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定河發源于定邊白于山長春梁,榆林市境內流域面積20302k㎡,干流全長442.8km,涉及榆林10個縣(區),涵蓋全市46.6%的土地面積,養育著榆林59%的人口,集聚了全市42%的生產總值和80%的糧食產量。
【關鍵詞】無定河;綜合整治;對策
一、基本情況
目前,無定河存在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形勢嚴峻、防洪體系不完善、灌區設施老化、岸線管理不規范、主導產業未成型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河流健康、民生福祉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其全線實施綜合整治已刻不容緩、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無定河治理工作,及時做出對無定河進行全線綜合整治的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無定河綜合整治已列入陜西省“十三五”十大重點水利工程。
二、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亟待改變。
無定河全線綜合整治是一項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過去河流治理理念多為剛性治水,滿足于治標,不能治本,忽視了實際的治理效果,缺乏統一考慮,治理效果不明顯。
2、治理合力尚未形成。
河流治理周期長,投資大,涉及面廣。過去各縣區、各部門各自為陣,多點開花,多龍治水,缺乏統一安排,系統規劃,造成年年治河年年污,河流環境無明顯改觀的窘境。
3、問責機制尚未落實。
過去各縣區多注重GDP,忽視環境改善,造成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相沖突。一方面當地經濟迅猛發展,一方面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沒有很好的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同步發展。
4、有些涉水違法行為打擊力度還不夠。部門聯動,尤其是聯合執法的合力還沒有真正形成。企業、個人偷排污水、偷倒渣土時有發生;非法占用水面建造商業設施、停車場等屢禁不止;涉水拆違執行難;河務、城建、國土河道執法部門推諉扯皮。
5、河流治理投資力度不夠。
過去各縣區各部門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項目安排,多注重經濟效益和產值,而輕視環境建設投資,沒有形成經濟和環境同步發展。
三、對策建議
1、改變舊觀念,樹立柔性治水理念。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系統治水、柔性治水的重要論述,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方針,推進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努力構建安全、健康、優美的水系,為經濟發展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2、問計于民,群策群力,進一步營造全民治水格局。無定河全線綜合整治是一項集全局性、戰略性、綜合性于一體的治水工程。首先,通過廣泛宣傳,征詢群眾意見和建議,為整治建言獻策。其次,要群策群力,進一步提高政府各部門、各縣區思想認識,真正把整治工作擺到促轉型、優生態、惠民生的重中之重上來抓,充分運用各項治水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齊心協力、強勢推進各項水利重點工程建設。
3、標本兼治,多方參與,進一步做到科學系統治水。水環境整治要講究科學性,尊重自然規律。首先,要抓好落實多規合一,將整治規劃和其他規劃相統一、相銜接。必須認真梳理存在問題和困難,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加快推進系統整治進度。其次,要加強縣區、部門協作。統籌安排資金,先治污后美化。嚴格執行整治整體安排。
4、堅持全市“多規合一”和總體規劃,認真吸納各類專項規劃、縣(區)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成果,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充分借鑒相關規劃經驗的基礎上編制完成整治規劃。規劃中突出水環境保護。要堅持一抓到底,明確治理目標任務,排出執行時間表、可行性方案和有效措施,做到一年接著一年抓,步步銜接、環環相扣,抓出成效。
5、建管并舉,管治結合,進一步加強監管執法力度。既要建設更要管理,既要抓制度更要強執法,逐步恢復生態功能。一要進一步理順建管體制。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部門較廣、審批程序環節較多的情況,應當建立定期聯合審批機制,以縮短項目前期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制定項目實施辦法。在整治領導小組的統一協調下,建立調度會議制度,確保責任到位,進一步明確治水責任。三要寓服務于監管。要為企業以及群眾提供更細致入微的服務,引導相關企業提升生產工藝,為群眾謀求新的生存方式。
6、整合資金,多方籌措,確保整治工作全面展開。一是積極爭取中省公共財政的有力支持,同時加大市縣公共財政和專項資金投入,積極協調發改、財政等部門,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滿足工程建設需要。二是積極拓寬投資渠道,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方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機制。嚴格專款專用,堅決防止截留、滯留、挪用、擠占建設資金。
三、結論
通過對無定河面臨問題的分析,提出以上建議和對策,希望能引起各部門、各縣區的重視,堅持柔性治水理念,強化系統治水新思維,增強治水的綜合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把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和綜合賬作為工作主線,既償還歷史舊賬又支撐現實發展。著力抓好污染治理,強化突出問題整治,加強治水能力建設,健全流域保護管理機制,努力讓無定河全線上下,流更暢,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
參考文獻:
[1].尹小東,王光明。[J]南漳縣中小河流治理實踐探索。中國水利。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