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田茂瑜
秉持民生情懷的工程
文/圖_田茂瑜

服務完善、環境變好的沿河公廁。
24小時開放,地面干凈整潔,所有蹲坑和洗手池均采用感應式沖水器,加裝除臭設施,免費提供廁紙、干手機,為殘疾人設立單獨衛生間,還有老年人和兒童專用廁位……現在,走進沿河城區和旅游景點的大小公廁,感受最多的就是環境變好了、服務更完善了。
沿河自治縣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廁所革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秉持民生情懷,扎實辦好“廁所革命”這件“關鍵小事、民生大事”。
為了改變城區公廁少、設施老舊、衛生質量差,廁所分布不均,管理不到位等現狀,解決好群眾如廁難問題,沿河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何支剛帶頭當起廁所“總所長”,推行廁所“所長制”,拉開沿河“廁所革命”序幕,讓群眾在小廁所的“革命”中,增強大民生的獲得感。
2017年以來,何支剛多次帶領相關部門實地調研,堅持問題導向,從廁所布點,到廁所的建造設計,再到日常維護管理都進行量化標準化,嚴把細節關。先后在城區和周邊旅游景區新建或升級改造公廁46所,累計投入資金約700萬元。
三分建,七分管,在外部硬件設施逐步得到解決的基礎上,要保持公廁的長期清潔,后續的管護不能松懈。
在制度管理上,出臺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城區公廁管理“所長制”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城區公廁各級“所長”職責、星級公廁考核評定辦法和公廁“所長”巡查制度。全縣所有公廁都把公廁衛生保潔標準等制度貼到墻上,實行定期檢查考評,評出“星級公廁”。
在服務管理提升上,采取三級“所長制”,即城區公廁設置“總所長”1名,由縣長擔任;縣級“所長”7名,分別由縣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擔任;部門級“所長”27名,分別由縣城管局班子成員、中層干部,相關鄉鎮(街道)黨政負責人擔任,每人負責1至3座公廁的環境衛生和監管工作。
“每一所公廁都根據人流量大小,專門配備1至2名衛生保潔員進行管理。”沿河自治縣城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發明現在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縣城河西大橋下公廁和溫泉大道公廁的部門級“所長”。按照“所長制”職責,他每周不定期對所負責公廁至少巡查2次,主要檢查保潔是否達標、是否全天開放,沖水馬桶、洗手盆,公廁標識牌、各類制度牌等是否損壞,發現問題現場處置或通過專門創建的微信工作群向縣級所長匯報處理。
田發明介紹,每個公廁的墻上都有一塊公示牌,群眾進廁所后發現臟亂或無人打掃,只需用手機掃一掃公示牌上的二維碼,當前公廁名稱,“總所長”、縣級“所長”、部門“所長”、監督員的姓名、職務、聯系電話及舉報電話等信息立即出現,方便群眾監督。
目前,沿河以“一把手工程”的力度,全面推進公廁“所長制”,掀起“廁所革命”熱潮,把這項工作作為提升城市品牌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程,把“廁所革命”向全域和縱深推進。
/ 沿河自治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