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尹邦明
讓留守的“花朵”沐浴陽光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尹邦明
貴州省基本建立了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關愛服務救助保護體系,全省留守兒童總數已從2015年的109.6萬人減少至今年11月底的56.7萬人,監護缺失和監護薄弱、關愛缺位的現象得到有效改善。
11月22日,由省民政廳、省慈善總會、貴州廣六屯鎮中心小學,并掛牌成立全省第11個“留守兒童信箱”,標志著“留守兒童信箱”在全省9個市州實現全覆蓋。
“留守兒童信箱”福彩公益活動自2015年啟動以來,共收到留守兒童來信2600多封,為3000名留守兒童送去學習和體育用品,幫助216名留守兒童完成心愿。
“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守兒童信箱活動的開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什么時候回家過年,我想你們了……”
“你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
在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老寨完小的“親情聊天室”,13歲的安寒艷高興地跟爸媽視頻聊天。
負責“親情聊天室”的老師陳超告訴記者,這得箱活動的開展。
今年4月初,夾石鎮老寨完小設立了“留守兒童信箱”。小小的信箱便成為安寒艷的“心靈小伙伴”,許多“悄悄話”她都跟這個“小伙伴”傾訴。
安寒艷是老寨村人,父母常年在廣州務工,小寒艷和妹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6月的一天,安寒艷把想跟爸媽見一面的心愿寫在信中,投進信箱,一個月后小寒艷收到了回信。
那是貴州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副主任莫光模親自寫給小寒艷的,信中說:安寒艷小朋友,謝謝你的來信,我們會盡快實現你的心愿……
隨后,“溫暖貴州”活動組為老寨完小建立了“親情聊天室”。
“每次想爸媽的時候就來這里,記不清多少次了。”小寒艷說,“真沒想到我的小心愿這么快就實現了。”
“信箱以書信的方式跟孩子們互動交流、建立友誼,彌補了留守兒童的心靈空白,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創造一個更溫馨、更愉快的成長環境。”莫光模說。案,制作家庭聯系卡,定期和監護人溝通交流。邀請專業社工、心理專家以及教育學者給孩子們做心靈輔導,讓他們不再孤單,快樂成長。
同時,留守兒童信箱還開展了“有心事告訴我”“心靈課堂”等活動,以不署名的書信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悄悄話、小心愿寫下來,投入信箱,幫助他們舒解成長困惑和生活壓力。
“我有一個夢想,長大以后當一名舞蹈家。”畢節市七星關區野角小學閔芊芊的舞蹈夢,源于《隱形的翅膀》。箱活動走進野角小學時,舞蹈《隱形的翅膀》深深吸引了她。
閔芊芊借宿在姑姑家,爸媽在昆明務工。每天上學、放學,芊芊唯一的樂趣,就是一路走一路跳舞,樂此不疲。
每學會一支舞蹈,芊芊都會細心地記錄在筆記上。
一天,芊芊把自己想學芭蕾舞的夢想寫成一封信,勇敢地投進“留守兒童信箱”。
半個月的時間不到,芊芊收到一雙芭蕾舞鞋。令芊芊意想不到的是,請來一位芭蕾舞老師,長期不定時指導她跳芭蕾舞。
為了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實現夢想,省福彩中心還通過網絡每月開展一次“微心愿”活動,幫助留守兒童實現小心愿。
每年結合留守兒童特點以及他們的心愿,在寒暑假期間開展一次“乘著高鐵看爸媽”活動,帶著留守兒童乘坐高鐵看望在外地打工的父母。
為了豐富留守兒童的假期生活,省福彩中心在今年暑假期間組織全省109名留守兒童走進貴陽,參觀多彩貴州城極地海洋世界、貴州森林野生動物世界、貴州科技館,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看世界。
截至目前,省福彩中心共組織了“為榮譽而戰”“六一歡樂頌”“瘋狂動物城”“海底總動員”“走出大山看世界”等16場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為留守兒童實現夢想。
動組收到來自紫云自治縣四大寨民族中學初一年級楊江輝同學的來信。
信中說:他希望能獲得一套兒童讀物。
一個星期之后,活動組就幫助他實現了愿望。
“現在孩子都主動給我們寫信了,真的很欣慰。”活動組成員譚煬告訴記者,以前,楊江輝幾乎很少跟陌生人講話。
楊江輝的爸爸媽媽在外打工,年僅15歲的小江輝就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平時沉默寡言。

“溫暖貴州·慈善行暨留守兒童信箱”活動的開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圖為“溫暖貴州”活動組在晴隆縣紫馬小學開展的“為榮譽而戰”拔河比賽。(貴州省民政廳供圖)
為了樹立起楊江輝學習和生活的信心,活動組鼓勵楊江輝把自己的夢想和心里話通過信件的形式進行交流。并主動給他寫信,給予幫助。
一來二去,楊江輝也禮貌性地回信,告知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逐漸變得樂觀起來。
紫云自治縣四大寨民族中學校長梁啟華說,“在學校掛牌留守兒童信箱后,孩子們在學習、生活、性格方面都有了明顯變化。”
如今,楊江輝不僅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還積極參加班級的活動。
“我很開心,要用假期看這些書,還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實現自己的夢想。”楊江輝告訴記者。
針對部分留守兒童信件中反映的學校硬件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活動組使用省級福彩公益金104萬元,為留守兒童送去學習和體育用品:
在凱里第十四小學,活動組為1500多名流動兒童和百余名留守兒童送去了書包、文具、畫板、布娃娃等節日禮物;
在晴隆縣紫馬鄉紫馬小學,活動組為217名留守兒童送去體育用品和學習用具……
自2015年省委、省政府兩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來,總體上已經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格局。
截至目前,全省基本建立了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關愛服務救助保護體系,全省留守兒童總數已從2015年的109.6萬人減少至今年11月底的56.7萬人,監護缺失和監護薄弱、關愛缺位的現象得到有效改善。
“當前我省正處于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關鍵時期,把留守兒童關愛救助保護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積極行動起來,共同關愛、呵護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貴州省民政廳廳長羅寧說。
(責任編輯 / 李坤)