的倡導,河道、堤防護岸的功能與形式都在發生相應的變化,恢復河流生命力,提升岸線親水性,使堤防、護岸在汛期起到抵御洪水的功能,在非汛期起到休閑與景觀的功能。
(4)流域管理現狀及主要問題
流域綜合管理體系尚未形成。海游溪流域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涉及珠岙鎮、亭旁鎮、海游街道,流域機構的管理協調存在一定難度。流域水資源和水環境監測預警能力不強,特別是現有的在線監測設施不足,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有待加強。
流域管理經費不落實,影響流域工程正常運行和發揮效益。由于管理經費等原因,管理機構尚不健全。河道保潔、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不到位;行洪河道被侵占、灘地被非法占用等情況多有發生,對防洪造成嚴重的不利影響。
4、治理布局與定位
(1) 流域定位
以“生態治河”為理念,將流域內的山水林田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還原河流的生態自然,讓河流“呼吸”起來,以增強海游流域的“肺活量”,使海游溪流域具有開闊大氣、錯落有致、水綠交融的景觀特色,形成魚潛深水、鳥棲淺灘、人走花間的生態和諧環境,全面提升珠岙鎮、亭旁鎮、海游街道宜居宜業的城鎮品質。
(2) 河流分區
海游溪流域以干流珠游溪、支流吳岙溪、珠岙溪、亭旁溪為軸線,以河段主要治理需求為導向,可將河流歸納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修復區、防洪治理區、綜合治理區。
生態保護區:主體功能區中的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區域、水源保護區、無防洪保護對象,且生態環境好的河段,原則上劃定為生態保護區。
生態修復區:防洪問題基本解決,河流尚存在不健康因素的河段可劃定為生態修復區。
防洪治理區:仍有防洪治理需求的河段可劃定為防洪治理區。
綜合治理區:指同時包含以上多個治理需求且難以區分的河道。
(3)岸段保護和治理布局
根據河流規劃分區,即根據生態保護區、生態修復區、防洪治理區、綜合治理區(綜合治理區按照側重點不同分為兩片,一片側重防洪治理,另一片側重水文化景觀)五個分區,結合現狀岸段情況及治理需求,海游溪流域涉及堤防主要為修復加固和新建堤防兩類,護岸類型共分為修復加固、固腳防沖、生態修復三類。
海游溪流域內目前建設堰壩的目的是為滿足當地水面生態景觀、灌溉和生活用水所需。堰壩類型分為新建、加固改造、拆除重建三類。
(4) 岸線控制
①重點河段岸線控制
重點河段主要指鎮區和行政村周邊的河段,該類型河段周邊可開發利用土地有限,致使開發建設往往靠近河岸,對河岸保護帶來負面影響。
岸線控制要求:不縮窄現狀河道,能寬則寬;不得侵占已經劃界確權的河道范圍;現狀河岸線10m范圍內為堤防管理范圍,不得進行開發建設,綠地建設除外。
② 一般河段岸線控制
除重點河段以外的河段劃為一般河道,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河道保護范圍線范圍提出現狀河岸邊線以外不得開發建設的范圍。
岸線控制要求:不縮窄現狀河道,能寬則寬;不得侵占已經劃界確權的河道范圍;現狀河岸線5m范圍內為堤防管理范圍,不得進行開發建設,綠地建設除外。
5、工程措施
(1)防洪工程
①、堤防
根據海游溪流域溪流兩岸防洪情況、經濟社會發展方向,通過新建堤防、修復堤防(加高、加固)提高該區域的防洪能力,同時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以滿足當地村民及游人休閑和游玩戲水的需求,同時也提升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品味。
治理措施:堤防整治長度為26.88km,其中干流珠游溪樟樹下至下謝村段堤防修復加固長6.14km,海游大橋下游至善岙楊橋段新建堤防長2.02km;支流吳岙溪堤防修復加固長1.38km,支流亭旁溪堤防修復加固長17.34km。
② 護岸
根據防洪要求對溪流沿線護岸進行新建、修復。通過新建護岸、修復加固、固腳防沖措施可消除山洪對原有土坡的沖刷威脅,確保河道的行洪安全。
治理措施:治理護岸工程整治長度28.53km,其中護岸修復加固長度為16.45km,固腳防沖整治長為1.84km,生態修復長度為10.24km。
(2)水生態環境工程
①生態堰壩工程
海游溪流域內干、支流河道坡降較大,枯水期來水減少,易造成河道生境破壞及灌溉用水不足。為維持干、支流灌溉用水、水域面積率及保護河道內水生植物棲息環境,有必要對流域內現有堰壩進行生態改造。同時在滿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新(重)建一定數量堰壩滿足農田的灌溉需求,并營造梯級水面。
治理措施:生態改造26座堰壩,新(重)建13座生態型堰壩。通過生態堰壩的建設與修復改造,可有效解決枯水期河道脫水,灌溉用水量不足的問題,打造階梯式河流,構建活性護岸。
②河灘、濕地
河道范圍內的灘地、濕地是河流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體生態景觀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修復主要結合堤防工程的功能延伸及生態植被景觀功能延伸,構建河流生態緩沖帶,形成可進行物質與能量交換的濱水區域生態環境。
治理措施:主要以自然修復和保護為主,必要時采取適當輔助修復措施,如通過禁止采砂、圈灘圍地等活動,依靠生態系統自我修復,控制人為活動的干擾。輔助修復型灘地:主要位于水文化景觀營造區,采用人工措施穩定灘地、修復受損河灘,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尺度化的景觀效果。
(3)樹線、路線
①、樹線
“樹線”是在現有河道沿線植被的基礎上,結合堤防、護岸、堰壩、灘地等治理需求,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原則上以鄉土樹種為主,選擇具有改善水質功能的喬木、地被及濕生植物,同時完善植物生態系統,建立低維護的生態景觀。
治理措施:沿線河道規劃“樹線”長度25.88km。
② 路線
“路線”是在現有河道沿線交通條件、居民生產生活需求和旅游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堤防、護岸、堰壩、灘地等治理,提出親水綠道意向規劃布局。沿河增設綠道可以使居民得到交通連接、休閑游憩,游人得到美好游覽體驗。
治理措施:沿河規劃綠道長度13.68km。
(4)流域綜合管理
根據海游溪流域管理現狀和主要存在的問題,規劃明確了海游溪流域的管理機構、管理體制、管理方式、資金來源等方面內容。落實了流域管理的責任體系,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體系,強化河道管理工作,使治理后的河道能正常發揮作用,確保流域防洪安全、水資源安全、水生態環境安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等方面內容。
6、結語
海游溪流域綜合治理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行動,通過新的目標及定位推進流域綜合治理,鞏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保障流域水安全,恢復和維系河流健康,為流域內經濟社會發展、城鎮發展和人居環境改善創造有利條件。開展海游溪流域綜合治理工作,使流域內的自然環境、產業發展、生態建相融合,將海游溪建成為“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生態河流。
參考文獻:
[1]莊稼.淺談某流域水利綜合治理[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7(08):5-8.
[2]王衛標,方子杰,王挺.關于浙江省中小流域綜合治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6,16(07):30-31.
[3]劉俊威,涂成杰,章哲愷,王挺.對浙江省“十三五”時期中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6(0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